第八節(jié) 重新求學
離開了軍隊,想繼續(xù)求學,毛澤東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報所什么樣的學校,然而,面對鋪天蓋地的招生廣告,他卻有點無所適從了。
“開始,警官學校的廣告吸引了我,我馬上報了名,接著,又被制皂學校的廣告所打動,于是,我又想去當一名工程師。這時,一位法科的朋友,又慫恿我去念法校,該校的廣告承諾,三年學完法律課程,出來就能當法官。而另一位朋友卻說,國家目前最急迫的是發(fā)展經(jīng)濟,所以他推薦我去念商科,而那家商業(yè)學校的廣告,也的確讓人心動。它宣稱,學校是政府辦的,師資力量很強,而且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父親也極力讓我上這家學校,因為他一直希望我經(jīng)商。就這樣,選來選去,最后我還是進了這所學校。”
聽了毛澤東的這段自述,大家會感到不解,毛澤東自小不就性格堅毅,目標執(zhí)著,敢作敢為嗎?為何此時的他,卻顯得缺乏主見,左右搖擺,猶疑不定呢?其實,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就不難找到答案。
1912年,是民國開局第一年,雖然,人們對未來很是樂觀,對共和充滿了企盼,可畢竟在舊時代浸潤久了,突然身處新的體制,面對種種挑戰(zhàn),全社會都存在選擇的困惑,絕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心中沒底,都感到焦慮不安。而毛澤東一個還不滿20歲的青年人,又怎能有所例外呢?
按理,費了很大的勁,才進了商業(yè)學校,毛澤東總該安心了吧,誰曾想,念了沒幾天,他就退學了,這又是為什么呢?
“我入學才知道,學校大半課程,都是用英文教的,而我英語底子差,每天上課很痛苦,所以,我才念了一個月,就退學了。”
從商校退學后,毛澤東再遇選擇難題,彷徨之時,表兄們都說,以他的天分,應該去上高中,因為高中畢業(yè)了,就能直接考大學。而在當時,大學生更是鳳毛麟角,上大學等于有了金飯碗。毛澤東也覺得,表哥的話有道理,就報考了湖南最負盛名的中學——省立一中,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
剛?cè)胍恢袥]多久,毛澤東就以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論》,名噪全校,備受矚目,雖然全文不過五百字,但國文老師柳潛給的評語卻是,“文采才氣過人,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前途不可限量。”
由于十分喜愛這位弟子,柳老師還將私藏的一幅珍品,乾隆《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借他閱讀。
在一中,不僅老師青睞他,學校也對他格外器重。然而,春風得意之時,毛澤東卻找到校長,說要退學,書不念了,消息一出,立即震驚全校。那么,作為一名尖子生,毛澤東又為何要退學呢?
關于這一點,毛澤東的解釋理由是,“我不喜歡第一中學,它的課程太少,可規(guī)矩繁多,在我讀了《御批通鑒輯覽》后,我覺得還是單獨自學更好。”
不過,一中的同學回憶說,“當時,毛澤東特愛看課外書,尤其喜歡讀報,可那時,一中的校規(guī)較嚴,幾點起床,幾點熄燈,都有明確規(guī)定,特別是為了迎接大考,課程安排的很緊,不僅早晚要上自習,老師還留大量作業(yè),如果沒完成,就要點名批評,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想看課外書的愿望,就落空了,這恐怕也是他想退學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