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胖
- 佟彤
- 989字
- 2020-04-03 22:52:20
九、中醫從不提倡多喝水
我有個親戚,80歲了,年輕時泌尿系感染,后來因為身體弱轉成了慢性的,很容易發作。每次尿痛、尿急的時候,她就拼命喝水,結果,每次泌尿感染好了之后,胃都要難受好久。到后來需要吃中藥的時候,都會因為喝進去藥之后胃難受而停藥,她的胃病幾乎是拼命喝水喝出來的。
盲目多喝水,為什么不可取?
在此,必須很鄭重地告知大家:中醫,古往今來,不管對什么疾病,從沒提倡過多喝水!因為中醫是治人,而人不是機器,更不是裝水的容器,不分體質狀況,刻板地按“每天8杯水”的標準灌進去,是違背中醫主旨的。
身體缺水的人,不都是因為沒喝夠水,還有很多是因為他們沒有用水的能力,這種人,往往是脾虛的,如果勉為其難地多喝水,就會像古人說的那樣,“其不曉病者,但聞病飲水自愈,小渴者仍強與飲之,因成其禍”。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這個人總是不能感到口渴,而強飲水,病情會更加嚴重。
“口不渴”?你可能脾氣虛了
在中醫里,“口不渴”是一種重要的疾病信號,因為一個人只要是正常地代謝,即便你不出汗,身體也會通過皮膚進行“無感蒸發”,身體里的水分會隨著你感覺不到的蒸發而減少,這個時候,人就會因為缺水而本能地感到口渴。之所以不渴,并不是人對渴的感覺遲鈍,而是因為他們缺乏“無感蒸發”,該代謝的水沒代謝出去。身體不缺水,所以不口渴。
這些人除了口不渴,還會有不喜歡喝冷水、喝了就尿,稍微多喝點水,就覺得水汪在胃里的感覺,甚至自己都能聽到胃里的振水聲,且也會出現眼睛和面部容易胖腫等癥狀,這都是蒸發不足導致的結果。之所以會蒸發不足,是因為火力不旺,這就是中醫講的陽氣虛,而脾氣就是陽氣的一部分。
中醫講,水屬陰,運化水是需要陽氣的。用西醫的方式解釋就是,一次喝過多的水,胃壁的肌肉承重過多,胃的排空負擔就會增加,同時,過多的水會影響胃內生物酶的濃度。如果這個水是低于體溫的,身體還會調遣全身之力來給它加溫,因為只有加溫到體溫,生物酶才開始煥發活性。因此,如果是暴飲,同時還喝的是冷水,就是給身體功能增加負擔,久而久之就要損傷功能,這就是中醫說的傷陽氣。
一個脾虛的人,本身是陽氣不足的,喝進去過多的水,不僅無法為身體所用,還會進一步損傷本身就薄弱的脾氣。對這種人,中醫建議不僅不要多喝水,更忌諱“飲冷”。如果要喝水,也是少量多次地喝溫水,中醫形容其為“頻頻飲之”,而不是咕咚咕咚一次喝進大量的水,后者是對身體功能的極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