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預算管理:讓公司指數級增長
- 徐華 呂勇清
- 1455字
- 2020-04-07 16:30:39
1.5 本書的框架及特色
最后跟大家介紹一下本書的框架及特色。
本書一共分為8章,如圖1-3所示。

圖1-3 全面預算管理與實踐的思維導圖
這本書花了我和我的團隊很多的心血。我們在籌劃這本書的時候,希望它是一本特別的、真正用心的、對您有用的書。
經過長達三年多時間的撰寫和打磨,它終于要與廣大的讀者見面了,我的內心非常激動。
它有什么特色呢?我試著總結一下:
第一,實戰性。
實戰性是本書最大的特點。我們假想了一個案例,這個案例取自于我曾經服務及輔導過的公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為了便于大家了解全面預算的全過程,我們以H集團公司前裝事業部為基礎,還原了戰略目標的制定、預算的編制、預算的執行、預算的考核等場景,并對某些關鍵節點做了較為詳細的描述。我們相信,我們經歷過的這些事故以及在事故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能給您提供或多或少的幫助,如果這些幫助能讓您挽回一些損失或少走一些彎路,那么我們所有努力的付出,就算得到了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
第二,可讀性。
大凡專業類的書籍都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因此,為了增強本書的可讀性,我們設計了大量小的有趣的案例,比如,在講如何設計超額獎的那一節,我們舉了一個吃包子的例子。另外,我們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描述專業的詞匯,比如對于戰略的定義。
我們深知,一部好的作品,不是自我標榜,而是讀者愿不愿意花時間去了解,就像評價一位廚師的好壞,不是因為他的名氣,而是他做出的菜能不能讓顧客去點單。我們希望您拿起這本書就不愿意放下,像一本故事書一樣,一口氣把它讀完。
第三,啟發性。
有人說管理是一門科學,的確,從預算目標的分解到預算報表的試算平衡,無一不體現出預算的精確性: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則瘦。但我認為,管理更是一門藝術,即使有再多的推理和假設,我們也不能覆蓋所有可能的結果,這個世界充滿偶然性,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因此,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希望通過一些案例的講解,讓您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而能舉一反三,并把這些您理解到的原理和方法應用到您的企業中去,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比6M更好用、更強大的體系。
第四,完整性。
與一些關于預算的書不同的是,本書小述了戰略、詳寫了績效,這兩者往往被作者們所忽略。因為無論戰略也好,績效也罷,都不是由財務部門所主導的,但是戰略是預算的起源,而績效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預算的成敗,沒有績效考核做支撐,再漂亮的預算也只能是金玉其外。因此在預算考核這一章節,我們把績效考核放在跟預算考核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創新性地提出二元分布法理論:根據不同類型的責任中心來調配經營指標和管理指標的權重。這是一個大膽的探索,并且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它曾經很好地幫助H集團公司成為這個行業的領軍企業。
此外,本書還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它似乎不是一本純粹講預算的書,講了很多與預算和財務無關的內容,比如產品成本效率模型、人性博弈曲線圖、二元分布法等,它們來自于我的管理實踐及在實踐中的思考。這些內容在教科書里找不到相關的出處,也可以說它們不屬于財務知識,卻給了我們財務人更廣闊的視角。也許跳開財務來看財務,才會讓我們更清楚地體悟到財務的本質。
最后,我還想說,與這本書的優點相比,它的缺點更多。我們只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許這些探索是毫無價值的,甚至還得出錯誤的結論,但這又何妨,權且當成拋磚引玉,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的包容、更多的建議、更多的指正。也真誠地希望您能和我們一起,共同去探索財務管理的真諦,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能夠融入這個偉大的時代,不僅助力中國企業家的崛起,更推動中國文化的全面復興。
而這僅僅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