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缺陷產品召回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陶娟比較全面地分析了缺陷產品召回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陶娟.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的法經濟學分析 [D].濟南:山東大學,2011.

1.1.1 產品召回制度的適用范圍

產品召回制度的適用范圍包括:①產品已經進入市場并分散到不同的銷售商和消費者手中;②產品存在著對消費者及社會公眾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嚴重損害的缺陷風險;③產品存在某種系統性缺陷,所謂系統性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等方面的原因,在某一批次、同一類型或類別的產品中普遍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缺陷,這類產品引起的損害風險具有不特定性和廣泛性的特征。另外,對于因產品生產、認證受當時的技術水平限制,當產品離開企業后,經證實產品存在損害風險時也應由企業為此承擔召回責任,這是將發展缺陷列入產品召回制度監管范圍的表現。由于發展缺陷的損害風險具有不特定性的特征,這一原則的確立是對企業實施產品召回的最嚴厲的要求,也是對消費者和社會公眾利益的最有力的保障。

綜上所述,只有因研發、生產技術限制等非主觀的故意或由其他人為因素造成的產品存在系統性缺陷并進入市場流通環節,對消費者及社會公眾的人身、財產安全構成嚴重損害風險的產品才是產品召回制度管制的對象。對于因偶然性因素導致的個別的,或者危險發生概率極低的缺陷產品則無需啟動大規模的召回措施,通過產品侵權責任制度就可以很好地實現對個別消費者的救濟,同時可以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

產品召回制度作為一種先進的產品質量管制制度,對于產品市場的監管兼具經濟性管制和社會性管制的雙重性質,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屬性。通過以上兩種功能,召回制度有效打擊了企業的僥幸心理,減少了投機行為,克服了消費者因信息匱乏、勢單力薄或者無據可依等原因造成的“訴累”,同時,在風險控制和災難預防方面,召回制度值得企業和社會公眾稱贊。

1.1.2 產品召回制度的經濟效益

根據日本經濟學家植草益的觀點,經濟性管制是指在自然壟斷和存在信息偏差的領域,為了防止發生資源配置的低效和確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由政府機關利用法律權限,通過許可和認可等手段對企業進入和退出市場競爭、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數量等行為進行的管制。召回制度不僅通過質量認證將大部分缺陷產品直接阻擋在市場之外,實現了數量管制和質量管制的雙管齊下,凈化了市場環境;還規定了嚴格的信息發布程序和要求,督促企業及時就缺陷信息與政府主管部門和消費者、社會公眾進行交流溝通,避免了信息不對稱,因此召回制度具備明顯的經濟性管制功能。

社會對于產品責任的歸責原則越來越傾向于加大對消費者及社會公眾權益的保護和加重企業對產品責任風險的分擔,產品召回制度亦是順延這種趨勢而建立起來的制度,其形成和發展必然會對企業和社會的福利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1)企業利潤與社會責任的矛盾決定了建立產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

企業是產品的制造者,并且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獲得了利潤,因此缺陷產品的召回責任的理應由企業承擔。然而顧及產品召回的巨大費用以及召回事件對于企業聲譽的負面影響,企業在面對產品缺陷時往往不情愿主動采取召回措施,例如豐田和大眾最先都不愿意在中國召回缺陷汽車產品。此外,企業選擇對單個消費者進行損害賠償時,既抱有產品缺陷并不會引起實際損害事故的僥幸心理,又寄希望于消費者會忍氣吞聲,不會對產品損害提出索賠請求,因此企業不會自覺承擔召回責任,導致缺陷產品的損害風險被轉嫁給社會公眾。越來越頻繁的產品召回事件產生了高昂的企業成本,高芳等高芳,劉泉宏,龔迪迪.企業產品召回動因研究——兼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J].財會通訊,2016(32):44-48.從公司治理角度研究企業產品召回的動機及其缺乏產品召回動力的原因,并探討產品召回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作者認為:產品召回既有可能是由外在因素驅動的,又有可能是企業結合內在條件全方位考慮的結果;產品召回對企業績效存在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作者分析了產品召回對企業召回業績的主要消極影響:造成巨大的直接財務損失,影響品牌形象與企業信譽,降低產品的需求規模,削減企業的市場份額。作者還分析了積極影響: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增強與用戶的溝通。召回責任的理應承擔者和實際承擔者的偏差決定了政府介入缺陷產品監管的必要性。通過建立產品召回制度,填補產品流通過程中的管制空缺就可以徹底避免產生產品一旦離開生產者即“自動”免責的監管漏洞,通過制定嚴厲的懲罰措施,特別是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確立,加大了企業生產、銷售缺陷產品的預期違法成本和對消費者承擔侵權責任的預期賠償成本,有助于激勵企業加大質量研發投入和質量安全管理的力度,還可以促使企業在發現缺陷產品時立即實施召回,以避免因發生損害事故而承擔巨額賠償,為企業實施自愿召回提供了必要的激勵和威懾措施,也為政府矯正缺陷產品風險分擔機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

梁宇梁宇.論缺陷產品召回法律制度 [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4.指出,缺陷產品召回制度通過靈活運用市場規制法的行政手段和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達到維護消費者利益的效果,不僅節約了執法成本,還優化了執法效果。另外,相對于產品責任制度,在受害者未提起訴訟時無法根據產品責任法對企業進行懲罰,召回制度通過規定企業對缺陷產品承擔召回的責任,有利于保障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

(2)消費安全對產品召回的依賴決定了建立產品召回制度的重要性

社會公眾是缺陷產品的受害者,卻掌握著極少的產品信息和法律資源用以維護自身權益。以往面對大量存在不合理缺陷的產品,在損害事實尚未實際發生之前,社會公眾只能默默承受產品缺陷風險,然而損害事故實際發生后依照產品責任制度進行救濟往往無法彌補缺陷產品對受害者造成的損失,特別是人身傷害。因此需要政府公權力確保企業對缺陷產品及時召回以最大限度地預防損害事故的發生。產品召回制度正是這樣一種規避缺陷產品損害事故的事前預防機制,對于保障消費者權益和消費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然而召回制度是否會令企業負擔過重而遭遇發展瓶頸,一直是學者們爭議的問題。何悅何悅.中國企業如何應對產品召回 [J].中國發展,2006(9):42-45.提到企業要應對召回風險就要買產品召回保險,通過保險不僅能夠幫助廠商在面臨產品安全突發事件時得到資金支持,還可以在專業機構的指導下正確、高效地完成召回以規避重大經營危機。郭曉珍郭曉珍.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草案解讀及立法建議 [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5):67-70.提出了建立產品召回風險基金,將企業聯合建立的風險基金專門用于缺陷產品造成的損害救濟以及召回成本支出就可以有效轉移企業的召回風險,減少企業因畏懼高昂的召回成本而產生逃避召回的消極情緒。

(3)企業發展與社會安全的利益均衡需要產品召回制度的調節

產品結構的日益復雜和產品信息的不透明性導致政府對于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保護亟待加強,然而嚴格責任制度已經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和產品創新成本大幅提高,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政府既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又要兼顧經濟效率就需要在企業發展與社會安全之間進行權衡,產品召回制度通過規定企業的嚴格召回責任保證了社會安全,又規定了消費者的召回義務和召回免責條款,充分維護了企業的發展利益;另外,通過簡易召回、建立配套制度,降低了企業的召回費用和召回風險,實現了政府管制的利益均衡目標。通過有效整合市場各方的權利、義務和風險分擔機制,并采取市場調節和政府監管的通力合作,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目標。

關于實施召回制度的正面影響,張云和林暉輝張云,林暉輝.效率視野中的食品召回制度——一種法經濟學理論的證成進路 [J].當代法學,2007,21(6):63-68.認為企業通過實施召回可以更好地維護自身信用,降低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搜尋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市場也可以因此避免消費者與廠商之間因相互猜疑而導致的低度均衡。另外,張云等張云.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價值之法經濟學證成 [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 24(4):63-66.一些學者也進一步分析提出,由于產品召回能使企業的經營成本短時間內激增,進而加速了承受力較差的中小企業大量破產,而市場正好利用這個契機進行兼并、重組以達到優化產業結構、形成規模經濟的效果,這實現了召回制度的功能——產權重組和資源配置。

(4)產品召回制度能實現社會福利的優化

產品質量缺陷是由于設計、制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導致的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實施召回制度的目的是及時消除質量缺陷。在召回制度缺失的情況下,市場失靈的存在決定了制造商提供的產品質量未達到社會福利的帕累托最優。鄭國輝(2006)鄭國輝.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機制的研究 [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9(10):1350-1354.基于提高社會福利的角度,比較分析了社會總剩余與企業利潤的關系,通過進行假設,建立模型并求解。作者指出,產品召回并沒有使社會總福利減少,這是因為將生產者減少的利益通過政府的干預,轉換成消費者增加的利益。為此,鄭國輝(2005)鄭國輝.汽車缺陷產品實施召回制度的經濟學分析 [J].中國工程機械學報,2005,3(2):233-236.以微觀經濟學理論為基礎分析產品質量缺陷產生的根源,它從質量角度分析社會福利的不利影響、實施產品召回制度如何糾正產品質量缺陷、實現社會福利的改進等問題。鄭國輝認為在召回制度的約束下,制造商有關注產品質量水平的動力,更加重視產品質量,在質量管理和控制與其他因素如市場競爭、產品投放時間之間權衡,并給予質量因素更多的重視。從社會的角度看,實施召回制度使產品質量缺陷帶來的潛在危害得到了及時的消除,從長遠看,產品質量水平的提升有效地降低了因質量缺陷而導致的人員和財物損失,產品召回制度實現了社會福利的帕累托改進。楊金晶楊金晶.考慮消費者損失的企業產品召回決策研究 [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分析了缺陷產品召回問題產生的消費者成本和損失。企業將缺陷產品出售給消費者后,由于缺陷產品會給消費者帶來潛在損失,因此企業需要進行產品召回。此時,消費者有兩種選擇:一是響應企業的召回活動,這時消費者就需要支付因響應召回造成的誤工費、交通費、差旅費等,響應召回的產品經廠家維修后不會再因此缺陷造成消費者損失。二是不響應企業的召回活動,此時,消費者需要面臨因使用缺陷產品可能帶來的潛在損失。

1.1.3 產品召回制度的社會效益

產品市場領域的社會性管制是政府監管機構為保障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安全,防止損害發生,對產品生產、流通提出針對性的安全標準,并以此為據限制、禁止某些不法行為的管制方式?!度毕萜嚠a品召回管理條例》第一條就指出法律制定的目的是“為了規范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加強監督管理,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制定本條例”,充分反映了產品召回制度的社會性管制功能。同時,在產品召回制度的配套法律制度中,政府主管部門還為不同類型的產品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和安全法規,并將缺陷產品召回規定為企業必須承擔的責任,否則將受到嚴厲的懲罰。這不僅為召回制度的貫徹落實奠定了法律基礎,也將確保產品質量和公共安全列為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有利于實現產品召回制度的目的。

首先,從政府管制的階段來看,工業產品許可證和強制性產品認證等制度是發生在產品進入市場流通之前的監管行為,而產品責任制度是針對缺陷產品損害事實已經發生后對受害人進行的經濟補償??梢姮F存產品損害制度體系只規定了市場準入前缺陷產品的處理程序,對于產品進入市場流通后產生的損害風險則缺乏必要的管制和規范的退出途徑,導致企業、消費者及社會公眾只能被動等待損害事故發生而各自承擔相應的損失。產品召回制度作為缺陷產品的市場退出機制,將其納入產品損害制度體系不僅有利于企業主動采取措施減少損害事故的發生,還能夠形成從產品準入到退出市場的完整監管體系。

其次,從保障公共安全的作用來看,產品許可證和強制性認證制度是從企業的參與資格和產品的流通資格方面保障產品質量和公共安全的“雙保險”機制。然而,許可證制度可以被冒名頂替的企業非法利用,而強制性認證也可能因為產品送檢當時的檢驗技術和認證標準的限制導致部分缺陷產品流入市場。因此,將具有獨特的事前防范效果的產品召回制度納入產品損害制度體系可以有效地彌補制度漏洞,為預防損害事故的發生提供了重大保障。

再次,從企業承擔責任的主動性來看,前兩種制度都是由政府監管機構單方面制定標準并做出裁定的管制方式,企業面對政府監管處于極其被動的地位;而產品責任制度雖規定了企業對侵權事故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但這種救濟制度的實現仍建立在消費者率先提起訴訟的基礎之上,企業并沒有義務主動承擔賠償責任。相比之下,產品召回制度將自愿召回作為企業的責任寫入法律并詳細規定了企業實施自愿召回的程序和途徑,一方面賦予企業通過采取自愿召回措施爭取簡化召回程序、減輕懲罰力度的權利,增加了企業在應對缺陷產品時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減輕消費者的維權負擔,通過市場調節與政府管制的“雙管齊下”,產品召回制度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得到了充分的顯現和發揮。

最后,矯正市場失靈要依靠產品召回制度。隨著產品結構的日益復雜,消費者掌握產品信息的能力急劇下滑,而企業作為產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者常常擁有更多產品信息,這是導致產品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對稱一方面助長了損害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吞噬著市場信任機制,阻礙產品的消費與流通。同時,信息不對稱還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諸如產品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以及缺陷產品的負外部性和負內部性等問題,從而導致了市場失靈。產品召回制度通過規定企業實施召回時必須提交缺陷報告并發布產品召回公告的責任,有效緩解了市場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通過規定企業對缺陷產品的召回責任將原本由消費者及社會公眾承擔的產品缺陷風險及其風險預防成本重新歸還給企業,也矯正了成本的分擔機制,繼而有效克服了缺陷產品引起的市場失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安县| 大安市| 肥西县| 灵寿县| 慈溪市| 昭平县| 长寿区| 囊谦县| 拜城县| 托克逊县| 抚远县| 余江县| 巴南区| 安塞县| 咸阳市| 乃东县| 荥阳市| 象州县| 淮南市| 万荣县| 同德县| 德江县| 登封市| 通辽市| 荃湾区| 荔浦县| 齐河县| 新宾| 罗平县| 卫辉市| 六盘水市| 桓台县| 钦州市| 明星| 辰溪县| 绥中县| 卓尼县| 长沙县| 吕梁市| 丰县| 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