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行生克

夜空中最亮的星——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古人早已觀察到,而距離較遠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肉眼則不易發現。

古人認為這五大行星對地球的影響比較大,也有不少人認為河圖和洛書是星相圖。

河圖就記載了五大行星的出沒,火星二月、七月在南方出現,木星三月、八月在東方出現,金星四月、九月在西方出現,土星五月、十月出現于中天,水星十一月、六月在北方出現。

五行來源于天象,然后再把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律推演到萬事萬物中。

五行相生,“生”含有資生助長和促進的意義。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環不盡。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者”和“我生者”;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五行的相生關系,又叫“母子關系”。以火為例,生我者木,則木為火之母;我生者土,則為火之子。

五行相克,“克”含有制勝、制約和克服的意思。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者”和“我克者”兩方面的聯系。克我者為我所不勝,為我“主”;我克者為我所勝,為我“從”;所以五行的相克關系,又叫“主從關系”。《黃帝內經》中也把相克關系稱為“所勝”和“所不勝”的關系。以火為例,克我者為水,我克者為金,那么金就是火之“所勝”,水就是火之“所不勝”。

在相克的關系中,引起乘侮的原因就是“克者”與“被克者”的力量懸殊。

在相克的關系中,過分克制(“克者”過強),以強凌弱,克者凌駕于被克者,克者乘機侵襲被克者,就是相乘。

在相克的關系中,克制不足(“克者”過弱),反被“被克者”欺侮,“被克者”反過來克“克者”,就是相侮。

比如,火克金、金克木,當金亢盛,金不僅能克木,而且還會趁機侵襲、破壞木,稱為“金乘木”;金能量充沛,金不僅不受火的克制,反而對火進行反侮(反克),稱作“金侮火”。

而當金衰弱時,火不僅要克金,而且還會趁機侵襲、破壞金,稱為“火乘金”;金十分虛弱,木不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對金進行反侮(反克),稱作“木侮金”。

五行中的相生和相克不是獨立的,而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事物就會過分亢盛而為害。

五行制化就是通過相制和相化來調節矛盾,維持平衡。

相制就是借助“我生者”來制約“克己者”。例如,金克木,木可以借助自己所生的火來反克金。

相化就是借助“我生者”來滋養“我克者”。例如,金克木,金可以借助自己所生的水來滋養木。

五行相生相克關系十分有趣,可以應用在萬事萬物中,特別是在中醫領域,五行生克被大量應用。

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還用五行推算朝代國運。鄒衍創立了五德終始說。他把五行作為五種德性(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賦予各個朝代。

五行有相生相克之說,認為禪讓為五行相生,革命起義為五行相克。

“終始”指“五德”的周而復始的循環運轉。

鄒衍以此學說來解釋歷史變遷和王朝更替。

夏朝是木德

商朝是金德

周朝是火德

秦朝是水德

漢朝是土德

魏朝是木德

晉朝是金德

南北朝火德

隋朝是水德

唐朝是土德

宋朝是木德

元朝是金德

明朝是火德

清朝是水德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很多,每個朝代屬于什么德性,有很多說法,一旦一朝排錯,后面都錯。

五德終始說在古代相當流行。所以,在春秋時期,鄒衍游歷各國,享受的是諸侯般的高規格待遇,而孔子游歷各國,卻處處碰壁。

秦始皇也很喜歡五德終始理論。

其實,歷代王朝都很關心自己的德運屬于哪種五行,因為關乎正統和天命。因此,一些朝代時不時就把五行改來改去。

五行理論用在朝代更替不一定正確,不過每個朝代的五行生化克制關系是有理可循的。德不配位必有所失,從古至今,德不配位且五行被克最大的影響就是朝代更替過快,因此儒家一直在強調德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突泉县| 诸城市| 安西县| 怀来县| 安溪县| 阿城市| 武宣县| 玛多县| 扎兰屯市| 盐山县| 邯郸市| 北宁市| 汝城县| 伊川县| 铜鼓县| 信丰县| 寿光市| 门源| 石棉县| 九龙城区| 瑞丽市| 武陟县| 彩票| 罗山县| 玛曲县| 慈溪市| 黄冈市| 柏乡县| 宜黄县| 旺苍县| 房山区| 鹤壁市| 会东县| 金昌市| 乐清市| 龙泉市| 平南县| 荥经县| 成都市| 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