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導向型特色物流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 張軍 劉岱主編
- 3729字
- 2021-03-11 18:15:06
基于“互聯網+”的物流管理教學范式改革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在經濟社會中應用的普及,物流業已經朝著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企業所屬行業對物流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無法滿足當前的人才需求和用人理念,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研究針對當前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和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以變革傳統教學,培養物流管理專業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 教學改革 物流管理
一、前言
在“互聯網+”和“一帶一路”的背景下,物流的未來最需要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更需要專業化、國際化、互聯網化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是培養現代物流人才最重要的方式。為此,許多學者對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潘文文在《高校物流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從課程體系設置、教學設施配備、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等角度分析了高校物流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措施。韓經建指出我國物流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向。李樹平對“物流管理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進行了研究。馬鵬等都對互聯網條件下物流專業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李斐、黃明東提出了“慕課”等互聯網學習方式。陶崢等以職業創業為導向,對物流人力資源和物流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剖析。本研究將基于“互聯網+”和“一帶一路”的背景,在討論教學范式改革的必要性的前提下,對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提出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創新措施。
二、“互聯網+”背景下教學范式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全球信息化和共享化時代的到來,企業行業在生產、流通等方面出現了許多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居民生活也出現了新的消費模式,互聯網推動了新生代產業的產生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換代,這使得現代物流業及相關企業對物流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開設時間不長,在專業建設和課程設計方面處于實踐階段,雖然在教學形式上采取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方式,但理論教學比重還是偏高,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要求與互聯網時代下對企業的人才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現代物流專業應用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三、物流管理專業目前教學范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高校目前在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模式陳舊落后,缺乏創新,教學方法單一。在課堂上“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仍占主流,而物流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傳統課堂教學以理論為主,且過于強化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記憶,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是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物流企業也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傳統的教學不能滿足現代物流人才的需要。傳統的教學使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范圍有限,學生須要去圖書館查閱書籍資料,學習知識必須去學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對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引導,也不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課堂教學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不能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認識知識和使用技能,教學過程沒有針對性,不能教會學生如何篩選和識別有用的、正確的、及時的信息知識。
(2)教學過程偏重物流而輕電子商務,教學內容不能滿足物流市場的需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日快遞量位居世界第一,物流市場龐大,但是基礎設施、物流能力、通關效率等方面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也就是說物流效率很低。傳統教學偏重物流理論,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動力不足,培養的人才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跨界融合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創新途徑,隨著國內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物流行業與電子商務的互動發展已成為物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目前,國內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與電子商務相關的課程較少,傳統的教學過程不能很好地將電商知識融合到物流課堂中,導致學生的融合應用能力差,學生只懂物流,而對電商缺少社會及企業方面的認知。
(3)課堂教學偏重專業課程而忽視工具課程。互聯網時代,物流專業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已經成為制約各個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現階段物流人才培養偏重對物流專業課程的講授,而忽視計算機、英語等工具課程的學習,導致學生專業課程精通但綜合應用能力較差,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高級物流人才的需要。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化操作,及扎實的英語交流功底是物流高級管理人才必須所具備的。計算機、英語課程一般在第一學年開設后就不再設置,后面學年以專業課程為主。而在專業課程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卻很少涉及對計算機、英語等基本工具的應用。缺少主動性的學生在畢業時發現自己在工作中對計算機的應用并不熟練,英語交流無法進行,企業也很難找到真正具備這些知識的高級物流人才。
基于“互聯網+”的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這些問題,根據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戰略的實施,根據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更高要求,我們進行以下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四、基于“互聯網+”的物流管理教學范式改革措施
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創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樹立全新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理念,創新課程培養模式。《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智能物流是未來物流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為滿足互聯網時代現代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物流專業教學應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加強物流信息技術的教學,并通過實踐教學結合企業案例以及軟件教學使學生掌握物流產業前沿科技,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也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認識知識、使用技能,培養學生從互聯網上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國家發改委文件《“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提出要構建物流信息互聯共享體系、提升倉儲配送智能化水平等。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要把握行業發展新趨勢,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物流能力。慕課是一種很好的互聯網課堂模式,是變化的傳統課堂教學,具有新的活力。互聯網學習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網絡手段下進行,讓學生參加到這個虛擬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在線上學習感興趣的課程,進而在自學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
(2)不斷推進物流課程與電子商務教學相融合,創建跨界教學融合的條件。物流管理與電子商務教學融合是促進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創新應充分結合企業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將學生對物流與電商的理論認知與功能培養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整體素質。在互聯網時代,現代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應充分結合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和時代特征,將電商專業知識融合到物流專業課堂中,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以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也要培養企業需要的具備海外物流、跨境物流、國際貿易、海外市場法律等方面專業知識的國際物流人才。
(3)不斷創新物流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互聯網時代要創新和變革傳統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就必須要進行“互聯網+物流實踐教學”創新融合,通過課程設計環節引導學生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解決物流實際問題和優化物流運作流程,使學生真正掌握智能物流和自動化物流的實際應用,并能獨立解決物流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他們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比如開辦創新創業大賽、模擬企業商業運營、撰寫創業報告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以更好地培養“互聯網+”環境下現代信息社會需要的創新型物流復合人才。
(4)加強課程考核體系。對課程學習的考核方式進行完善,建立多元化的考核體系,以往的課程考核方式為閉卷筆試,其中平時成績占期末成績的30%,而期末閉卷筆試成績占期末成績的70%。這種考核方式無法真實反映出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效果,根據課程特點,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可以是多元形式,比如平時成績、應用作業、實驗成績、學習報告、創新作業、期末考試等,考核學生掌握知識、動手操作、應用創新等能力。
五、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物流業對物流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對應用能力的要求也是愈來愈高。只有對當前物流專業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培養優秀的物流專業人才、高級技術管理人才,才能使物流行業更好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文文.高校物流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4(4):89-91.
[2]韓經建.對物流教育現狀的思考及設想[J].中國成人教育,2007(3):96-97.
[3]李樹平.談《物流管理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J].物流科技,2011,10:127-128.
[4]馬鵬,鄭慧雯,周清.電子商務和“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8):70-72.
[5]李斐,黃明東.“慕課”帶給高校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高等教育,2014(7):22-26.
[6]黃新濤.“互聯網+”時代下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思考[J].亞太教育,2016(12):110-111.
[7]孫術發,肖生苓,葉郁.互聯網資源在《物流裝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森林工程,2010(4):94-96.
[8]陶崢,張蘭.電子商務物流行業人力資源需求趨勢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4(9):54-55.
[9]謝如鶴,劉廣海,王滿四,等.基于創業導向的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7),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