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導向型特色物流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 張軍 劉岱主編
- 5398字
- 2021-03-11 18:15:06
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生調查對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摘要: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生的調查,反映了在人才培養中存在教學與社會適配度不夠、專業定位和特色提煉模糊、專業知識對工作支撐不夠、學生對知識掌握不扎實且動手能力不佳的問題。反觀就業匹配時企業對畢業生看重的因素,以及畢業生職業成長所需的能力,結合學術界對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的剖析,得出物流人才培養應立足行業需求與發展、構建物流學科專業群、找準專業定位、提煉專業特色、優化課程結構、建立專業實踐體系、關注學生職業延展、提升職業素養的啟示。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物流人才培養 職業所需與職業延展 畢業生調查
一、前言
物流業是國家高度重視的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加劇、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產業、電子商務迅速成長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動下,物流業加速了升級,正從傳統的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型。2017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物流業從業人數為5012萬人,物流業就業人數保持長期上漲的趨勢,其增速快于國民經濟其他主要行業。而隨著機器人技術等的發展和推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必然進一步從操作技能型物流人才向管理型和戰略型物流管理人才拓展,應用型本科高校順應了物流業發展的需要,勢必成為物流業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生是否滿足企業的需要至關重要。本研究期望通過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來發現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通過普遍性問題來對比物流人才的培養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本科畢業生的調查情況
(一)問卷投放及調查樣本情況
研究考慮到隨著時間的增長,除學校培養因素外,影響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其他因素會更凸顯,為此,項目組將調查范圍縮小為應用型本科畢業5年內的畢業生,投放問卷300份,實際回收問卷287份,樣本結構為:畢業時間0至1年為5.88%、1年以上至2年36.76%、2年以上至3年29.41%、3年以上至4年16.18%、4年以上至5年4.41%、5年以上7.35%。
(二)調查反映出的學校人才培養問題
1.教學與社會需求匹配度不夠
教學工作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實施途徑。在本調查有關“您認為母校在教學上最應改進的地方是什么”的問題調查中,排序分別是“重理論輕實踐”“結合職業需求不足”“內容與社會脫節”“綜合素質培養不足”“激發學習興趣不夠”“教師能力不足”,計算方法為:選項平均綜合得分=(Σ頻數×權值)/本題填寫人次,排序分值分別為4.81、4、3.91、3.46、3.00、1.82,這些問題均反映出被調查者的母校在教學上存在與社會需求匹配度不夠的情況,也從側面反映出應用型高校存在的問題。值得欣慰的是,“教師能力不足”排序位列最末,反映出被調查者對于高校教師群體教學能力的肯定。
2.專業定位和特色提煉模糊
專業定位明確是高校各專業設置的基礎,雖然高校各專業每年都會對專業培養方案進行完善,并定期組織相關人士對專業定位進行反復探討。但是此次對畢業生的調查結果卻讓人感到意外,樣本中被調查的人群中有38.24%清楚母校的專業定位,有48.53%的不太清楚,甚至有13.24%的完全不清楚。在訪談過程中,絕大多數調查者并不清楚其所學專業的特色在哪里,普遍反映出高校對專業特色欠缺提煉的問題。
3.專業知識對工作的支撐作用有待提升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專業知識體系的設置是為了提升畢業生的職業勝任力,然而調查中反映出學生在校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就業后工作的支撐作用有所欠缺。調查顯示約有32.25%的調查者認為在校所學專業知識對就業后的工作重要或很重要,但卻有41.18%的調查者認為一般、有26.47%的調查者認為不重要或完全不重要,雖然這其中有一部分被調查者是由于所從事工作專業不對口(約占后兩類的23.47%),但是專業對口的畢業生反饋的專業知識對工作支撐作用情況也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重視。
4.學生對知識掌握不扎實且動手能力不佳
在被調查者對有關“在母校學習的最大收獲”的選題回答情況來看(多選題,選項百分比=該選項被選擇次數÷有效答卷份數),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提高了自我修養和綜合素質”“培養了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交際能力”,比例分別為64.71%、55.88%、38.24%,這體現了應用型本科教育在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習解決問題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畢業生的肯定。另外,“掌握了可操作的專業技能”“學到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分列最后一、二位,比例分別為19.12%、20.59%。雖然應用型本科教育有別于高職教育,高職教育更偏重于培養具體的操作技能,但應用型本科教育還是需要學生具備知識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動手能力,“掌握了可操作的專業技能”選項比例偏低,反映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執行力欠缺。另外,“學到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位列倒數第二位的情況也值得重視(且和末位比例值差距微小),這反映出應用型本科畢業生對于所學知識掌握不佳,這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畢業后就業和后續工作的開展。
(三)調查反映出的就業和職業成長所需
1.就業成功的關鍵作用因素
在對“促進畢業生就業成功的因素”的調查中,發現促成其就業成功的前三位因素分別是“畢業實踐經歷”“擁有職業資格證書”“在求職時所體現的心理素質”(見圖1,該調查為多選,百分比計算規則為:多選題選項百分比=該選項被選擇的次數÷有效答卷份數)。這體現出用人單位對于畢業生的職業勝任情況最為關注,期望從學生在校期間的實習實踐經歷、實踐課程參與情況、資格證書考取情況來掌握;同時,學生心理素質好所體現出來的應變能力、應答能力、精神面貌等也是求職成功的加分項。

圖1 就業成功關鍵因素排序
值得關注的是,圖1顯示出“思想品德”“學生干部”“學習成績”位列后三位。這是因為企業在招聘時一般只關注學歷情況和學位獲取情況,而往往不關注學習成績好壞,是否學生干部也經常不是其關注項目。雖然思想品德仍是諸多企業用人時較為關注的因素,但由于招聘時對于應聘者的思想品德沒法考量,只能參考其在校的受獎勵、處分情況等。因此,在招聘時,思想品德往往不作為其重點考察項目。
2.入職后幾年內職業成長所需的提升項目
為了解應用型本科學生畢業從業后中短期內促進其快速成長的因素,問卷設計了“您認為您目前工作中最需要提升的前三項”的調查內容,計算方法為:選項平均綜合得分=(Σ頻數×權值)/本題填寫人次,它反映了選項的綜合排名情況,得分越高表示綜合排序越靠前。調查結果見圖2。從調查結果可見,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畢業后的職業成長所需的提升項目位列前五的分別為專業實踐技能、執行能力、社會關系、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

圖2 就業后職業成長所需的提升項目得分情況
為進一步了解不同畢業時段對能力要求的不同,對前述調查結構經過分類統計后,探索了不同階段所需提升項目情況(見表1)。執行能力在畢業后0至5年內均位列前三,這說明學生在就業時需要及時從學習狀態向工作狀態進行轉變,特別是在畢業第一年內首要提升的是執行能力。而專業實踐技能除畢業0至1年位列第二位、4年以上至5年排序未在前三位外,都位列首位,這也反映出企業對于畢業生工作經歷和動手能力的看重。另外,還需注意的是,提升學歷的需求在畢業3年以后開始凸顯,這也說明隨著就業時間增長、職位的成長,本科畢業生存在提升學歷的壓力,需要進一步深造。
表1 畢業后不同時間段職業成長需要提升的項目排序

(四)研究結論
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是適應社會的需要,高校對學生的培養要滿足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得到企業的認可,能夠順利地完成高校與企業供需的成功對接;二是,在供需成功對接后,還能很好地適應企業用人的發展性要求,具有后續的職業成長的能力,往往在畢業生走上崗位1至2年的穩定期過后的時段,會被企業大膽地培養和鍛煉。通過本調查可見,畢業實踐經歷、職業資格證書狀況、心理素質是促成畢業生和企業供需對接成功的前三項因素,而專業實踐技能、執行能力、社會關系是有助于畢業生職業成長所需具備的前三項因素。
目前,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中存在專業定位和特色提煉模糊、所學專業知識對畢業后工作的支撐不足、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適配度不夠、學生知識不扎實和動手能力弱等問題,這些很大程度地影響了高校與企業供需的成功對接和畢業生后續的職業成長。因此,應用型高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搖籃,一方面需要針對不同專業的社會需求進行準確定位,提煉特色,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大膽地將培養對象從在校學生拓展為已畢業的學生,建立市場化的畢業生職業成長進修提升平臺,通過對畢業生開展專業專題培訓,進行綜合素養提升、管理能力鍛煉、行業發展動向分享、創新能力提升,同時可以接力畢業生學歷提升,助推畢業生的成長。
三、對應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養的啟示
學術界認為高校物流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較多,如瞿群臻、王萍(2011)認為我國物流教育雖然發展迅速,但是教育水平依然較低,缺乏專業特色,實踐經驗匱乏,趙媛媛(2014)、劉崢(2015)等認為高校物流人才培養存在定位不清、培養模式單一、教學過度形式化的問題。楊永清(2011)等人認為我國高校物流專業特別是財經類院校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不夠。徐俊杰等(2012)指出物流人才培養應基于供需契合原則,而目前物流人才存在供需錯位的情況。況紅(2012)、崔國成(2014)等則指出高校物流人才培養應該以行業需求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這些問題在本研究中對應用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調查中也得以充分體現,而在對畢業生就業和職業成長所需項目的調查中也對應用型本科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有所啟示,具體如下:
(一)立足行業需求與發展,構建物流學科專業群
應用型本科高校首先應立足于服務社會的原則,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消費方式的變化,現代物流業與傳統物流存在差異,行業的發展涉及的領域外延更為寬廣,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復合化,學科專業群建設將有效地應對行業外延拓展和人才復合化需求的變化。通過圍繞物流運營進行組合,將與物流運營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和輔助服務業務鏈進行集合,形成群體優勢。在物流學科專業群建設的過程中,還應結合地方和區域物流產業發展的需要進行相應的布局,使專業群能適應當地的產業經濟需要,提升行業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的適配度。
(二)找準專業定位,提煉專業特色
高校要密切關注行業市場范圍變化、技術設備更新、企業競爭發展與運營發展走向,順應行業發展去找準專業定位方向。同時,專業特色是高校特色辦學的基礎,一旦形成,將具有學科可持續發展的優點。因此高校還應比較國內其他高校在物流人才培養方面的狀況,分析各高校的專業定位和培養特色,結合自身的優勢去提煉高校的專業特色,走差異化人才培養的道路,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專業定位和特色提煉的時候,首先要對專業的積淀進行充分的剖析,繼而去探索其提煉專業特色的基礎。
(三)優化課程結構,建立專業實踐體系
要破解高校人才培養專業知識對畢業生就業支撐不足的瓶頸,就必須站在企業所需人才的能力結構上,去深入研究能夠支撐這些能力結構的課程。應充分認識到企業對于學生實習實踐經歷和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視在于考量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動手能力的高低。因此建立專業實踐體系值得應用型高校物流專業推廣。應用型高校物流專業首先應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建立“符合社會需求+符合學科特點+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同時進一步根據職業所需優化課程結構;其次,建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融合+實習項目貫通+實踐平臺輔助”的實踐體系,要充分運用課程體系的“模塊化”拆解,在模塊化課程中緊密融合實踐教學。通過取材于顯示模擬項目或者具體的實習項目進行理論知識的串聯貫通,并進一步構建專業群實踐課程平臺予以支撐;再次,要豐富師資隊伍來源構成,積極促進業界人士協同教學。
(四)關注學生職業延展,提升職業素養
除專業實踐技能外,執行能力、社會關系、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是關系到學生就業后職業成長所需的關鍵項目,因此應用型高校物流人才培養還應重視與此相對應的職業延展課程的建設和推廣。在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開設中要有針對性地去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動手、會執行、懂社會、知管理、敢創新”,全面提升其職業素養。另外,應建立面向在校和離校學生的職業成長平臺,掌握畢業生職業成長狀態,完善在校生人才培養體系,做到目標明確、手段有效,有助于搭建在校生與畢業生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在在校期間明確學習方向。
參考文獻
[1]瞿群臻,王萍.國內外高技能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2):137-140.
[2]趙媛媛.我國物流人才培養問題研究[J].電子制作,2014(19):234.
[3]劉崢.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問題與策略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8):166-168.
[4]徐俊杰,洪亮,何常青.基于供需契合原則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中國市場,2012(36):84-86.
[5]況紅.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物流人才培養探析[J].物流技術,2012(7):420-423.
[6]崔國成.基于市場導向優化高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探析[J].物流技術,2014(5):464-467.
[7]張俊峰,劉海遠.物流業人才培養和發展模式創新探討[J].社會科學家,2012(10):109-111.
[8]劉丹,安增軍,江琪.應用型本科物流專業實踐體系構建——基于專業群建設實踐[J].黑河學院學報,2017(6):90-91.
[9]楊鵬.應用型本科物流人才的實踐教學模式及評價機制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7):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