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科人才培養探索與創新: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實踐(2016)
- 駱東奇 鄧德敏主編
- 1591字
- 2021-03-11 18:01:02
三、供應鏈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實踐教學模式方面
1.重構教學計劃,優化課程結構
在重構教學計劃方面,一是堅持學以致用,重構供應鏈課程教學計劃,注重從理論教學向實踐教學的轉變,教學計劃既要具有科學性又要適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二是制訂教學計劃時必須充分聽取校外專業指導委員會及專業人士的意見,必須到用人單位調查了解各種職業崗位對知識結構的實際需求,這樣才能明確物流管理各方面知識所占的比例,從而形成一些能反映物流管理專業特色并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課程。三是為了增強實踐教學的職業性,應重視物流師等資格證書考試課程內容,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順利獲取相應資格等級證書,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在優化課程結構方面,應根據崗位技能要求設置課程,優化課程結構,突出實踐能力,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進行項目化訓練,將專業技能、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分解到模塊中,打破學科課程知識化、系統化的傳統,有效組織實施教學活動。
2.深化實踐教學內容改革
在實踐教學內容方面,應以實踐教學為主線,形成內外結合、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具體包括專業認知實習、仿真實訓、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認知實習主要形成學生的物流管理初步技能,教學內容可以安排認知車站、港口、碼頭、貨場、倉庫等物流基礎設施,認知叉車、集裝箱、貨架、托盤、吊車等物流設備,認知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物流流程。教學內容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市場調查,如了解物流企業的部門設置、崗位職責和業務來源。仿真實訓主要形成學生的物流管理專業技能,教學內容可以安排貨物出入庫管理、貨物搬運管理、貨物日常養護及盤點管理、各種運輸方式的貨運代理、報關業務代理、集裝箱堆場管理、訂單處理、分揀、補貨、配貨、送貨、流通加工、信息系統管理等訓練,從而使學生掌握采購管理、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裝卸搬運管理、物流信息系統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物流設備的操作使用,了解并熟悉企業供應鏈物流的主要業務流程和重點管理內容。
3.加大專業教材建設力度
實踐課程的教材是體現教育特色的項目之一,編撰物流實訓教材是規范實踐教學的理論保證。目前,我國已公開出版發行的物流實訓教材為數不少,體系構建初現端倪,對于物流實踐教學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業內人士參與不夠,加之我國物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新技術、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因此急需編寫一套體系科學、規范實用的實訓教材和指導手冊。教材編寫應根據物流教育的特點,通過對國際國內物流市場的調研,廣泛收集物流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信息,突出能力培養,對職業崗位所需知識和能力結構進行恰當的安排,將物流企業的經營實例及最新成果編入實訓教材,突出實用性。
(二)實踐教學基地方面
實踐教學基地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由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點組成,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都具有特殊作用。物流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不僅需要在校內實訓場所進行模擬仿真操作,而且也需要在校外物流企業的工作現場進行實習。
1.豐富校內實訓室建設內容
校內實訓室是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前提,加強校內實訓室建設是營造良好實踐環境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必要保證。校內實訓室環境優良,學生能夠掌握設備的操作還能進行反復訓練。校內實訓室的建設要集中資金加大投入,不僅要加強物流專業模擬軟件實訓,還要積極開發物流管理虛擬車間,不斷豐富校內實訓的教學內容。
2.創新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途徑
首先,專業教師與企業進行聯系,取得企業信任后通過學校與企業進行溝通協商,共建協作型校外實訓基地。其次,學校在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基礎上,積極吸收企業家進入學校專業指導委員會,以專業指導委員會為平臺建立合作型校外實訓基地。最后,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學校可以鼓勵相關專業教師大膽組建經濟實體,建立自主管理型校外實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