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科人才培養探索與創新: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實踐(2016)
- 駱東奇 鄧德敏主編
- 751字
- 2021-03-11 18:01:02
二、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體系內部協同,構筑能力培養基礎平臺
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體系的內部協同包括目標協同、課程協同、師生協同和資源協同。
(一)目標協同
目標協同是指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要與社會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相一致。供應鏈管理課程是在企業管理長期發展中形成的一門學科。供應鏈管理課程不斷吸收物流與管理等相關理論的研究成果,受到信息與通信技術的推動和影響,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一門新興的應用型交叉學科。其社會崗位分布較為廣泛,這提出了比較全面的能力要求。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目標既要考慮學科的專業性、知識性、理論性,又要面向相關行業人才評價標準及崗位需求。
(二)課程協同
供應鏈管理行業的現實意義與特點決定了實驗課程的設置既要體現科學的知識體系和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又要注重課程間的內部關聯,強化專業課程之間實踐知識的整合,形成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模塊化課程結構,并通過模塊課程組合來契合不同企業、不崗位對專業化人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
(三)師生協同
師生協同就是將教師素質的提高與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有效結合。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賴于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因此應著重培養與提升教師的學術經歷和企業經歷雙重素養,為開展創新教學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我們應在觀念上和實踐上實現“重教”到“重學”的轉變,即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協作關系,平等交流,彼此信任,在和諧氛圍中助力學生的發展。
(四)資源協同
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養成依賴于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因此我們應創新實驗室管理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將各種教學資源協同利用。2017年,我們獲批重慶市物流與供應鏈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單位,依托于協同創新中心的物流專業學術性研究、應用型研究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滿足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