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
- 老子
- 484字
- 2020-04-07 17:07:20
第二章
常:帛書作“恒”。徼(jiào):邊界。這里指極限。元:即“玄”,深奧,玄妙。因避清康熙帝玄燁的諱,清朝時有的老子版本將玄改為元。
斯惡已:這是因為已經有了丑。惡,丑。

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這是因為已經有了丑啊;都知道什么是善,這是由于已經有了不善啊。因此,有和無是相互存在的,難和易對比才能成立,長與短在比較中存在,高與下在襯托中顯現,音與聲在配合中交響,前與后在跟隨時體現。所以,圣人以無為的態度來處事,用不言的方法去教導,讓萬事萬物順應自己的規律去發展,不加以人為的干預,養育了萬物但不據為己有,成就了萬物而不自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建立了功業卻不加以依賴。正因為不居功自傲,所以功績誰也抹殺不了。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萬物作焉而不辭:萬物按照其自身的規律發展,不受人為的干預。辭,司,即主管,掌管。這句話帛書乙本作“萬物昔而弗始”。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