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期財政政策的宏觀調控效應研究
- 宋來
- 2004字
- 2020-06-25 06:39:07
1.4 結構安排與主要內容
全文共分為7章,本章為導論部分,提出研究問題,綜述現有文獻,簡介研究內容;第2至第3章提供研究的背景基礎;第4至第6章是實證分析的重點內容;第7章提出政策建議。本書的分析框架與結構安排,如圖1-1所示。

圖1-1 分析框架與結構安排
第2章,理論演進與國際經驗。在一般性總結財政政策定義、目標體系、主要工具和政策類型等概念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回溯歷史演進過程,為后文的中國經驗分析提供理論認識基礎和國際實踐背景。在研究方法上,體現了從概念到理論再到實踐的邏輯要求,注重了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力圖全面辯證動態地把握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過程。
第3章,政策實踐歷程與主要特征。通過回顧和分析20年中國財政政策的實施背景、政策措施和實踐特征,總結梳理我國財政政策實踐的典型化事實,為后文經驗分析提供現實背景,并幫助確立政策效應分析的重點方向和主要內容。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運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強調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定量分析為定性分析提供證據支撐,力圖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把握實踐中的政策背景、政策內容和政策特點。
第4章,經濟穩定效應。闡釋財政政策管理總需求的理論分析框架,重點考察了1993—2012年我國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和穩定效應。在研究內容上,不同于現有文獻,運用三種計量方法估計了三個不同形態的乘數,以多維度地評估財政政策促進產出增長效應,運用DSGE模型考察了我國財政政策傳導機制,明確地計算出不同政策工具的經濟穩定效應,討論了影響財政政策乘數效應和經濟穩定效應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方法上,依據分析問題的需要,先后采用了聯立方程估計方法、結構性向量自回歸方法、DSGE建模及其校準方法、HP濾波方法等。
第5章,結構調整效應。聚焦于產業結構,闡釋了產業結構及其變遷規律的理論基礎,梳理了財政政策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理論聯系,利用省際面板數據和全國時間序列數據,定量研究了財政政策調整產業結構的效果。在研究內容上,不同于現有文獻,同時評估了總量效應、區域效應、結構效應和長期效應,而且把高新技術產業作為一個案例,分析了財政政策對其發展的影響效果。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新的產業結構水平度量指標,運用了面板數據估計方法和時間序列數據估計方法,注重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相結合、短期分析與中長期分析相結合、經驗分析證據與文獻現有證據相結合。
第6章,長期增長效應。在新古典增長理論和內生增長理論的兩個分析框架中,揭示了不同增長理論所蘊含的財政政策意義,闡釋了財政政策與長期經濟增長之間的理論聯系,定量分析我國財政政策的長期增長效應。在研究內容上,不僅評估了財政政策對人均GDP增長、勞動生產率增長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作用效果,還討論了各財政政策措施影響長期增長的作用渠道。在研究方法上,運用動態面板估計方法,強調了財政政策變量的非線性影響,注重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相結合,力圖多維度地揭示財政收支總量和結構的長期效應。
第7章,結論與建議。總結經驗研究的主要結論和重要啟示,并結合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形勢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從完善財政規則、優化支出結構、推進稅制改革、協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四個方面,提出優化財政政策實施、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建議。最后,還展望了進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
(1) 現階段,政府和學術界在宏觀調控政策方面形成了更多的共識,調控方式已從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轉向“微刺激、定向調控、精準發力”,著力改革和完善市場運行機制,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激發市場微觀主體活力,提高經濟長期增長質量。
(2) 后文將要分析到:從國際和國內財政政策實踐中都可以看出,增加或壓縮政府支出是總需求管理財政政策的首選。因此,這里重點關注的是近年來國際上有關政府支出擴張效應分析的經驗文獻。
(3) 這種情況,在文獻中被稱之為財政政策具有非凱恩斯效應。
(4) Myles(2000)對財政政策借以影響經濟增長的不同渠道進行了評論,Zagler & Dürnecker(2003)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評述并提出了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Irmen & Kuehnel(2008)全面回顧了生產性政府支出與經濟增長的理論文獻。
(5) 郭慶旺等(2007)認為,在實證分析財政投資的經濟增長效應中,存在生產函數法、行為方法、向量自回歸法、橫截面回歸法和結構模型法等五類方法。這里之所以只關注生產函數法、橫截面回歸法和時間序列協整分析法三類方法,是因為行為方法和結構模型法都是基于模型結構的先驗性設定,不是純粹的經驗分析;另外,時間序列協整分析法與郭慶旺(2007)文中的向量自回歸法的本質上是一致的,在文獻中更多的是以協整分析方法明確體現的。
(6) 19世紀80年代,德國經濟學家韋格納考察了英國產業革命和當時的美、法、德、日等國的工業化狀況之后,認為一國工業化經濟的發展與本國財政支出之間存在一種函數關系,即隨著現代工業社會發展,對社會進步的政治壓力增大以及在工業經營方面因社會考慮而要求增加政府支出,后人稱之為韋格納法則,即隨著人均GNP的增加,財政支出占GNP的比重相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