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喂養7堂課: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
- 劉遂謙
- 2029字
- 2020-05-08 09:42:09
6 寶寶的“胃”誰做主
經常會有媽媽問這個難度系數極高的問題:寶寶的飯(奶)量多少算夠?以及,因為這個問題而衍生出來的各種與飯量有關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寶寶前幾天吃飯挺好的,這幾天飯量明顯下降了呢?怎么才能讓他多吃點兒呢?寶寶同班的小朋友一頓飯能吃一大碗,怎么才能讓我家寶寶趕上別人呢?寶寶吃著吃著就開始各種扔、各種玩,他是吃飽了還是沒吃飽呢?
●寶寶胃容量分析
作為一個正常人,從出生到成人期,胃容量大小的變化從下面這張圖上一目了然。雖然說每個寶寶、每個人都不可能用同一張圖上的同一個量來量化,人和人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但是大體上我們可以了解一個自然規律——沒有天生的“大胃王”。我們還能從中發現一個問題,當我們站在一個“大人”的角度來看待寶寶的奶量和飯量的時候,我們容易犯一個共同的錯誤,那就是:高估了小家伙們的胃容量!

在上圖中,重點看數字,以7天~6個月的量為例,60~90毫升,應該至少是一個雞蛋的大小,圖中的草莓應該是體形較大的那種,而不是我們常吃的小草莓。所以,為了避免誤解,以數字為參考標準。
既然說有個體差異,那么,到底多少奶量/飯量才合適呢?
上圖里的各階段的量是家長們的一個參考基礎,而具體到每個寶寶自己的胃容量和飯量,應該把決定權交給寶寶自己——他們的胃,他們做主!換句話說,既然我們不能準確地知道寶寶的胃容量是90毫升還是100毫升,那就不要替他們做決定。
你要相信一點:寶寶的身體是非常精妙的,會通過一系列神經傳導和激素水平的變化來獲得飽腹感。當奶或其他食物進入寶寶的胃里后,會讓本來很小的胃發生膨脹,隨后刺激神經,并將信息傳達至大腦的飽腹中樞,產生逐漸增強的飽腹感。這個時候如果繼續進食,像個橡皮球一樣的胃還可以繼續膨脹到更大的體積,這種“過量喂養”持續一段時間以后,容易人為地“撐大”寶寶的胃。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過量喂養會給寶寶未來的健康埋下太多隱患,很多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以及因為肥胖引發的一系列慢性?。ū热缣悄虿?、心血管疾病等)都是因為過量喂養造成的。別看每次就是那么幾小口,但是,積少成多。
●讓寶寶自己做主
事實上,1歲以內的嬰兒有一種絕大多數家長都不知道的“特異功能”——他們能夠自己判斷吃飽沒有、餓了沒有,他們可以在這一頓吃得很多、熱量攝入很高之后,下一頓自然而然地少吃,處于一種“自我調節”的飲食能量攝入狀態。這一切,他們不是靠“想”或“判斷”,而是“本身就知道”!就像他們知道自己去找媽媽的乳頭一樣,是一種本能,是人類在開始學習掌握各種“技能”之前尚未“被馴服”的本能。而這一能力,在人類滿1周歲以后就會慢慢“退化”——因為我們已經開始學習了,有了學習就有了判斷標準,而且我們能夠慢慢辨別自己的欲望了,我們的飲食習慣也慢慢形成了,我們會因為各種飲食習慣(怎么吃、吃多少、在哪兒吃,等等)的形成而傾向于多吃或少吃哪些食物。
這也是為什么1歲以內以母乳喂養為主的寶寶,更不容易在以后的日子里因為吃得太多而出現超重肥胖——因為寶寶的饑飽信號更容易被媽媽識別,從而不容易出現過量喂養。而奶瓶喂養的、定時定量喂養的寶寶則不然,他們的饑飽信號相對不那么清晰,有時候會被大人誤識或忽略,他們的食量更大程度上是被掌控的,而非自己決定的。同樣的情況容易出現在產后情緒不穩定、焦慮、煩躁的媽媽身上,因為不能及時捕捉寶寶的饑飽信號,而導致寶寶“被”決定喂養量。
有研究發現,奶瓶喂養的寶寶,他們在1歲多以后更容易“一口干掉”杯子里或碗里的牛奶或湯,相比之下,母乳喂養的寶寶就沒那么容易迅速讓湯碗見底,這也從另一方面提示我們,非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更有可能被“過量喂養”。
看到這里,一定會有家長充滿疑慮:問題的關鍵是,我怎么知道寶寶吃飽了沒有,吃多了沒有。如果寶寶就是奶瓶喂養或者就是各種信號不明顯,一不小心喂多了,“揣”大了,怎么辦?
對于6個月以內、以奶為主要營養來源的小寶寶,他們的各種饑餓和滿足信號會在后文中告訴你。而對于已經成功添加輔食的大寶寶而言,一旦他們表現出來無論你怎么喂,他們都會用小手去推勺子和碗,同時把小嘴小臉扭向一邊,那么基本上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吃飽了。當然,有些比較貪玩的寶寶,暫時并不拒絕你遞向他的勺子,但是他會把食物含在嘴里,既不下咽,也不吐出來,手里自顧自地玩著什么。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幾分鐘都沒有變化,你就需要跟寶寶聊聊了:“寶寶還吃嗎?吃飽了嗎?如果不要了,媽媽就把勺子收起來啦,餓的時候再跟媽媽要好不好?……”盡管放心,他一定不會說“不”的。
大多數情況下,我并不擔心寶寶們,我更不放心的是父母,或者是家里的老人,常常會因為擔心寶寶沒吃好,飯后不久就給寶寶偷偷喂零食、水果、奶……這樣的“補充”,等同于剝奪了寶寶的“胃”自己做主的機會,容易造成過度喂養。并且,頻繁進食也對胃腸沒有好處,因為不停地讓消化道工作,它們容易“罷工”!
當然,寶寶吃夠了沒有,最終還是要憑生長曲線圖上的“生長軌跡”來定論,具體怎么“看圖定論”,下一堂課中會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