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二 織物汽蒸收縮性實驗
一、實驗目的與要求
(1)了解YG(B)742D型和M254型汽蒸收縮測定儀的結構、測試原理及測試方法。
(2)熟練掌握實驗全過程。
(3)經過實驗進一步理解影響織物熱收縮的因素。
二、基礎知識
(一)基本概念
熱收縮性是與熱可塑性有密切關系的一種性能。通常用力、長度、溫度、時間的變化來表示,一般情況是在力為一定的條件下,長度的變化叫作熱收縮特性;另一方面,在長度為一定的條件下,力的動態變化叫作熱應力特性。這些特性由于施加刺激的給熱方式不同(溫度變化狀態)而顯示不同的現象。在用溫度的時間變化給予刺激時,它的升溫過程是逐漸進行的,所以通常情況下,給予一定時間的定溫熱收縮特性的測定是比較簡單的,基本方法是根據在一定條件下,織物處理前后長度的變化,用百分率來表示,可適合各種織物,尤其是毛織物和針織物的汽蒸收縮性的測試。
滌綸、氯綸等合成纖維織成的織物,一般在高溫加熱時,將產生收縮現象,稱為熱收縮。合成纖維在紡織生產過程中,由于抽伸作用,在纖維中殘留有應力,因而使纖維具有潛在的收縮能力。
羊毛纖維表面有鱗片,這些鱗片呈鋸齒狀突出在纖維表面,鋸齒方向朝向羊毛尖部。所以,羊毛從尖部到根部方向,比相反方向要粗糙得多。當羊毛纖維受到非方向性的外力作用時,由于這些鱗片而造成的定向摩擦效應,使纖維發生相互糾纏,改變了纖維的結構,使織物發生收縮,并使織物變成沒有彈性的不透氣的狀態,稱為織物氈化(縮絨)現象。
(二)測試原理
織物在不受壓力的情況下,經汽蒸作用,測量汽蒸前后織物的經、緯向尺寸變化,計算出經、緯向平均汽蒸收縮率。
三、實驗儀器與工具
(一)實驗儀器
1.YG(B)742D型汽蒸收縮測定儀
適應標準FZ/T 20021—1999,外形結構如圖2-1所示。


圖2-1 YG(B)742D型汽蒸收縮測定儀結構
1—蒸汽筒;2—蒸汽筒門;3—試樣架;4—門觸開關;5—冷凝水出口;6—門觸開關插頭;7—冷凝水接盤; 8—蒸汽發生器;9—加熱管;10—防干燒水位計;11—加熱管插頭;12—平臺;13—控制箱;14—加熱管插座;15—漏電保護開關;16—電源線;17—門觸開關插座
2.M254型汽蒸收縮測試箱
M254型汽蒸收縮測試箱是一個封閉式的實驗裝置,適合標準BS4323、ISO 3005、M+S P8。
(二)實驗工具
剪刀、鋼尺、織物試樣、記號筆。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一)取樣
(1)按隨機取樣原則,分別載取被測織物中300mm×50mm的長條為試樣,經、緯樣各4塊(距布邊100mm以上)。經試樣長度方向與被測織物經向平行,緯試樣長度方向與被測織物緯向平行。試樣上不得有明顯疵點。
(2)將試樣平放在標準大氣中調濕24h。然后在試樣上相距250mm的兩端點對稱地各做一個標記。
(3)量取標記間的長度(即汽蒸前長度),精確至0.5mm。
(4)將標記好的試樣平放在試樣架的托網上。
(二)實驗步驟
1.YG(B)742D型汽蒸收縮測定儀實驗方法
(1)打開蒸汽發生器注水至水位后蓋好。
(2)接通電源,檢查電氣部分是否正常。
(3)設定汽蒸時間(標準為30s)和預熱時間,具體步驟如下。
①按“設定”鍵,次數顯示窗口顯示“AO”(表示汽蒸時間)。
②再按“設定”鍵,確定進入汽蒸時間設定,時間顯示窗口顯示汽蒸時間。設定數字,用“?”移位設定參數,用“△”鍵數字加一循環,將汽蒸時間設定為30s,再按“設定”鍵退出設定。
③按“設定”鍵,次數顯示窗口顯示“AO”,再按“△”鍵,次數顯示窗口顯示“BO”(表示預熱時間)。
④再按“設定”鍵,確定進入預熱時間設定,時間顯示窗口顯示預熱時間設定數字,用“?”鍵位移設定參數,用“△”鍵數字加一循環,將預熱時間設定為800s(水燒開約12min,加上標準要求大于1min的蒸汽預熱),再按“設定”鍵退出設定。注意:所設參數斷電后能保存,下次測試無需再設。
(4)按“啟動”鍵儀器進入工作狀態,加熱管工作,加熱指示燈亮,時間顯示窗口顯示設定預熱時間的倒計時,蒸汽達到70g/min的速度通過蒸汽圓筒至少1min預熱完畢,儀器報警,然后準備放入試樣。
(5)打開蒸汽筒門,用專用手柄把裝有試樣的試樣架放入蒸汽筒內,關上蒸汽筒門,時間顯示窗口顯示30s時間,汽蒸完畢。次數顯示窗口顯示汽蒸次數,儀器報警音響。
(6)打開蒸汽筒門,用專用手柄取出試樣架,冷卻30s(關上蒸汽筒門,顯示冷卻時間),再將試樣架放入蒸汽筒內汽蒸30s。
(7)重復上述工作,循環3次。
(8)3次循環后把試樣放在光滑的平面上冷卻,再經調濕處理(24h后),測量標記間的長度(即汽蒸后長度),精確至0.5mm。
(9)實驗結束,關閉儀器開關,拔掉電源插頭。
2.M254型汽蒸收縮測試箱
(1)插好電源,儀器前面的“MAINS ON(電源接通)”指示燈會自動變亮,然后關上圓筒的門。
(2)打開儀器上方的圓蓋給儀器注入蒸餾水,直到“電熱箱”指示燈亮,表示水位已到,停止注水,旋緊圓蓋。按“開始”鍵,儀器開始加熱。
(3)當蒸汽發生器側面的排氣孔排出蒸汽和水時,準備實驗。
(4)將做好標記的試樣放入試樣架的托網上,打開蒸汽發生器圓筒的門,用手柄將試樣架放入汽蒸艙內,立即關上發生器圓筒的門。同時按下“計時”按鍵,30s后自動報警。
(5)打開發生器圓筒的門,用手柄將試樣架取出,關上發生器圓筒的門,30s報警后,將試樣架再次放入發生器內汽蒸30s。
(6)重復上述工作,循環3次。
(7)3次循環后把試樣放在光滑的平面上冷卻,再經調濕處理(24h后),測量標記間的長度(即汽蒸后長度),精確至0.5mm。
(8)實驗結束,關閉儀器開關,拔掉電源插頭。
注意:實驗中每隔30min查看水位1次,防止燒干,避免儀器燒壞。
五、實驗結果及計算
(一)實驗結果
將實驗結果記錄于表2-1中。
表2-1 織物汽蒸收縮實驗結果

(二)結果計算
按下式分別計算每塊試樣經、緯向的汽蒸收縮率。
式中 L0——蒸前長度,mm;
L——蒸后長度,mm。
分別計算全部試樣經、緯向汽蒸收縮率的算術平均值,修約至小數點后1位。
六、思考題
通過實驗數據,分析說明纖維原料、組織結構、密度對汽蒸收縮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