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第十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校際交流會論文集
- 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 3244字
- 2020-05-19 16:58:09
以應用型本科為導向的過控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探討
王 鈺 魏曉波
(沈陽工業大學化工裝備學院 遼寧遼陽 111003)
【摘要】 應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客觀要求,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本文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面向生產實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同時加快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0 引言
應用型本科教育是隨科技發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新的教育類型,它是相對于理論型本科教育實用技術型教育而言的。應用型本科人才以應用為主線構建知識,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有較強的技術操作技能,以培養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而協調發展,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部署,提出為了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和層次、類型結構,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的要求。
在高等教育司2015年工作要點中提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使本科高校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是一門交叉型學科,社會對過控專業的人才需求數量在逐漸擴大。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建立應用型本科專業為人才培養目標,以企業對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出發,本文對教師的角色轉變、教學方法及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1 高校教師在教改中的改變策略
1.1 轉變思想觀念,建立應用型本科教育觀
要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首先高校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傳統的教育思想是重理論,輕實踐。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從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轉變。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者,從而限制了學生發展空間。在新教改背景下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充當引導者和評價者,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更大程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并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情況給予評價,最大程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力。
1.2 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各行業中應用科學理論從事高技術專業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在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上,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專業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為以后的繼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專業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傳授專業知識,為了符合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要求,就要求專業教師要有較為深厚的專業知識。尤其是對直接從學校走進學校的青年教師而言,更要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積累。此為教師必須堅持的根本[1]。只有不斷地積累專業知識,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才能適應形勢、適應工程教育的培養主流,才能更好地為師。
1.3 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科研是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提高教師學術水平的基本途徑。科學研究具有綜合性、交叉性、滲透性。一項科研課題往往需要多學科知識的積累,從而使教師具有較強的基礎理論。科學研究具有創新性,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通過科學研究,使教師的科學思路開闊,講起課來使學生覺得有興趣。更重要的是,有科學研究體驗的教師,在教學中會比較自然地、潛移默化地將科研所必要的實踐精神和創造精神運用到教學中。
1.4 提高教師工程實踐水平
應用型人才的特殊性,要求教師不但具有高深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實踐經驗,需要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作為年輕的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師,他們大都是屬于從學校走進學校,從學生變成老師的類型。現場知識的缺乏,嚴重與所學理論脫節,所以青年教師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工程實踐能力。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決定著學生學習效果,可派老師到企業和基層單位掛職鍛煉、到國內外學習交流,讓老師直接接觸和了解所學專業的最新裝備和生產工藝與技術,把所獲得信息傳遞給學生,使學生了解企業最新的發展狀況。同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在培養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方面的作用[2]。在很多教學環節上,可采取與企業技術人員聯合指導學生生產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這樣教師在指導中工程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使老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3]。
2 教改方法的探討
2.1 改善教學方法
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改變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科內容和特點分別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實驗、實訓、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階段可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項目、自主安排實驗時間、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改變教師為主的課堂模式,使自己從原來教學活動的實施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以及參與者。
在課堂講授過程中,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并借鑒國外的教學方法,如現場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研討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在教學中把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最優教學效果[4]。
2.2 增加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現代的教學模式。依托信息技術完善教學手段,綜合應用板書、課堂講授與多媒體、視頻、模擬仿真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象直觀性,啟發學生思維,同時增大課堂的信息量,從而改變單一課堂教學方式,促進教師與學生互動。
加強優質網絡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引進國際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創新網絡教學模式,開展高質量高水平遠程學歷教育。
2.3 強化實踐環節
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要突出學生的應用能力,所以實踐環節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實習與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在高等工程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從過去以學科為中心,追求理論系統性、完整性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專業設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
應用型人才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有相當一部分只能在實際工作場所獲得,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專業實驗室中,減少驗證性實驗,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增加與實際工作相似的應用型實驗。加強校外教育基地建設,增加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題目來自企業生產實踐的比例。鼓勵學生參加應用性科技項目及應用性設計大賽,培養學生技術創新意識和能力。加強校企合作,減少觀摩式、瀏覽式的實習、實訓,開展職業資格訓練,提高學生實踐能力[5]。加強企業技術實習環節,讓學生到企業進行職業資格訓練,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培養學生獨立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結論
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對專業的教學改革使畢業生理論基礎扎實,增強專業熟知程度,并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從而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 謝寶玲等.對普通本科院校工程教育的幾點認識[J].沈陽工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2013,93(2).
[2] 蘇興冶等.以工程能力培養為導向的獨立學院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廣州化工,2014,42(11):205-207.
[3] 魏曉波,趙連花,蘇興冶等.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以沈陽工業大學機械系為例[J].廣東化工,2015,42(3):141-142.
[4] 倪寶童,魏曉波.提高高職學生學習興趣方法的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5,17(1):93-95.
[5] 蘇興冶.試析本科院校高職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以化工設備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