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水性工業漆作者名: 耿耀宗 肖繼君 花東栓等編著本章字數: 1686字更新時間: 2020-05-19 15:15:43
2.2.2 粒子的增長
2.2.2.1 聚合反應速率
粒子增長的過程在乳液聚合的階段Ⅰ、Ⅱ、Ⅲ都在發生,乳液聚合整個過程,一旦有粒子形成,就會有粒子的增長,粒子的增長與自由基進入粒子的速度,以及粒子數目、粒子溶脹的單體濃度三個因素有關,反應速率方程式可以寫成:
(2-17)
其中kp為聚合反應速率常數,CP為粒子內部的單體濃度,為每個粒子平均自由基數目,M0為單體的分子量, Ncr為單位體積的粒子數目,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mR為單位體積的分散相和連續相中的總單體;單體轉化率是x=1-
,
是初始反應加入單位體積的分散相和連續相中的總單體。式(2-17)采用轉化率方程為:
?。?-18)
在方程式(2-18)中,將單位體積的粒子數目采用單位體積的粒子數目的濃度替代,NC=,Vw 是反應容器中水的體積。
(2-19)
式(2-19)中, ,
為初始時單位體積水中的單體的物質的量。
充分考慮各種參數的變化,上面的方程才能正確地應用,例如,在計算某段時間的反應速率時,要考慮CP、kp、Ncr、這些參數是否相互影響,并且在不斷變化的,當kp、Ncr變化時,CP總是要發生變化,而
變化時,CP也會發生變化。如果不能全面考慮方程中的參數變化,就會得到錯誤的結論。
從表2-2中可以看到三個階段中方程主要的參數變化,粒子的主要增長在階段Ⅱ和Ⅲ,在階段Ⅱ,CP、kp、NC都基本不變,影響反應速度的主要因素就是,這時方程(2-19)可以簡化成:
(2-20)
表2-2 乳液聚合不同階段的特點

2.2.2.2 自由基進入粒子
自由基進入粒子的過程非常復雜,對于自由基的水相歷程,Gilbert[25]做了系統的研究。在圖2-6中,自由基的歷程從引發劑的分解開始,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有著不同歷程。影響自由基進入粒子的因素很多,但是在一個特定的條件下,只考慮自由基的進入過程,這樣可以簡化模型的處理。

圖2-6 乳液聚合過程示意圖
乳液聚合中,在理想的條件下,自由基在粒子內部的分布是“簡單0-1”系統,如果粒子內部已經存在一個增長自由基,那么進入粒子的自由基就會與增長自由基瞬時終止,在這個體系內的粒子要么有一個自由基,要么不包含自由基,這就是“簡單0-1”系統形成的原因。包含0和1個自由基的粒子數目分別用N0和N1表示,
2.2.2.3 乳液聚合物粒子的增長與穩定
從乳液聚合的機理圖2-6可以看到,在膠束和均相成核階段,有一個先驅粒子(也稱為初級粒子)的概念。初級粒子是在成核以后極短暫存在的粒子。成核以后的粒子穩定性是很差的,由于膠束內部的單體迅速發生聚合反應,界面自由能迅速增加,粒子容易失去穩定性而發生合并融合。施樂公司關于苯乙烯膠束成核的研究中[36],采用間歇式乳液聚合方式,通過監測引發劑加入后,膠束成核,以及之后粒徑的變化,監測時間是每15s檢測一次,在2min時,粒徑已經達到30nm左右,而這時乳化劑的濃度還是遠高于CMC的。膠束自身的尺寸是5~7nm,增溶單體以后的直徑一般是10nm,在極短的時間粒徑增加幾倍,說明聚合物乳液的粒子內部發生聚合反應時,粒子界面面積增加和界面張力的變化很快,盡管乳化劑的用量足夠,仍然不能阻止粒子碰撞融合。Fitch指出:粒子間的合并融合是乳液粒子增長的重要方式之一[17]。從水相自由基的形成到穩定粒子的形成,初級粒子的形成和穩定也是影響乳液聚合過程的重要的環節,這個環節與OR*有很密切的相關性,同時也和設備、反應過程工藝參數等密切相關。這就可以解釋乳液聚合小試和放大過程產生差異的原因,以及對于乳液聚合工藝過程控制參數敏感性的原因。
根據圖2-6,可以看到粒子增長的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單體溶脹粒子,粒子內部發生聚合反應——體積增長;另一種方式是粒子的合并融合——體積增長,這兩種方式都最終形成穩定粒子。乳液聚合的成核階段,鏈增長速率高,膠束內單體迅速形成聚合物,界面能發生極大的變化,這個階段合并融合是粒子主要的增長方式;另外在無皂乳液聚合或較高水溶性單體的乳液聚合中,合并融合也是粒子主要的增長方式。在工業乳液聚合中,多數采用半連續間歇式工藝方式,單體滴加過程中形成的新粒子多以均相成核方式為主的,這也是工業乳液聚合容易受到攪拌形式及大小、攪拌轉速、反應容器形狀、原料純度等因素影響的原因,這些因素會影響到單體的傳質,粒子的動能,粒子的界面張力等,從而影響單體滴加過程中穩定新粒子的形成模式,從而影響最終聚合物乳液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