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產養殖用藥問題解析與“零用藥”的實現
- 蔣發俊
- 915字
- 2020-05-07 11:50:08
前言
在生產實踐中,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不論是防還是治,都過于依賴藥物殺滅病原體這一個環節,忽視養殖動物本身具有的免疫力在抗病防病方面的主導作用,也忽視池塘生態水環境自凈能力的作用。病害防治使用藥物最常用的方法,一是潑灑法,二是內服法。病害預防措施的一再加強和強調,僅僅體現在潑灑藥物頻次與內服藥餌次數的增加上。
特別是近十多年來,病害防治措施越來越加強,施藥成本越來越高。但事與愿違,病害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難治。暴發性病害流行范圍廣、時間長,由病害造成的死魚損失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隨著水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政府對水環境保護要求越來越嚴格,被限養、禁養的力度和范圍越來越大。在上述多重壓力之下,水產養殖業面臨著步履維艱的困境。
一些生命力、免疫力很強的品種如鱉、鯰魚、烏鱧、泥鰍、黃顙魚等,為什么經人工養殖沒有幾年時間,就被折騰得病害頻發、死魚不斷、免疫力低下呢?
筆作者通過親身經歷的大量實例,結合養殖池塘水體生態系統物質轉化、循環運行與自凈能力方面的科學知識,深刻認識到,向池塘水體頻繁潑灑抗生素、殺蟲劑、水體消毒劑等化學藥物,是對池塘生態環境的肆意破壞,都有害于魚類自身。為改變這種狀況,筆者一方面在實踐中對傳統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措施、理念、方式或方法進行革新;另一方面密切關注水產養殖業綠色健康發展,對這兩方面的思考與探討就是筆者寫作本書的初衷。
從著手寫到初稿完成,歷時三年多。筆者盡可能多地查找翻閱相關書籍或資料,為本書一些觀點或理論體系提供支撐和依據。
初稿寫好后,筆者將書稿或部分書稿寄給國內行業的一些知名專家學者,請求審閱,征求修改指正意見或建議。其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學科首席科學家、珠江水產研究所吳淑勤研究員,河南財政金融學院王文林教授,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黃太壽研究員,珠江水產研究所林文輝研究員,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陳昌福教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崔宗斌研究員,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成永旭教授等都對本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指導建議或批評意見,為本書進一步修改完善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在此表示深深敬意和衷心感謝!
由于筆者學術水平及認知所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蔣發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