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龍蝦養殖效益提升與疾病防控技術大全
- 葉雄平 姚雁鴻 李長江編著
- 5020字
- 2020-07-01 16:28:54
第三節 植物性飼料的栽培
一、水草的作用
在小龍蝦養殖中,水草的重要性與河蟹養殖基本相同。可以說,沒有水草,小龍蝦的產量肯定不會高。要想養好一池蝦,先養好一池草。水草對于小龍蝦來講,不僅是飼料來源,還是其躲避敵害侵襲(尤其是在蛻殼時期)最好的避難場所,如果水草過少,或者沒有,小龍蝦的成活率會大大降低。同時,水草還是提供小龍蝦更大活動空間的最好手段,小龍蝦為底棲爬行生活,不會游泳,如果都集中在水底,水底的密度過大,會相互影響,而水底以上的空間則白白浪費,如果有足夠的水草供小龍蝦攀爬,就可以大大擴展小龍蝦的活動空間,可以大大增加放養密度,從而提高養殖產量。在盛夏時節,水草還能給小龍蝦提供一個避暑的場所,避免盛夏高溫對小龍蝦生長的影響。另外,水草還對水質有良好的凈化作用,可以為小龍蝦提供優良的水質,利于小龍蝦的生長;特別是一些沉水植物,其凈化作用更好。
二、水草的種類及栽培
1.浮萍
浮萍(見圖3-23)是小龍蝦喜食植物性餌料之一,葉片鮮嫩,根須嫩脆,增生速度快,大小適口。但是由于浮萍生長速度快,特別是在春天雨后,生長速度更快,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覆蓋全池,不僅影響水體溶氧交換,還會因其阻隔陽光,影響池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引發池水缺氧,影響小龍蝦生長;因其覆蓋,使池水得不到陽光的照射,水溫過低,降低小龍蝦的生長速度,甚至因缺少陽光的照射,造成小龍蝦鈣質的缺乏而影響其蛻殼,甚至造成死亡。另外,由于浮萍株體較小,小龍蝦難以攀爬,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小龍蝦活動空間的擴展。因此,使用浮萍作為小龍蝦的餌料一定要控制它的生長,否則會嚴重影響小龍蝦的生長,甚至會造成大規模的死亡。

圖3-23 浮萍照片
浮萍為一種多年生漂浮植物。葉狀體對稱,表面綠色,背面為淺黃色、綠白色,或常為紫色,形狀為近圓形、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喜歡生活在溫暖和潮濕環境,忌嚴寒。常見于水田、池沼、溝渠、湖泊等。浮萍的栽培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種子繁殖,是將采收的成熟種子,用黃泥包成小團,每團包2~3顆,丟進栽培的水里即可;另一種為分株繁殖,在春、夏季撈取部分母株,分散丟進栽培的水里即可,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栽培方法。
2.眼子菜
眼子菜(見圖3-24,彩圖)有多種,主要有馬來眼子菜、竹葉眼子菜、絲葉眼子菜、微齒眼子菜(黃絲草)、蓼葉眼子菜等。眼子菜略帶苦味,小龍蝦對其葉、莖不太喜食,只在食物極度缺乏時食用,主要食其根、須以及嫩芽。眼子菜雖然不是小龍蝦十分喜食的水生植物,但卻是我國一些自然水域常見的品種,尤其是在早春時節,其他水草還沒長出時,食物缺乏,可以作為小龍蝦食物的一個補充。在小龍蝦養殖中,眼子菜的主要作用在于它的快速增殖和強壯的株體,能夠從水底一直長出水面,株體能夠隨水位的上漲而生長,一般不會出現由于水位上漲而被淹死的現象。如果讓眼子菜過度生長,就會使其生長的水體植株密布,小龍蝦無法進入其中,進入后也會難以出來,造成小龍蝦的死亡。另外,由于過度生長,部分植株無法得到陽光的照射而出現死亡,植株死亡后腐爛使局部水體水色變黑,繼而引起其他植株的死亡,直到最后連片死亡,出現水體變黑、變臭的現象,從而影響小龍蝦的生長,甚至導致小龍蝦死亡,這種現象一般在每年的9~10月發生,這時正好是第一批小龍蝦苗種脫離母體生活的時期,如果遇到這樣的水質就會造成蝦苗的大量死亡。幾種眼子菜中以馬來眼子菜的增殖速度最快,移植一株,一年可以覆蓋1~3米2,如果在移植時注意其間距,可以讓眼子菜的植株均勻分散在整個水體,能夠給小龍蝦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在眼子菜植株之間再移栽一些小龍蝦喜食的其他水生植物更好。

圖3-24 眼子菜
眼子菜為多年生沉水草本,根莖發達,白色,節處生有須根;莖圓柱形,不分枝或具少數分枝,節間長可達10厘米左右;果實倒卵形,長3毫米左右,兩側稍扁,背部明顯3脊,中脊狹翅狀,側脊銳;花果期6~10月。眼子菜繁殖方法分為種子繁殖和植株分栽兩種。種子繁殖的方法為:先將池塘水降至20~30厘米后把種子用黃泥包裹撒入水中,每個黃泥包間隔2米左右。植株分栽的方法為:把整株植株移植到養殖池塘,每個植株間隔3米左右,以后隨著植株的生長慢慢提高水位。
3.伊樂藻
伊樂藻(見圖3-25,彩圖)是原產于南美洲的一種沉水植物,后從日本引進,與小龍蝦的生活經歷相似。伊樂藻又名“吃不敗”,不僅草質鮮、嫩、脆,而且易栽培,增殖快,營養豐富,是小龍蝦優良的天然餌料。蝦池種植伊樂藻,還可以凈化水質,防止水體富營養化。伊樂藻不僅可以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氧,還可吸收水中不斷產生的大量有害氨態氮、二氧化碳和剩余的餌料溶失物及某些有機分解物,這些作用可穩定pH值,使水質保持中性或偏堿性,增加水體的透明度,對促進蛻殼、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產品品質等都有著重要意義。蝦池種植伊樂藻,可以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供小龍蝦活動、隱藏、蛻殼,使小龍蝦較快地生長,還可降低發病率,提高成活率。

圖3-25 伊樂藻
伊樂藻適應力極強,只要水上無冰即可栽培。首先把池塘水位降低到20厘米左右,把5~40厘米長植株一端裹上泥丟入水中或插于水中即可。氣溫在5℃以上即可生長,在寒冷的冬季能以營養體越冬,當苦草、輪葉黑藻等尚未發芽時,該草已大量生長。
4.輪葉黑藻
輪葉黑藻(見圖3-26)是最常見的淡水沉水植物之一,無論是湖泊、水庫、河流,還是池塘、溝渠都可以見到,是一種很好的草食性魚類餌料,也是河蟹、小龍蝦的餌料。輪葉黑藻屬于多年生沉水草本,喜陽光充足的環境,若環境蔭蔽則植株生長受阻,新葉葉色變淡,老葉逐漸死亡。最好讓它每天接受2~3小時的散射日光。輪葉黑藻性喜溫暖,耐寒,在15~30℃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良好,越冬不低于4℃。輪葉黑藻的栽培方法有五種。第一種是枝尖插植繁殖,即在每年的4~8月,把池塘水位降至20~30厘米,把枝尖插植入泥土中3天后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第二種方法是營養體移栽繁殖,即一般在谷雨前后,將池塘水排干,留底泥10~15厘米,將長至15厘米的輪葉黑藻切成長8厘米左右的段節,每畝按30~50千克均勻潑灑,使莖節部分浸入泥中,再將池塘水加至15厘米深;約20天后全池都覆蓋著新生的輪葉黑藻,可將水加至30厘米,以后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第三種方法是無性繁殖,每年3月,越冬芽萌發形成植株,進而產生越夏芽;8月份,越夏芽萌發又形成新的植株,進而產生翌年萌發的越冬芽。第四種方法是芽苞的種植,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是輪葉黑藻芽苞的播種期,應選擇晴天播種,播種前池水加注新水10厘米,每畝用種500~1000克,播種時應按行、株距50厘米將芽苞3~5粒插入泥中,或者拌泥沙撒播;當水溫升至15℃時,5~10天開始發芽,出苗率可達95%。第五種方法為整株的種植,在每年的5~8月,天然水域中的輪葉黑藻已長成,長達40~60厘米,每畝蝦池一次放草100~200千克,一部分被蝦直接攝食,一部分生須根著泥存活。

圖3-26 輪葉黑藻
5.金魚藻
金魚藻(見圖3-27)是懸浮于水中的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植物體從種子發芽到成熟均沒有根。葉輪生,金魚藻多年生長于小湖泊靜水處,池塘、水溝等處常見。金魚藻草質鮮嫩、柔軟、適口,是小龍蝦喜愛的植物性餌料之一,由于金魚藻無根,所以不能作為小龍蝦攀爬的攀附物,只能作為餌料和隱蔽物,因此在以金魚藻為主的池塘要想獲得較高的產量,必須間種其他水生植物,比如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等植株比較強勁的植物供小龍蝦攀爬,從而增大小龍蝦的活動空間,另外,池塘水體不能過肥,如果過肥,會影響陽光的射入,使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受到影響,從而影響金魚藻的生長。

圖3-27 金魚藻照片
金魚藻無根,全株沉于水中,因而生長與光照關系密切,當水過于渾濁,水中透入光線較少,金魚藻生長不好,但當水清透入陽光后仍可恢復生長。金魚藻在2%~3%的光強下,生長較慢;5%~10%的光強下,生長迅速;而強烈光照則會使金魚藻死亡。金魚藻在pH值為7.1~9.2的水中均可正常生長,但以pH值為7.6~8.8最合適。金魚藻對水溫要求范圍較寬,但對結冰較為敏感,在冰中幾天內便會凍死。金魚藻是喜氮植物,水中無機氮含量高則生長較好。花期6~7月,果期8~10月。金魚藻的栽培:只要把金魚藻的植株插入泥土即可。
6.菹草
菹草又叫蝦藻、蝦草、麥黃草、六月黃(見圖3-28)。菹草為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生于池塘、湖泊、溪流中,靜水池塘或溝渠較多,水體多呈微酸至中性。分布于我國南北各省,為世界廣布種。可作魚的飼料或綠肥。菹草生命周期與多數水生植物不同,它在秋季發芽,冬春生長,4~5月開花結果,夏季6月后逐漸衰退腐爛,同時形成鱗枝(冬芽),以度過不適環境。冬芽堅硬,邊緣具有齒,形如松果,在水溫適宜時再開始萌發生長。

圖3-28 菹草照片
小龍蝦開口較一般魚類早,在早春時節,水中可食的餌料不多,如果不投喂人工餌料,很難滿足小龍蝦的攝食需求。而這個時期其他的水草大都在發芽階段,還沒有長出,只有菹草生長旺盛,使之成為了此時少有的餌料。因此,在小龍蝦養殖中,最好實行水草輪作,早期種植菹草,使小龍蝦在春季開口時就有豐富的餌料,而在6月份菹草死亡之際,其他水草如伊樂藻、輪葉黑藻、金魚藻等已經生長起來,可以給小龍蝦不間斷地提供新鮮的餌料,也提供了優良的隱蔽及活動場所。但是,菹草在6月麥子黃的時節就會死亡,在種植菹草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不要種得過密,也不要漫池種植,只在小面積的范圍內采取條形播種,因為菹草只是一種過渡性水草,只能滿足階段性的需要;二是要及時清除,在菹草死亡之前,要清除干凈,以免死亡腐爛后影響水質。菹草的栽培方法很簡單,只要參照輪葉黑藻的栽培即可。
7.苦草
苦草(見圖3-29)為多年生無莖沉水草本,有匍匐枝。一般生活在淺水區,常見于較淺的湖泊、河流沿岸、溝渠以及沼澤、濕地等。苦草葉略苦,小龍蝦不太喜食,但根、芽略甜,小龍蝦喜食。苦草生長的區域與小龍蝦喜歡活動的區域相同,都是水位較淺、水質優良的淺水區。另外,苦草植株不高,葉片與葉片之間無纏繞,易分離,適合于小龍蝦在期間攀爬、隱蔽、覓食。

圖3-29 苦草照片
播種期在4月底至5月上旬,用種量15~30克/畝。播種前先曬種一天,再浸泡一夜,搓出果實內種子,漂洗干凈,用半干半濕的細土拌種撒播。播種時,水位保持在10~30厘米左右;若播種水域生有大量水蚯蚓,水位應調至40~60厘米,以后不要加深水位,直到苦草葉片快接近水面時可慢慢提升水位。
8.水葫蘆
水葫蘆,又稱鳳眼蓮(見圖3-30),是一個外來物種,喜歡在向陽、平靜的水面或潮濕肥沃的邊坡生長。在日照時間長、溫度高的條件下生長較快,受冰凍后葉莖枯黃。水葫蘆在長江中下游每年8~10月開花,花期較長。水葫蘆的根、莖、葉都可以作為小龍蝦的飼料,但喜食性沒有一些沉水植物強,而且漂浮在水面上,小龍蝦攝食較困難,一般只食根系。利用水葫蘆養殖小龍蝦,要防止水葫蘆的生長過剩問題。如果水葫蘆生長過快,覆蓋了整個水面,就會影響水體溶氧交換,阻止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水體缺氧。同時,由于缺少陽光的照射,水溫較低,也會影響小龍蝦的生長。因此,如果池中能夠種植沉水植物,就不要種植水葫蘆,如果沒有水草,種植水葫蘆時要控制水葫蘆的生長面積在池面積的30%以內,還要用竹竿圍成若干個小塊,避免連成一大片。

圖3-30 水葫蘆照片
水葫蘆的栽培分為分株和播種繁殖兩種方式,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繁殖在春季進行,將橫生的匍匐莖割成幾段或帶根切離幾個腋芽,投入水中即可自然成活。此種繁殖極易進行,繁殖系數也較高。播種繁殖水葫蘆種子發芽力較差,需要經過特殊處理后進行繁殖,一般不常用。
9.水花生
水花生又叫空心蓮子草(見圖3-31,彩圖),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性雜草,生命力強,適應性廣,生長繁殖迅速,水陸均可生長。空心蓮子草主要在農田(包括水田和旱田)、空地、溝渠、河道等環境中生長。空心蓮子草在小龍蝦養殖中的作用、地位、控制方法以及栽培方法與水葫蘆相似,可以參照使用。

圖3-31 水花生
10.狐尾藻
狐尾藻(見圖3-32,彩圖),多年生草本,狐尾藻在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喜好溫暖潮濕、陽光充足的氣候環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漸枯死,以根莖在泥中越冬。狐尾藻在小龍蝦養殖中的作用及栽培方法可參考輪葉黑藻。

圖3-32 狐尾藻
三、旱草的作用與栽培
在小龍蝦養殖中,旱草只在水草缺乏時作為青飼料的補充。在小龍蝦養殖中專門種植旱草的較少,一般結合草魚養殖種植一些旱草。作為草魚飼料種植的旱草主要有:聚合草、苜蓿、草木犀、三葉草、黑麥草、蘇丹草、象草、稗草等,栽培都是采用播種法,具體栽培可以參考大宗魚養殖方面的書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