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八、當眾講話練習四原則

有句俗話說:工作是干出來的,口才是練出來的。怎樣按照當眾講話四字經進行練習呢?

從學員和讀者的成功經驗中,我總結出四練法:恒練;精練;全練;巧練。

1.恒練

為什么要恒練?“天才就是重復最多的人”,“卓越不是單一的行動,而是習慣”。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很多人慕名來向他學習。有一天,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成為像您那樣學識淵博的學者。

蘇格拉底沒有直接作答,只是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

蘇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說:“從今天開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哪些同學堅持了?”教室里有90%的學生舉起了手。

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次問學生,“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動作,有哪幾位同學堅持做到了今天。”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后來成為著名哲學家的柏拉圖。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練習當眾講話也要靠持之以恒的練習。持之以恒的標志就是早晚練,天天練,不斷地重復練習。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能由量變到質變,才能把聲情并茂、有膽有識的講話能力變為你的習慣。

我在我的新浪博客上曾經專門和讀者談過持之以恒的道理。

大道至簡。天下的成功之道,核心之道,都是很簡單的,人人都知道的。但關鍵就看你是不是去實踐,是不是天天去重復實踐。不厭其煩地重復,是成功的唯一道路。

講兩個我自己的故事吧。

一、重復1500遍的詩朗誦

2005年,珠海市舉行慶祝抗戰勝利60周年“黃河大合唱”大型合唱會。會務組指定我擔任晚會主持,并承擔晚會中其中一個詩朗誦——光未然的詩《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獨誦。這首詩全詩一千多字,六分鐘時間,由珠江電影制片廠樂團交響樂伴奏,前后是500人的合唱團演唱。

為保險起見,一般人朗誦都是拿著夾子上臺,看著詩朗誦。但拿著夾子朗誦,會時不時地看詞,會分心,無法全身心投入詩歌的意境之中,手勢表情都受局限。于是,我決定不拿夾子,把全詩背下來。

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天天背誦這首詩。每天還沒睜開眼就開始背了:“啊,黃河,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這里我們在你的面前,獻上一首長詩,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吃飯、走路、睡覺、上廁所都在背。開車時還播放詩朗誦的錄音,總之,像發了瘋一樣地一遍遍重復。當時我太太說,“求求你別背了,我聽得都想吐了。”

最后我把這首詩背誦了300遍,達到了滾瓜爛熟、脫口而出的程度。終于在正式演出時,我將這首詩聲情并茂、形神兼備地朗誦了出來,與珠影樂團的演奏渾然一體,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觀眾不由自主地落下了熱淚。我自己也完成了在朗誦方面的突破。

為了把這首詩作為保留節目,從2005年到現在,我每天至少背誦一遍這首詩,一共重復背誦了1500多遍,做到了隨時可以上臺朗誦。

2009年有一場突如其來的演出,珠海市愛樂合唱團和中國歌劇院樂團合作的一場重要演出。當天下午才告訴我,由樂團交響樂伴奏,我來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由于我天天都在背誦這首詩,心里有數,所以只和樂團排練了一次,晚上就上臺演出了。我的朗誦與樂團配合默契,一氣呵成,換來了觀眾長時間的掌聲。晚會結束,導演很驚奇,問我,“下午才布置任務,晚上你怎么就能背出來?”我告訴他事情的真相,他恍然大悟。

二、手指梳頭1080000次

我小時候得過傷寒病,留下的后遺癥就是頭發又稀又細。我記得十七八歲的時候,理發師傅就說我的頭發到了中年就會掉光。

15年前,我42歲那年,從報紙上偶然看到古人靠梳頭養生的方法,說是天天堅持用十指梳頭200次,可以健腦、養發。

我就開始練習,天天用十指從前往后梳頭,早上100次,晚上100次。這一梳就是15年,梳了多少次呢?我算了算,1080000次。

效果是:腦子不健忘,敏捷好使;頭發粗了密了,沒有脫發。

舉了我自己的兩個例子,是想再次說明:

無論大成功還是小成功,唯一的成功路徑就是:找到正確的方法,剩下的就是重復和堅持!

練耳語,練微笑,練手勢,練一字悟,你比別人多練一次、多練一天,你就離成功更近一步!

天才就是重復最多的人!

成功者就是重復最多的人!

與大家共勉。

當你把持之以恒的訓練堅持到底的時候,你收獲的已不僅僅是講話的能力,而是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的習慣。

怎樣培養恒心?

我在UIC(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教學中,創造了小小的奇跡。一個學期的當眾講話課程,60個人的教學班,有40人培養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恒心是怎樣培養的呢?

是靠“人一之”練習培養的。

我在開學第一周,公布了期末口試免試方案:只要堅持用耳語法加上手勢練習“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百折不撓,滴水穿石”這段話,每天練習20遍,期末口試就可以免試。

一位姓賴的同學期末這樣寫道:

恒心,是最讓我頭疼的一個問題。我的父母老是說我三分鐘熱度,什么都學不完整。小時候學電子琴學到六級放棄了,學書法學到一半不想學了,學習學到一半跑去打游戲。我一直都沒辦法耐下心來好好將一件事干完整。我記得曾經有個老師和我說過,“你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恒心,如果你不將它改掉,你永遠也成不了大器。”我很清楚,很明白,可是就是做不到。

殷老師布置下來的‘人一之’作業,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是一個直接和我自己單挑的機會。我考慮了很久,最后還是接受了這個挑戰。每天20次“人一之”聽起來很簡單,可做起來卻沒有那么簡單,經常會有學習、做作業到很累想偷懶的時候。于是,我選了一個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事情——洗澡,在洗澡的時候練習“人一之”,同時將身心放松。最終,我還是堅持了下來。

我并不僅僅將“人一之”堅持了下來,還將練成的恒心發散到了其他方面,每天的啞鈴、健身、專心復習,做項目多累都做下去。只要遇到了類似的困難,我就會告訴自己挺一挺就過去了,就像“人一之”一樣。多謝“人一之”,多謝殷老師,我練成了恒心。

為什么“人一之”練習可以培養恒心呢?三個關鍵詞:甜頭、容易、量化。

甜頭,就是學生堅持了恒練要給其回報。只要天天堅持練習20遍“人一之”,期末的口試可以免試,給89分。這個甜頭給了學生很大的練習動力。

容易。如果讓學生每天練習一個小時,可能很多人就覺得太難,望而卻步。而練習一遍只要20秒,20遍只要七分鐘,時間不太長,見縫插針就可以完成,學生就容易接受。

量化,就是要有數字化的要求:一是天天不間斷,二是每天20遍,目標很明確,便于計算,便于完成。

2.精練

凈空法師說:“一年講十部經,不如十年講一部經。”意思是一年講十部經,部部都講不精;十年講一部經,用時間換質量,才能深鉆細研,講出精彩。

精練,就是要精選書中提供的練習材料,選準一個,反復練習,不要貪多。

話講百遍,方法自現。所以,一定要以一當十來講。把一個話題講100遍,自然就掌握了講話的方法、技巧,互動、幽默等就都會了。忌諱貪多!!

為什么要精練呢?來看我和讀者的通信:

殷老師:

我是一名單位副職,您的《21天掌握當眾講話訣竅》一書對我幫助很大。我想問一下,書中93頁耳語練聲法的背誦材料是選擇一個練習,還是將四段材料全部背下來練習?謝謝!

我的答復:

你好!

只需要選取一個材料反復練習就可以。建議如下:

1.選取“人一之”進行練習。“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百折不撓,滴水穿石。”

2.每天40遍,堅持一個月,用耳語加“笑手鏡”的方法練習。貴在堅。

我為什么強調耳語練習中只練習一個材料,而不讓練習太多的材料呢?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感受一:練“一”才能深,練深才見效,貪多嚼不爛。

就像是挖井找水,十天時間挖十口井,每口井都挖個兩米深,淺嘗輒止,都挖不出水;而你集中精力,十天只挖一口井,就可以深挖二十米,就可能挖出水來。常言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集中力量打殲滅戰,說的都是要想取得戰果,就要集中力量,一個點上求突破。例如天天用“人一之”練習耳語練聲法,就等于在一個地點上往深里挖井,就能在用氣、吐字上快速突破、快速見效。

感受二:反復練“一”,才能掌握規律。

常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義”就是規律,規律只有在不斷重復中才能掌握。練耳語練聲法就是在找用氣發聲的規律。要反復練習一個材料,才能在重復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耳語練聲法的精妙和神奇,掌握氣沉丹田的規律。

感受三:反復練“一”,才能一通百通。

一通百通的“一”,也就是其義自現的“義”,就是規律。通過反復練習“人一之”,掌握了氣沉丹田的規律,形成了穩定的小腹肌肉記憶和唇舌肌肉記憶,這時再去練習繞口令、詩歌,再開口當眾講話,就可以讓氣、聲、字一通百通了。

在這里要提醒各位讀者,練耳語,練三定,練雙人舞,都忌諱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都要從練“一”開始!

有一位讀者非常精通精練之道,他發給我的郵件這樣寫道:

我按照書上的要求,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進行練習。練習時要專一。我開始練習雙人舞時一味貪多,一次性學習三到四個動作,效果并不好。于是,我改變策略,只練習一個動作,先看視屏再練習,然后總結不足,再看視屏提高。用這個方法不僅學得快,而且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很有成就感。

如果你也想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就不妨學學這位讀者,堅持精練原則。

3.全練

什么是全練?就是講話能力的訓練包括四練:練口、練手、練膽、練臉,要多管齊下,綜合練習,而絕不是單純的練口、練嘴皮。

(1)練口

練口就是天天開口用耳語練聲法練習,達到氣息通暢、聲音圓潤、吐字清晰的目的。

(2)練手

練手包括兩個意思:一是動手寫,二是練手勢。

動手寫,就是寫講稿或者提綱。先我手寫我心,再我口講我手。一定要先扎扎實實地寫好文字,寫好提綱,然后再按文字或提綱講。千萬不要上來就追求出口成章,初學者追求出口成章,實在是一個誤區。

因為大凡出口成章的人,一定都受過三種訓練:

一是先寫后說的訓練。先出手出章,再出口成章。先學會寫,然后再講,經過反復多次這種訓練,熟能生巧,才可能做到出口成章。

二是背誦經典詩文的訓練。從小就背誦詩詞古文,這些經典篇章已經化成了自己的語言,如于丹,如著名國學講師翟鴻燊。

三是反復講的訓練。職業講話者一般都是一個內容講了很多遍,爛熟于心,而你是第一次聽,就會留下出口成章的印象。

所以,沒有天生的出口成章者,只有經過訓練的出口成章者。想出口成章,一定要循序漸進,先從出手成章訓練開始。

練手的第二個方面是練手勢。即反復進行手勢的訓練。手一動,講話的語言自然生動,手勢一比劃形象,語言自然就很形象。要按照第四章的要求,反復練習講話的“雙人舞”小段,把講話加手勢變成講話的一種習慣。

比如說:“芝麻這么小,西瓜這么大”這句話,不加手勢說,語言就平板枯燥;而一加手勢,說芝麻時,用兩個手指一捏,說西瓜時,兩只手一比西瓜的形狀,語言馬上就生動傳神。通過對動作的反復練習,就可以讓雙手形成肌肉記憶,一講話就自然加上手勢。

(3)練膽

練膽就是尋找一切機會主動上臺,反復上臺,進行眼定、笑定、站定的三定訓練。練出膽量,治好上臺恐懼癥:手抖、腳顫、臉紅、心跳。

(4)練臉

練臉包括練習微笑,練習眼睛和聽眾的交流,練習講話時眉飛色舞。通過反復練習,使面部肌肉養成微笑的習慣,養成眼睛大膽和聽眾交流的習慣,養成講話時眉飛色舞的習慣。

4.巧練

巧練有三個意思:一是“號脈”,二是“找方”,三是“吃藥”。

(1)“號脈”就是抓重點

學講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先理清自己在當眾講話中最關鍵的問題是什么,是沒有膽量,是聲音容易嘶啞,是講話沒有感情,還是講話沒有條理,抓住難點,重點突破。解決了主要矛盾,就容易樹立信心、再接再厲、持之以恒地練習。

如果你覺得自己拿不準難點在哪。建議你先把本書看上三遍,就能找到難點了。如果還不行,可以和我聯系。有兩種聯系方式:一是在我的新浪博客里留言,二是發送郵件給我。我的郵箱是:yym5482@163.com.

到目前為止,我基本上是每信必復,算是盡點綿薄之力幫助讀者提高當眾講話的能力吧。

(2)“找方”就是對照自己的難點找藥方

根據自己學習當眾講話的難點,從本書里尋找相對應的章節做“藥方”。

但是光看書,你還缺乏身臨其境的感受,所以接著就可以看我錄制的光盤《口才百練成金——管理者21天提升當眾講話魅力》。這個在網上也可以搜到,上面是我用“定耳舞訣”法對學員進行現場訓練的實況錄像。看書等于預習,看光盤或視頻等于上課,兩者一結合,效果就會好很多。

(3)“吃藥”就是堅持訓練

本書每一章的最后一節,都有針對性的練習方法、材料和步驟。針對自己的病癥,選準一個“藥方”,定出每天練習的時間和次數,馬上開始練習。頭七天最難堅持,要咬緊牙關,不急不躁,天天練習。等你堅持了21天,驀然一回首,膽、聲、情、識的能力都具備了。

在上課中,為了讓學生掌握巧練的方法,我經常會專門布置一個對癥下藥的作業:先給自己號脈,找出自己當眾講話中的最大問題;然后找方,在我開出的練習方法中找出對癥的藥方;最后是按時吃藥,自己制訂每天的練習計劃。

通過兩個月的對癥下藥練習,全班同學都實現了重點突破,成效明顯。

謝同學說:“老師讓我們自己找到病根,然后對癥下藥。講話時搖擺不定一直是我的致命傷,我就讓自己每天貼墻站20分鐘。兩周下來后,我站在講臺上講十分鐘,再也不會像‘唐老鴨’一般左搖右擺了。”

張同學說:“我的病癥是:氣不順,用嗓子說話。我的藥方是:每天用耳語練聲法練習‘人一之’100遍。練習兩個月的效果是:聲音通透,底氣十足。”

將恒練、精練、全練、巧練的原則貫穿在當眾講話的訓練當中,就能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練出效果,掌握當眾講話的技能,提升當眾講話的魅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苍山县| 石林| 德阳市| 鹤岗市| 石棉县| 天峻县| 元江| 和田市| 新宾| 文化| 图木舒克市| 全南县| 榆林市| 苗栗市| 普宁市| 璧山县| 宜良县| 江西省| 盘锦市| 冀州市| 正安县| 历史| 水城县| 上高县| 莒南县| 西宁市| 广安市| 黑龙江省| 康马县| 金门县| 龙川县| 玛沁县| 兴宁市| 晋江市| 荆州市| 尖扎县| 仁化县| 凤庆县| 浑源县|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