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風味中國
  • 范命輝
  • 2626字
  • 2020-04-09 22:15:12

西安白饃·肉夾饃·羊肉泡饃

一下飛機,西安的地陪導游把我們接上了進城的客車。導游很敬業也很幽默,一路上滔滔不絕地給我們講起游西安的段子。他說,到了西安,干好兩件事就行了,一是看陵,讀史;二是吃饃,品味。

就這么簡單?

他調侃說“上海看全國都是鄉下,西安看全國沒有歷史文化。中國有十三個王朝在西安建都,大部分帝王都葬在陜西。把陵看完了,大半中國歷史文化就清楚了?!?/p>

“在我們陜西,能與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相提并論的,還有羊肉泡饃。所以到了西安一定要吃饃。”

導游又風趣地說,“陜西又稱三秦,三秦的飲食很怪,‘面條賽腰帶’,說的是面條寬?!伩皴伾w’,說的是一種面食大餅?!弊赢斪霾恕?,三秦女兒和你們三湘父老鄉親一樣,吃菜愛辣?!?/p>

“再說這饃,就有白饃、肉夾饃、泡饃之分。泡饃,有羊肉泡饃、牛肉泡饃、羊血泡饃、豬肝泡饃、葫蘆頭泡饃等,各種饃加在一起,有上百種?!薄昂唵螁??”


“如果你把西安的饃都吃完了,算你了解三秦的飲食文化入了門?!?/p>

“口氣不小?!?/p>


不知不覺車已到酒店門口,下車先用餐。呼啦啦紅紅綠綠十個大菜上來了,外加一大盤白饃。路途勞累的我早已饑腸鹿鹿,再加上導游車上一頓猛吹,我近水樓臺,先摸上一個白饃吃起來。

這白饃,還真白。但是冷的,巧的是松軟有彈性,味道比我們德園剛蒸出來的熱饅頭有過之而無不及。兒子很喜歡吃,一連吃了四個。第二天,我們往延安跑,一天下來,導游問我們,白饃好不好吃?兒子大聲一喊“好吃”。

“你今天吃了多少個?”導游問。

“十六個”全團人大笑。

肉夾饃,其實是饃夾肉。饃夾肉因為怕同音“沒夾肉”造成誤會,干脆叫“肉夾饃”了。

從延安回到西安,我們來到回民街。只見滿街羊肉串、烤羊腿、涼皮、涼面、鍋盔……各種風味小吃琳瑯滿目。在標準的不干膠漢字提示下,我們在眾多的美食中發現了肉夾饃。

我們來了一個羊肉夾饃。羊肉是用青椒炒的,肉碎且嫩。整個肉夾饃看上去像個漢堡,但沒有奶油和青菜。吃起來,肉又辣又嫩,饃又酥又香。

同伴中建哥是不吃牛羊肉的,干坐望著我們滿口鮮香的愜意而悶悶不樂。突然間服務員送來一份炒飯,他一臉微笑,“來給我”。一對單,沒點。在服務生想端回去時,他早已一匙下肚,忙說,我們加一份。

泡饃,異于肉夾饃。同為饃,異在泡。

最值得回味的,還是在西飲。西安飲食集團總經理王一萌先生不僅讓我們嘗了鮮,而且還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提升老字號經營品位的經驗。一萌兄擅長國畫,不僅藝術修養高,而且飲食文化鉆得透。

那天的晚宴設在鐘樓廣場老字號“同盛祥”。

一進門,一幅“觀帝王都文化勝跡,品同盛祥泡饃風味”的詩句進入我的視野,讓我感受到了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盛祥的歷史厚重:能與帝王古都文化一比的,舍我其誰?從西安民間流傳的一個段子得到驗證:“提起長安城,常憶羊羹名,羊羹美味嘗,唯屬同盛祥。”

我和王總是老朋友,不過他是行業老大哥,餐飲做得好,在很多年前,他就把傳統餐飲經營由品牌化經營升級為資本化運營,將資產證券化,實現品牌價值最大化。

老朋友多年未見,大哥一片盛情,還特意安排劉總、馮總作陪。他說,平時國家領導人來了就在這品我們的羊肉泡饃。

一看席面就很隆重,光泡饃就端出十六種吃法讓我們選點,真讓我們感動不已。

席前的骨碟上置一個大碗,每個碗里都放一個小小的饃,饃上浮雕有“同盛祥”三個字,做工小巧精致。我們學著王總的演示,將饃掰成黃豆粒般大小。然后,身著藍白條相間襯衣的服務員把切得整齊的羊肉、牛肉端到跟前,一位位征求大家意見,是要羊肉泡還是牛肉泡?選中了,就小心將其夾入掰有饃的大碗中,微笑服務,細致入微。然后,由客人從碗前方的煮饃工藝選擇臺上選擇自己喜歡的烹煮工藝。臺上放有八個綠色小圓牌任選組合,分別標有“水圍城”“口湯”“干泡”“小炒”“素泡”“口重”“口輕”“油少”。選中做法后,將小圓牌放到骨碟上,連同饃送入廚房,按牌烹煮。

大約十分鐘后,我選的“口重”“油少”“水圍城”羊肉泡饃來了,熱氣騰騰,聞到一股濃濃的羊肉鮮香。隨同一起上的,還有三碟位上佐料:糖蒜、辣醬、香菜。我一一夾入調味拌勻,三扒兩撬撲通下肚,爽。本已酒醉的我吃下這水圍城羊肉泡饃,頓覺今宵酒醒。忙舉起酒懷衷心感謝王總:要向大哥學習,小吃食做出了大文章,小品牌贏得了大市場。能將一個大眾化的凡間俗品做得如此有品位、有文化內涵、有娛樂感、高附加值,真是“羊羹美味嘗,唯屬同盛祥?!崩习傩照f得一點不夸張。

在此之前,對泡饃的了解,只是讀過賈平凹先生的一篇《羊肉泡饃》。

骨,羊骨,全羊骨,置清水鍋大火燉煮,兩時后起浮沫,撇之遺凈。放舊調料袋提味,下肉塊,換新調料袋加味。以肉板壓實加蓋。后,武火燒溢,嘭嘭作響,再后,文火燉之,人可熄燈入睡。一覺醒來,滿屋醇香,起后肉爛湯濃,其色如奶。此羊肉制法。十分之九面粉,十分之一酵面。摻合,搓勻,揉到。做膜胚二兩一個,若饦饦狀,饦邊起棱。下鏊,烘烤,可悠悠溫酒,酒未熱,則開鏊,取之平放手心,在上騷騷,手心則感應發癢,此饃餅制法。食客,出錢并非飯來張口,凈手掰饃,碎如蜂……

從這次親身經歷得知,泡饃成品有四大環節:一是煮肉熬湯。用羊肉或牛肉熬出一鍋鮮肉老湯很關鍵。二是烙饃,行話叫打餅,學名叫“饦饦饃”。烙出來的饃要做到“色白不生,皮黃不焦,入湯不散,酥脆生香?!薄盎⒈尘栈ㄐ摹?。三是掰饃,標準是掰成黃豆粒般大小。按賈平凹先生的說法,是蜂頭般大小。這需要真功夫,廚師從掰出的饃,能一眼看出顧客吃饃在不在行。往往看到大小均勻的黃豆粒大的饃,廚師煮饃會越發盡心精烹,知道行家來了,不敢怠慢。四是煮饃。有干泡、口湯、水圍城之分。所謂“干泡”,即湯入饃,吃后碗內無湯;而“口湯”,是吃后碗內僅剩一口湯;“水圍城”,饃在中間,湯在周圍,最后,湯、汁、饃全吃光。

另外一種吃法,不煮,叫“單走”。饃單獨上,另上一碗帶湯的牛羊肉,就著湯吃饃,饃在肚中泡。

這種吃法,是我們離開西安上飛機前的早上吃的。王總安排我們在被譽為羊肉泡饃“天下第一碗”的百年老店“老孫家”。陪我們去的馮總風趣地說,大家為什么今天單單要走?所以早餐就來一個“單走”。每人一個大饃,如同我們九如齋的大發餅大小,每人一大碗牛、羊肉湯,一口饃,一口湯,快咬慢喝。雖說是“單走”,其實也不簡單,席上還配上了十冷碟,精致有余,冷香襲人。大碗羊肉湯、牛肉湯熱香開胃,湯濃肉香,料重味醇。

那一頓“單走”,飛回長沙還口有余香。

回味西安,“西飲”文化一如盛唐。巧手一烹,凡間俗品做成了皇家御品,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会市| 肇东市| 海原县| 临泽县| 开平市| 桃源县| 达孜县| 中超| 兴隆县| 浙江省| 宽甸| 乐昌市| 东阳市| 浮梁县| 双峰县| 陵水| 库伦旗| 兖州市| 桃源县| 马尔康县| 临清市| 法库县| 九江市| 芒康县| 宾阳县| 鹤山市| 峡江县| 肇东市| 包头市| 鄂温| 惠水县| 辉南县| 浦县| 科技| 临猗县| 平原县| 扶余县| 昭平县| 班玛县| 正安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