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風味中國
  • 范命輝
  • 919字
  • 2020-04-09 22:15:10

鎮江肴肉

到了鎮江就知道有“三怪”:“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里面煮鍋蓋。”

其中肴肉是一道用豬前蹄做出來的鎮江名菜。曾經被人譽為“不膩微酥香味溢,嫣紅嫩凍水晶肴”。

鎮江在長江南岸,京杭大運河在這里交匯。潤揚大橋將長江南北兩岸的鎮江與揚州相連。我在揚州參加美食節活動后乘車來到鎮江,要嘗嘗發源地的正宗肴肉。我們走進京杭大運河邊的一家私房菜小館,新切出來的肴肉皮色潔白,瘦肉紅潤,晶瑩剔透。配上新鮮的姜絲、鎮江的香醋,一嘗,香、酥、鮮、嫩,溫潤、爽滑、回甘。

店老板六十開外,十分健談。他告訴我們,只要吃過幾回肴肉的人會發現,一只豬蹄做出來的肴肉,不同部位口感是不一樣的。他指著盤子里的前蹄上的老爪肉說,像這個切成片形如眼鏡,叫“眼鏡肴”,筋纖柔軟;這個是前蹄旁邊的肉形如玉帶,叫“玉帶鉤肴”,柔韌醇香;這個是前蹄上有肥有瘦的老爪肉,叫“三角棱肴”,清香柔嫩;還有后蹄上的一塊連同一根細骨的凈瘦肉,叫“添燈棒肴”,肉嫩香酥。我夾了一片玉帶鉤肴,蘸點香醋,在姜絲的啟味調和中,一口咬下去,滿口清涼,鮮潤爽口。我喜歡四川的蒜泥白肉、廣州的叉燒肉,嘗過鎮江肴肉,我感覺它比蒜泥白肉味更豐滿且不油膩,緊實又不失嫩滑細膩,比廣州的叉燒肉也來得更鮮嫩芳香。

桌上當地人講了個肴肉的傳說。說是明朝末年,鎮江酒海街有一家小酒店的店主買回四只豬蹄,準備過幾天再吃。不小心把用來做鞭炮的硝當成了鹽來腌肉,發現后丟掉又可惜,就趕緊反復用清水浸泡,再加蔥、姜、花椒、茴香等香料燜煮,煮得滿屋子濃香四溢。倒騎毛驢的八仙之一張果老正好路過門口,聞香止步,進店后一連吃了三只半。故事不知真假,但鎮江肴肉傳了有三百多年。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時候,周恩來總理親點鎮江水晶肴肉為開國第一宴四冷碟中的一個。

肴肉為什么不當菜?那是因為肴肉是一道冷食,可以隨時切來吃,所以更多的人把它當作茶食或閑食吃,在江蘇廣為流傳。比如,與鎮江一江之隔的揚州人喜歡早上到茶社喝茶,常常是一杯茶、一碟燙干絲、一碟肴肉,慢飲細品,一坐就是半個上午。清代惺庵居士有《望江南》詞:“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肴。”很形象地說出了江蘇人就著水晶肴肉燙干絲喝茶聊天的神仙日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邯郸县| 白水县| 叙永县| 阿拉善右旗| 营山县| 信宜市| 闸北区| 海淀区| 竹溪县| 运城市| 泽库县| 内丘县| 临夏县| 广昌县| 潍坊市| 平乐县| 高尔夫| 韶关市| 鄱阳县| 浏阳市| 杭锦旗| 中方县| 黄平县| 茶陵县| 平罗县| 东乡| 永新县| 普安县| 邓州市| 靖远县| 东乡县| 大兴区| 庆安县| 刚察县| 东城区| 随州市| 得荣县| 松江区| 凤翔县|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