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經典系列:快樂的人生
- (美)戴爾·卡耐基
- 2456字
- 2020-03-26 16:47:03
像水一樣適應一切容器
小時候,有一次我和幾個小伙伴在密蘇里州一間破舊的老木屋的閣樓里玩耍,我從閣樓爬下來時,站在窗欄處往下跳,下落的過程中,我左手食指上的戒指被一枚釘子掛住,左手食指被扯斷了。
我嚇壞了,疼得大聲尖叫,以為自己會因此而死掉。然而很快我就忘記了這件事,從那以后,我就再也沒有為此擔心過。擔心又能怎樣呢?我接受了這個事實。
而今,我幾乎想不起來我的左手只有四個手指。幾年前,我在紐約市中心的一座辦公大樓里我遇見一個管理運貨電梯的人,我看到他齊腕斷掉的左手,便問他會不會因此覺得不舒服,他說:“噢,不會的,因為我通常不會想到它,只有在需要縫衣服的時候才會想起來。”
我時常會回憶起刻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座15世紀老教堂的廢墟上的一句話:“事情如此,就不會是其他。”
在我們漫長的人生中,一定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們已經如此,就不會是其他樣子。我們同樣可以做出選擇,把它們當作一種無法避免的情況,接受并且適應它,要不然,憂慮就會毀了我們的人生,最終把我們弄得精神崩潰。
以下是我最崇敬的哲學家威廉·詹姆斯的忠告:“要心甘情愿地接受事實,這樣才是克服所有不幸遭遇的第一步。”
住在俄勒岡州波特南的伊麗莎白·康黎在經歷過很多困難之后才明白這一點。下面這封信是她最近寫給我的,信上這樣寫道:
在美國慶祝陸軍在北非取得勝利的那天,我接到了一封來自國防部的電報,我最親愛的侄子失蹤在了戰場上。沒過多久,我又收到一封電報,上面說,他已經犧牲了。我悲傷極了。這件事發生之前,我的生活一直都很美好,有一份滿意的工作,侄子也是我盡心帶大的。我能夠在他身上看到年輕人的所有美好的東西。我覺得我的一切努力都有了回報。然而現在,這封電報卻毀了我的世界,我覺得沒有必要再活下去了。我開始對生活中的一切充滿冷漠和怨恨。為什么我心愛的侄子會死掉?為什么這個優秀的孩子還沒有開始他真正的人生,就倒在了戰場上?我沒有辦法接受現實。過度的悲傷讓我決定放棄工作,遠離家鄉,將自己埋葬在淚水和悲傷中。
當我收拾我辦公桌上的東西,準備去辭職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封已經被我遺忘了的信,這封信是我母親去世時,我侄子寄給我的。信上說:“我們當然都會非常想念她的,尤其是你。但是我知道你一定能夠挺過去的,以你的樂觀,一定可以支撐下去。你教給我的那些生活的真理,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我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遙遠,我都會記得你給我帶來的快樂,要像男子漢一樣堅強地面對所有事情。”
那封信我反復讀了好幾遍,感覺這些話好像就是他站在我身邊對我說的,他似乎在說:“為什么不按照你曾經教給我的道理去做呢?不管發生什么,都要挺過去,把悲傷藏在笑容里,堅強地生活下去。”
于是,我重新開始了我的工作,不再對人冷漠無情。我一遍一遍地對自己說:“事已至此,我無法改變,然而我能夠像他期盼的那樣努力生活下去。”我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工作上,寫信慰問前線的士兵——那些別人的兒子;晚上到成人教育班去學習,找到新的樂趣,認識新的朋友。我幾乎無法相信自己會發生這樣的轉變,我已經不再為過去的事情悲傷了,現在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就像我的侄子希望的那樣。
我們所有人遲早都要學到的事情,伊麗莎白·康黎學到了,這就是我們必須承受那些不可避免的現實。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就連那些在位的皇帝,也常常這樣提醒自己。已故的喬治五世在白金漢宮的墻上刻下了這樣幾句話:“不要為月亮哭泣,也不要為什么事而后悔。”叔本華也有同感,他說:“在踏上人生旅途時,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順從。”
顯然,決定我們快樂與否的并不是環境本身,而是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
我們在必要的時候都能夠忍受甚至戰勝災難和悲劇,也許我們曾以為自己無法辦到,但其實我們潛在的力量是很驚人的,只要我們能夠利用得好,就能夠克服所有困難。
已故的布斯·塔金頓生前經常說:“除了失明,我可以接受人生中的任何事情,我永遠都無法忍受自己變成一個瞎子。”
然而,在他60多歲的一天,他發覺自己看不清楚地毯的顏色和花紋了,他去看眼科專家,得到了不幸的消息——他的視力正在逐漸減弱,一只眼睛幾乎已經失明了,另一只也很快就會完全失明。他最無法忍受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在了他的身上。
面對這種“最難以忍受的事情”,塔金頓的反應如何呢?他是不是覺得人生沒有希望了呢?不,連他自己都沒想到自己還能夠保持愉快。一開始,那些黑色的陰影讓他很不舒服,它們時而在他眼前浮現,讓他看不清東西,然而后來,當最大的陰影出現時,他卻調侃著說:“嘿,陰影老爺又來了,今天這么好的天氣,不知道它要去哪里。”
當塔金頓完全看不見的時候,他說:“我發覺我對視力喪失的承受,就如同別人對其他事情的承受能力一樣。如果我全部喪失了5種感官,我依然可以在思想里生活,因為不管我是否能夠體會到,我都只有在思想里才能夠看和生活。”
為了恢復視力,塔金頓在一年之內接受了12次手術,他知道自己必須面對這些。只有爽快地接受現實,才是緩解痛苦的唯一方法。他拒絕住在私人病房里,而是和其他病人一起住在大病房里,并且試著讓所有人都開心,每當要做手術的時候,他都會想著自己是多么的幸運。“太好了,”他說,“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如今的科學都這么發達了,連眼睛里那么細小的東西都能夠動手術了。”
12次以上的手術和暗無天日的生活,換作一般人,恐怕早就患上精神疾病了。然而塔金頓卻說:“就算用這樣的經歷去換一些更快樂的事,我也不會愿意的。”通過這件事兒,他學會了接受現實,他知道生命帶給他的一切,沒有什么是無法支撐下去的。他也從中感受到了富爾頓說過的那句話:“失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無法忍受失明。”
無論是退縮,還是反抗,還是為它難過,我們都無法改變現狀,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知道這個道理,因為我有過親身的體驗。一次,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擺在眼前,我拒絕接受它,我的做法很傻,結果導致了我好幾夜的失眠,我萬分痛苦。所有不愿意想的事情都不由自主地想起。就這樣,經過一年的自我虐待,我終于接受了事實,而且是我早就知道的根本就無法改變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