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文心雕龍
  • (南朝梁)劉勰 (清)黃叔琳 (清)紀昀評 戚良德輯校
  • 2192字
  • 2020-03-25 15:47:27

征圣第二[一]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鑄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聞”,則圣人之情,見乎辭矣。

先王聲教,布在方冊;夫子文章,溢乎格言。是以遠稱唐世,則煥乎為盛;近褒周代,則郁哉可從:此政化貴文之征也。鄭伯入陳,以立辭為功[1];宋置折俎,以多文舉禮[2]:此事績貴文之征也。褒美子產,則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論君子,則云“情欲信,辭欲巧”[3]:此修身貴文之征也。然則志足以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4],秉文之金科矣[5][二]①

夫鑒周日月,妙極機神[6];文成規矩,思合符契。或簡言以達旨,或博文以該情,或明理以立體,或隱義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貶[7],喪服舉輕以苞重[8],此簡言以達旨也。《邠詩》聯章以積句[9],《儒行》縟說以繁詞[10],此博文以該情也。《書》契決斷以象《夬》[11],文章昭晢以效《離》[12],此明理以立體也。“四象”精義以曲隱[13],“五例”微辭而婉晦[14],此隱義以藏用也[三]。故知繁略殊制,隱顯異術,抑引隨時,變通適會[四],征之周、孔,則文有師矣。

是以論文必征于圣,窺圣必宗于經。《易》稱“辨物正言,斷辭則備”,《書》云“辭尚體要,不唯好異”。故知正言所以立辨,體要所以成辭,辭成則無好異之尤,辨立則有斷辭之美。雖精義曲隱,無傷其正言;微辭婉晦,不害其體要。體要與微辭偕通,正言共精義并用[五];圣人之文章,亦可見也。

顏闔以為[15],仲尼“飾羽而畫”,徒事華辭。雖欲訾圣,不可得也。然則圣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天道難聞,且或鉆仰;文章可見,寧曰勿思?若征圣立言,則文其庶矣。

贊曰:妙極生知,睿哲惟宰。精理為文,秀氣成采。鑒懸日月,辭富山海。百齡影徂,千載心在。

【注】

[1]立辭為功:《左傳》:鄭子產獻捷于晉,晉人問陳之罪,子產對之。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按:立辭,原本作“文辭”。)

[2]多文舉禮:《左傳》:宋人享趙文子,司馬置折俎,禮也。仲尼使舉是禮也,以為多文辭。注:舉,謂記錄之也。

[3]情欲信辭欲巧:《禮記·表記》篇文。

[4]玉牒:左思《吳都賦》:玉牒、石記。注:玉牒、石記,皆典策類也。

[5]金科[六]:揚雄《劇秦美新》:金科玉條。注:謂法令也。言金玉,佞辭也。

[6]機神:《易》: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按:機神,原本正文作“機神”,注文作“幾神”。)

[7]褒貶:杜預《春秋序》:春秋以一字為褒貶。

[8]喪服舉輕苞重:如舉緦不祭,則重于緦之服,其不祭不言可知;舉小功不稅,則重于小功者,其稅可知。皆語約而義該也。(按:苞重,原本作“包重”。)

[9]邠詩[七]:《詩傳》:周成王立,年幼不能蒞阼,周公以冢宰攝政。乃述后稷公劉之化,作詩以戒,謂之豳風。

[10]儒行:《禮記·儒行》篇:哀公問曰:敢問儒行?孔子曰: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仆未可終也。

[11]象夬:《易·系辭》: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12]效離:《易》: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項安世曰:日月麗乎天而成明,百谷草木麗乎土而成文,故離為文,又為明。(按:效離,原本作“象離”。)

[13]四象[八]:《易·系辭》:易有四象,所以示也。朱子《本義》:四象,謂陰陽老少。

[14]五例[九]:《春秋序》: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顯,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盡而不污,五曰懲惡而勸善。

[15]顏闔:《莊子》:哀公問于顏闔曰:吾以仲尼為貞干,國其有瘳乎?曰:仲尼方且飾羽而畫,從事華辭,夫何足以上民?

【評】

[一]【紀評】此篇卻是裝點門面。推到究極,仍是宗經。

[二]【紀評】此一段證實征圣,然無緊要。

[三]【黃評】繁簡隱顯皆本乎經,后來文家偏有所尚,互相排擊,殆未尋其源。

[四]【紀評】八字精微,所謂文無定格,要歸于是。

[五]【紀評】通人之論。作文如此,乃無死句;論文如此,乃為神解。

[六]【紀評】注為王莽而言,此引以贊孔子,則不必存“佞辭”一句。當引李善注曰:言金玉,貴之也。

[七]【紀評】《詩傳》非根柢。

[八]【紀評】彥和之時,尚不以陰陽老少為“四象”,此真郢書而燕說矣。

[九]【紀評】此杜預《春秋傳序》,不可謂之《春秋序》。

【補注】

金科:黃注:揚雄《劇秦美新》:金科玉條。注:謂法令也。言金玉,佞辭也。紀云:注為王莽而言,此引以贊孔子,則不必存“佞辭”一句。當引李善注:言金玉,貴之也。詳案:“言金玉”一句,乃黃注自下己意,《文選注》實無此文。紀謂不必存,似混此語為善注矣。

精理為文:詳案:王僧達《答顏延年詩》: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

【闡說】

有道而后有圣,有圣而后有經。欲言“宗經”,不得不先言“征圣”。

“志足而言文”,即理立干、文結繁也。“情信而詞巧”,辭立其誠,不妨以詭變出之也。

舉簡言四端,極精。言多則誠反偽,故簡以達。文單則變不備,故博以達。然簡或出乎咀含,博有生于反復。立理不煩多說,樹一義而堅實不頗。藏義不貴顯言,涉旁趣而迂回善入。

抑者,柳宗元所謂抑之欲其奧也。引,引之欲其暢也。

隨時、會通,柄于義理而詞氣隨之。

《論語》簡奧,《孟子》疏達,先圣后圣,豈有異揆。故曰:“征之周、孔,文有師矣。”

“精義曲隱,微辭婉晦”,乃文家要訣,不顯出之,不暴出之,所謂無易由言也。恐人疑此旨悖于“正言”、“斷辭”,故辨明之。

“征圣”者,以圣言為準也。紀氏以為裝點門面,未識《宗經》、《征圣》二篇之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郑市| 玉山县| 邯郸县| 松滋市| 庄河市| 资阳市| 陵川县| 平顶山市| 汽车| 温宿县| 云龙县| 西华县| 长阳| 陆丰市| 汶上县| 兴山县| 淮南市| 萝北县| 平度市| 深水埗区| 富蕴县| 黎平县| 鄂州市| 三江| 铜梁县| 基隆市| 苏尼特左旗| 民勤县| 阜阳市| 大宁县| 新沂市| 建瓯市| 兴业县| 普安县| 永胜县| 佛坪县| 西充县| 瑞昌市| 金华市| 汾西县| 得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