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元代白蓮教研究
  • 楊訥
  • 1275字
  • 2020-03-26 18:41:07

第一章
白蓮教的產生

●創建人茅子元

●建教的簡單經過

白蓮教產生在南宋初年,淵源于佛教凈土宗。

白蓮教創始人俗姓茅,名子元,吳郡昆山(今屬江蘇)人。父母早亡,少年時代投本郡延祥寺出家,十九歲落發,習止觀禪法。據傳,他在延祥寺為僧二十多年,有一天在禪定中聽到烏鴉叫聲,豁然悟道,隨即口頌四句偈言:“二十余年紙上尋,尋來尋去轉沉吟。忽然聽得慈鴉叫,始信從前錯用心。”由此開始,茅子元致力于創建一個新的教派,迅速取得成績。幾年以后,他在淀山湖建白蓮懺堂,“勸諸男女同修凈業,自稱白蓮導師,坐受眾拜”。[1]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新的佛教宗派——白蓮宗,即白蓮教,時間是在宋高宗紹興(1131—1162)初年。

北宋、南宋之交,社會動亂不安,反映在宗教信仰上,出現一些異端教派。當時在宋地流傳的,不僅有早已被官方斥為“吃菜事魔”的摩尼教(明教),還有像白云宗(產生于徽宗大觀年間,比白蓮教早出幾十年,創始人為孔清覺)那樣的非正統佛教宗派,不同地區又有名目繁多的小教派。[2]官方害怕這些教派在地方上聚眾鬧事,均視為“事魔”,予以禁止。因此,當白蓮教作為佛教異軍突起一隅時,很快遭到與摩尼教、白云宗相同的厄運,被打入“事魔”行列。茅子元在四十六歲那年被流放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但是,白蓮教并沒有因此停止傳播。茅子元對自己的創教事業抱有堅強的信心,“逆順境中未嘗動念”,依舊“隨方勸化”。過了若干年,白蓮教在江州一帶逐漸傳開。茅子元“化七萬之緇流,修十六之妙觀,久無間斷”,引起官府重視。孝宗乾道二年(1166),已經是太上皇的趙構(高宗)在調閱了江州官府的奏議以后,一變過去的政策,召茅子元赴京。詔書稱茅子元“專修凈業,委有道行”,令地方官府送他“回禁苑講演”,“仍敕八字:宗師到處,代朕親行”。茅子元到了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被高宗召見于德壽殿,“演說凈土法門”,賜號“白蓮導師、慈照宗主”,隨后在西湖昭慶寺“祝圣謝恩”。佛事完畢,回到昆山。白蓮教“從此宗風大振”,但茅子元本人已屆高齡,不久即去世。[3]

根據元代白蓮教僧人普度(1255—1330)在《廬山蓮宗寶鑒》和熙仲在《歷朝釋氏資鑒》中的記述,茅子元創建白蓮教的經過大致如此。

茅子元的事跡,宋人留下的記載極少。普度慨嘆道:“如慈照宗主,道化盛行于世,王臣僧俗悉皆崇向,念佛得道者甚眾,及觀諸傳錄中都不備載,無文可考。”《廬山蓮宗寶鑒》所記茅子元事跡,多是普度自己“搜訪”得來的。事隔百余年,傳聞難免失真;普度以教徒記其教主事跡,溢美、隱諱也都有可能。《廬山蓮宗寶鑒》所述并非全都可信。下面我們將會比較普度所記與別人記述的異同。

[1] 志磐《佛祖統紀》卷四八《法運通塞志》(《匯編》頁280)。

[2] 參看陸游《條對狀》,《渭南文集》卷五,見《陸游集》,中華書局,1976年,頁2015。

[3] 《廬山蓮宗寶鑒》卷四,《慈照宗主》(《匯編》頁85);熙仲《歷朝釋氏資鑒》卷一一(《匯編》頁273)。兩書都記趙構召見茅子元于德壽殿,但后書系事于紹興三年。查德壽宮址初為秦檜宅第所在,檜死,高宗“乃即第筑新宮,名德壽。紹興三十二年,禪位于孝宗,遷居之”(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一四)。《釋氏資鑒》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宁夏| 喜德县| 托克逊县| 东阳市| 昭平县| 西乡县| 拉孜县| 天津市| 桐乡市| 辰溪县| 同心县| 江安县| 松潘县| 衡南县| 蓬莱市| 九江县| 平度市| 盐边县| 揭阳市| 大英县| 连州市| 武乡县| 开阳县| 桂东县| 临朐县| 若尔盖县| 明光市| 习水县| 北辰区| 社旗县| 买车| 太谷县| 鲁山县| 上栗县| 岳普湖县| 封丘县| 山丹县| 孝义市| 鄂尔多斯市|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