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序
書名: 雙重的文學:民間文學+作家文學作者名: 劉錫誠本章字數: 996字更新時間: 2020-03-13 15:56:11
文學包括口傳和書寫兩種不同承載的方式,即民間口頭文學和作家書寫文學。這是兩個互相關聯和互相影響的文學門類。十九世紀下半葉,原始藝術研究者們相繼證明,人類社會最早并沒有個人創作的文學,只有社會成員(民眾)的集體口頭創作,即以口頭的形式存在和流傳的文學。隨著社會的進步,在社會成員(民眾)的集體口頭文學的基礎上,逐漸出現了被稱為作家的個人的文學,從而這兩種不同表達方式的文學在不同的人群中各自發展起來。胡適在其早期著作《白話文學史》里把文學定位為“雙重的文學”。他的這部文學史就是一部以民歌(民間文學)及其與文人文學交互影響(“全文學的民眾化與民歌達到文人化”)為主要線索的文學史。不承認文學構成中包括民間口頭文學,不是唯物史觀的文學觀,不符合文學發展的實際情況。筆者在編選這本書時,就是參照和認同了“雙重的文學”這種文學觀的。
周作人1922年為《歌謠周刊》寫的發刊詞里說:“歌謠(民間文學)的搜集與研究目的共有兩種,一是學術的,一是文藝的?!边@兩種不同范式的研究潮起潮落、互有消長,一直持續并存了幾十年。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隨著“改革開放”國策的實施和深化,民間文學研究廣泛吸收現代西方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等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的一些學術理念和研究方法,如“原型批評理論”“口頭傳統”“表演理論”“口頭程式”等等,研究方法發展為多學科參與。文藝的和學術的兩種研究范式仍然繼續呈現出分立狀態,文藝的研究依然不失魅力?;仡櫰饋恚谥袊F代文學史上,許多著名作家在從事文學創作和理論批評的同時,鼎力提倡民間文學、搜集民間文學、研究民間文學,如魯迅、郭沫若、茅盾、潘漢年、鄭振鐸、謝六逸、臺靜農、許地山、王統照、李金發、鐘敬文、趙景深、周文、周揚、何其芳、老舍、楚圖南、柯仲平、公木(張松如)、李季、趙樹理、李束為、董均倫、江源、汪曾祺……在民間文學的“文藝的”搜集與研究上以及在其創作的民族化大眾化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本選集包括兩組文章:一、關于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對民間文學、神話學、歌謠學作了重要闡述的幾位作家的民間文學觀;二、筆者用文藝學的原理和方法探討和研究民間文學、闡述自己的民間文學觀的文章。
從事民間文學研究60年來,本人和老伴馬昌儀有關民間文學、神話學、文化人類學等領域的藏書,已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希望有后來者可以利用。館方愿意幫我出版這樣一本選集作為紀念,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劉錫誠
2016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