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書永遠不死

電影和收音機,還有電視,絲毫沒有取代書,除了那些書“毫無損失地”丟掉了的用途。

在某個特定時刻,人類發明了書寫。我們可以把書寫視為手的延伸,這樣一來,書寫就是近乎天然的。它是直接與身體相連的交流技術。你一旦發明了它,就不可能再放棄它。這就好比發明輪子一般。今天的輪子與史前的輪子一模一樣。相比之下,我們的現代發明,電影、收音機、網絡,都不是天然的。

讓–克洛德·卡里埃爾(以下簡稱“卡里埃爾”)2008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有關未來十五年改變人類的諸種現象,某位未來學家在答問時指出,有四個現象在他看來確定無疑。首先,原油價格上漲至五百美金一桶。第二與水有關,水將在未來成為和原油一樣的可交換商品,期貨市場將出現水的牌價。第三個預言,是非洲必將在未來十年成為強大的經濟力量,這也是我們所有人的期待。

根據這位專業預言家的分析,第四個現象,是書的消失。

問題在于,書的徹底消失——倘若它真的會消失——是否給人類帶來諸如水資源匱乏或原油枯竭一樣的后果。

安貝托·艾柯(以下簡稱“艾柯”)書是否會因為網絡出現而消失?我在當年寫過文章,在這個話題顯得很有必要談一談的時候。從那以后,每次有人要我發表觀點,我能做的無非是重寫一遍同樣的文章。但沒有人發現。原因首先在于,再也沒有什么比已經發表過的東西更不為人所知;其次在于,公眾輿論(至少是記者們)始終抱持著書必將消失的想法,要么就是這些記者以為他們的讀者持有這個想法,每個人都在不停歇地表述著同一個問題。

事實上,有關這個話題,可以說的東西很少。網絡使我們回到字母時代。倘若我們曾經自以為步入了圖像文明,那么電腦又把我們引回古騰堡的體系,從此人人必須閱讀。閱讀需要一種載體。這種載體不可能僅僅是一臺電腦。在電腦上花兩個小時讀一本小說,你的眼睛就會腫得像網球。我在家里有一副寶麗來眼鏡,專門保護長時間盯著屏幕的眼睛。另外,電腦離不開電,我們不能在浴缸里用電腦讀書,就連在床上側躺著也沒法用電腦。相比之下,書似乎是一種更靈活的工具。

要么書始終是閱讀的載體,要么存在某種與書(甚至那些在印刷術發明以前的書)相似的東西,兩者必有其一。五百多年來,對書這一閱讀載體的各種變化,并沒有改變書的用途或結構。書就如勺子、斧頭、輪子或剪刀,一經造出,就不可能有進一步改善。你不能把一把勺子做得更像勺子。曾有設計師試圖改善開瓶器,但收效甚微,大多數新的開瓶器根本開不了酒瓶。菲利普·斯塔爾克[7]曾經嘗試在擠檸檬器上搞創新,但他的擠檸檬器(為了堅守某種純粹的審美效果)沒法過濾檸檬籽。書多方證明了自身,我們看不出還有什么比書更適于實現書的用途。也許書的組成部分將有所演變,也許書不再是紙質的書。但書終將是書。

卡里埃爾 最新的電子書似乎和印刷書形成了直接競爭。迄今已有一百六十種電子“閱讀器”(Reader)。

艾柯 當然,一件訴訟案子的兩萬五千個折狀若能存為電子文件,法官就能更方便地把它們帶回家。在許多領域,電子書極大方便了使用。我只是一直懷疑:即便電子書在技術上最好地滿足了各種閱讀需求,用它來讀《戰爭與和平》就最合適嗎?我們以后會知道的。無論如何,我們將會無法閱讀印在木漿紙上的托爾斯泰和任何印在紙上的書,原因很簡單:這些書已經開始在圖書館里腐壞。伽利瑪和弗蘭[8]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版的大部分書均已消失。我當初寫博士論文時大量參閱了吉爾森[9]的《中世紀哲學》,如今我甚至不能用手拿起這本書。紙頁真的都碎了。我當然可以再買本新的,但我喜歡舊的這本,上面有我用各種顏色做的筆記,它們構成了我當年每一次閱讀的歷史。

讓–菲利浦·德·托納克(以下簡稱“托納克”)隨著新的載體越來越好地滿足人們隨時隨地閱讀的需求和便利——不論是讀百科全書還是在線小說——為什么不能想象人們將慢慢疏遠傳統形式的書這一載體?

艾柯 一切皆有可能發生。書在未來將只吸引一小部分愛好者,他們會跑去博物館和圖書館,滿足自己對過去的趣味。

卡里埃爾 如果那時候還有書的話。

艾柯 不過,我們同樣可以想象,互聯網這個奇妙的發明也會在未來消失。正如飛艇從天空中消失一樣。自從興登堡號[10]在戰前起火以來,飛艇就陷入絕境。協和飛機也是一樣。2000年,協和飛機在戈尼斯失事[11],從此帶來致命影響。然而這段歷史多么奇妙!人們發明了一架飛機,從前穿越大西洋要八小時,現在只需三小時。當初有誰能想象這樣的成就呢?可是,戈尼斯災難之后,他們還是放棄了,認為協和飛機造價太昂貴。這個理由說得通嗎?原子彈的造價同樣極其昂貴!

托納克 我想援引赫爾曼·黑塞[12]在五十年代的一段話,他在提到科技進步必然帶來書的“重新正當化”時說道:“新的發明越是滿足人們對娛樂和教育的需求,書也越將重獲尊嚴與權威。我們尚未完全到達那一步——收音機、電影等具有競爭力的新發明,取代了印刷書籍的某些用途,而書恰恰可以毫無損失地舍棄這一部分用途。”

卡里埃爾 在這一點上,他講得沒錯。電影和收音機,還有電視,絲毫沒有取代書,除了那些書“毫無損失地”丟掉了的用途。

艾柯 在某個特定時刻,人類發明了書寫。我們可以把書寫視為手的延伸,這樣一來,書寫就是近乎天然的。它是直接與身體相連的交流技術。你一旦發明了它,就不可能再放棄它。剛才說過,這就好比發明輪子一般。今天的輪子與史前的輪子一模一樣。相比之下,我們的現代發明,電影、收音機、網絡,都不是天然的。

卡里埃爾 你[13]剛才強調的一點很有道理:人類從未像今天這般迫切地需要閱讀和書寫。不懂讀寫,就沒法使用電腦。甚至讀寫的方式也比從前復雜,因為我們接收了新的符號、新的解碼。我們的字母表得到擴充。學習讀寫越來越困難。倘若電腦可以直接轉換我們說出的話,那我們必將回歸口述時代。然而這帶來另一個問題:不懂讀和寫,人能否表達自己?

艾柯 荷馬會肯定地回答:能。[14]

卡里埃爾 但荷馬屬于一種口述的傳統,他通過這個傳統的載體獲得他的認知——在那個時代,古希臘還不存在書寫。我們能想象今天的作家不借助書寫而口述自己的小說,并且對以往的文學一無所知嗎?或許他的作品將充滿天真、坦白和新奇的魅力。但我還是覺得,他會缺少我們差強人意地稱為素養(culture)的東西。蘭波是個天分非凡的年輕人,寫下了無法摹仿的詩作。但是,蘭波不是我們所說的才華天授者。他在十六歲就具備堅實的古典素養。他那時就會用拉丁文寫詩了。

注釋:

[7]菲利普·斯塔爾克(Philippe Starck,1949-),法國當代設計界泰斗,他的設計涉獵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稱為20世紀“設計鬼才”。

[8]伽利瑪(Gallimard)和弗蘭(Vrin)是法國兩大學術出版社。

[9]吉爾森(étienne Gilson,1884-1978),法國哲學家,歷史學家,《中世紀哲學》(La Philosophie au Moyen Age)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0]興登堡號(Hindenburg),1936年3月德國齊柏林飛艇公司建造的飛艇(編號LZ129),1937年5月6日在一場災難性大火中焚毀。

[11]2000年7月25日,一架協和飛機在巴黎起飛不久后在巴黎郊區戈尼斯(Gonesse)墜毀。

[12]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語詩人、小說家和畫家。

[13]艾柯和卡里埃爾彼此尊稱“您”(vous)。但譯者以為,漢語的“您”比法語的vous更顯謙敬和疏遠,不適于本書的這種深入對話和精神交流,故全部譯為“你”。特此說明。

[14]《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為口述文學的典范,盲詩人荷馬無須讀寫就流傳下了不朽的詩篇。柏拉圖在《斐德若》中講述了書寫的起源神話:發明書寫的不是古希臘人,而是古埃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梁平县| 沭阳县| 苍溪县| 巩留县| 蓬溪县| 西乌珠穆沁旗| 大丰市| 武山县| 安化县| 图木舒克市| 大埔县| 七台河市| 文山县| 黑山县| 英德市| 绿春县| 故城县| 东平县| 治县。| 洛南县| 象山县| 锡林浩特市| 东阳市| 海盐县| 利辛县| 常州市| 湖州市| 辽宁省| 连南| 台南县| 阿合奇县| 同心县| 城固县| 弥勒县| 铜鼓县| 密山市| 鞍山市| 龙泉市| 班玛县| 清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