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出現

很多國際關系理論家把1648年看作當代國際體系的起點,這一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結束了三十年戰爭。《威斯特伐利亞和約》(Treaties of Westphalia)標志著,在歐洲,宗教權威的統治走向終結,世俗權威取而代之。與世俗權威相伴形成的原則為此后的國際關系提供了一個重要基礎:這個原則就是國家領土完整的觀念,在法律上國家是國際體系中平等的、至高無上的參與者。

作為當代國際關系的核心概念,主權(sovereignty)的形成是導致威斯特伐利亞革命的最重要的智力發展之一。主權概念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法國哲學家讓·布丹(Jean Bodin)(1530—1596年)的作品中。對于布丹來說,主權是“屬于共和國的絕對的、永久性的權力”Jean Bodin, Six Books on the Commonwealth, trans. M.J.Tooley (Oxford, Eng.: Basil Blackwell, 1967), 25.。主權不在個人,而在國家,因此主權是永久性的。主權是“主權者的獨特特征,主權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屈服于他人的命令,因為只有主權者才能為隸屬者制定法律,廢除已經制定的法律,以及修改過時的法律”Ibid., 28.

根據布丹的闡釋,盡管主權是絕對的,但主權并非沒有限制。領袖們受制于神法和自然法:“地球上的所有君主都從屬于神法和自然法。”他們還受制于政體的類別——“王國的憲法”——不管是君主制、貴族制,還是民主制。最后,領袖們還受制于契約、對王國內人民作出承諾的約定以及與其他國家達成的條約,盡管并不存在管理國家間關系的最高仲裁者。Ibid.這樣,布丹就將主權概念的形成與《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給歐洲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戰爭最初始于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的宗教分歧,并因各參戰方精疲力竭、無以為繼和歐洲人口銳減而結束。各國君主和雇傭軍隊劫掠了中部歐洲地區,彼此不斷開戰,通過蹂躪平民維持自己的生存。但是,結束這場沖突的條約卻對國際關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接受了主權概念。幾乎所有中歐小國都通過在和約上簽字獲得了主權。神圣羅馬帝國滅亡了。西歐的君主們都獲得了為他或她的臣民選擇適當基督教形式的權威。這意味著,君主,而不是教會,擁有對其臣民的宗教權威。隨著教皇和皇帝的權力被剝奪,領土國家的觀念成為關注焦點并越來越被接受。《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不僅使領土性和國家選擇各自宗教的權利合法化——地理鄰近的公國日益被看作擁有主權的國家,而且還確定,國家可以決定它們各自的國內政治,不受外部壓力的限制,在各自的地理區域內擁有全面管轄權。它還引入了不干涉其他國家內部事務的權利。

其次,歐洲強國的領導人已經看到了用雇傭兵打仗的破壞性效應。因此,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后,各國領袖尋求建立自己的常設國家軍隊。這種武裝力量的增長導致越來越集權化的統治,因為國家必須收稅以支付軍隊開支,領導人對軍隊擁有絕對的控制權。擁有國家軍隊的國家出現了,它的主權得到了承認,它的世俗基礎得以牢固確立。而且,這樣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強有力。隨著武器變得更先進,更大的領土單元獲得了一定優勢。

再次,《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產生了一個核心國家集團——奧地利、俄國、普魯士、英格蘭、法蘭西和尼德蘭聯邦(the United Provinces,涵蓋現在的荷蘭地區)——這個集團主導世界一直到19世紀初。處于西部的國家——英格蘭、法蘭西和尼德蘭聯邦——在資本主義的庇護下實現了經濟復興,而處于東部的國家——普魯士和俄國——卻重新回歸封建制度。在西部,私有企業受到鼓勵。國家改進基礎設施為商業活動提供便利,出現了大的貿易公司和銀行。相比而言,在東部,農奴繼續被束縛在土地上,經濟變革遭到扼殺。但是,在東西兩地,國家的主導者都是擁有權力的君主(被稱作“專制主義”國家),路易十四(Louis ⅪⅤ,1638—1715年)統治著法蘭西,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82—1725年)統治著俄國,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1740—1786年)統治著普魯士。

圖2.1 歐洲(約1648年)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社會理論家是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在《國富論》中,斯密提出,市場觀念應該應用于所有社會秩序。個體——勞動者、所有者、投資者和消費者——應該被準許追求他們各自的利益,不受國家法規的束縛。根據斯密的理解,每個個體都會理性地行事以便將他或她的利益最大化。隨著個人團體追逐私利,經濟效率將得到提高,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將被生產和消費。在總體層面上,國家的財富和國際體系的財富都將同樣得到增加。促使體系運轉的是市場這只所謂的看不見的手。當個體追逐其理性的私利時,體系(市場)將不費任何力氣地得以運轉。Adam Smith,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1937) .斯密闡釋了競爭單元如何使資本主義得以運轉,確保經濟充滿活力,這個闡釋對國家經濟政策和政治選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我們將在第九章進行探討。但是,這個時期的其他觀念也極大地改變了19世紀、20世紀以及21世紀的治理。

聚焦

威斯特伐利亞之后的關鍵發展

● 主權的概念和實踐發展了。

● 制度的中央集權促進了軍隊的建立和維持;軍事權力增加了。

● 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出現了(穩定預期促進了長期投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汪清县| 普兰店市| 阳春市| 龙陵县| 锡林浩特市| 福海县| 高邮市| 文水县| 海兴县| 营口市| 西丰县| 辽宁省| 宜丰县| 武夷山市| 崇义县| 象山县| 天峨县| 荆州市| 和龙市| 澳门| 黄平县| 舟曲县| 云阳县| 日照市| 兰西县| 普陀区| 五家渠市| 蚌埠市| 鸡东县| 澄城县| 蒙城县| 区。| 长泰县| 长乐市| 富宁县| 进贤县| 陆丰市| 绥芬河市| 田阳县| 渭南市|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