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當代國際關系的歷史背景

1937年12月12日早晨,在中國南京迎來寒冷的黎明之際,中國身體虛弱、士氣低落的士兵目睹日本軍隊架起重機槍準備發(fā)動對南京的進攻。日本人在大炮和空襲的支持下從三個方向發(fā)動襲擊。中國軍隊中的有些人放下武器逃跑,有些人脫下軍裝混入平民,也有人堅持在該城以及其他地方繼續(xù)戰(zhàn)斗。

第二天,日本軍隊進入南京,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混亂。舉手和屈膝投降的中國士兵被直接處決。很多人被刺刀刺死或砍頭。婦女和小到只有六七歲的姑娘被強奸。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被奸污后屠殺。留在南京的外國記者、傳教士和商人親眼目睹了日本人對成千上萬的中國人進行強奸、謀殺、處決、拷打和羞辱。他們代表國際社會向日本當局發(fā)出抗議信,但都石沉大海。到了1938年1月,大約大屠殺開始一個月之后,日本軍隊屠殺了令人震驚的30萬非戰(zhàn)斗人員。

對于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南京大屠殺永遠不會被忘記。日本官員今天以紀念陣亡者為由參拜靖國神社的事實,激怒了那些被迫牢記這些駭人聽聞的歷史事件的中國人。

國際關系學者需要理解過去的歷史事件和發(fā)展趨勢。理論家認識到國際關系領域的核心概念——國家、民族、主權、權力、均勢——是在歷史環(huán)境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如果不了解韓國、朝鮮、中國、日本的人民是如何記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那么我們就很難理解這些國家的當代政治。

在很大程度上,當代國際體系的歷史背景主要存在于以歐洲為中心的西方文明。當然,偉大的文明也在世界其他地區(qū)繁榮發(fā)展。印度、中國以及其他地區(qū)在以下討論的歷史事件之前很早就已經有了廣泛而強勁的文明。但是,由于當代國際關系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植根于歐洲經驗,因此以歐洲為重點是有道理的,不論這樣做是好還是壞。在本章中,我們將首先考察三十年戰(zhàn)爭(1618—1648年)前后的歷史時期。接著我們考察20世紀歐洲和余下世界的關系,以及20世紀和21世紀初期主要的歷史變遷。

學習目標

● 分析哪些歷史時期對國際關系的發(fā)展影響最大。

● 描述國家的歷史起源。

● 理解為什么《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被國際關系學者看作分水嶺式的標志。

● 探討歐洲均勢體系的歷史起源。

● 說明冷戰(zhàn)如何演變成美國與蘇聯(lián)之間的一系列對抗。

● 分析哪些主要事件塑造了冷戰(zhàn)后的世界和新世紀的最初二十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夏邑县| 通榆县| 孟连| 滨海县| 万年县| 巴南区| 正安县| 安阳市| 南乐县| 甘南县| 柘荣县| 舒城县| 桂林市| 扬中市| 三江| 常德市| 江川县| 辉县市| 山丹县| 开封县| 乡宁县| 大荔县| 平和县| 韩城市| 张家口市| 稷山县| 临高县| 霍山县| 双牌县| 洛川县| 安西县| 卢氏县| 浦北县| 凤冈县| 察雅县| 崇信县| 广南县| 巴马| 张掖市|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