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0種能力 探求知識(1)
- 贏在起點:孩子從優秀到卓越的36種能力
- 張振鵬
- 3148字
- 2013-12-25 17:01:12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法國)左拉
知識僅次于美德,它可以使人真正地、實實在在地勝過他人。
——(美國)愛迪生
大自然在向我們展示著奇跡……不向大自然請教的科學家不過是平庸的小兒……大自然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意大利)達·芬奇
在知識經濟的新時代,知識就是財富,就是潛在的生產力。
——(匈牙利)索羅斯
早在16~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就在《新工具》 一書中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他這樣寫道:“人類知識和人類的權力歸于一,任何人有了科學知識,才可能駕馭自然、改造自然,沒有知識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
俄國哲學家別林斯基說:“人的生活像廣闊的海洋,在它的深處保存著無數的奇跡。”在大自然中,有許多事物都是人們無法用平常的眼光來看待的,如果人們缺乏探索的精神,就永遠無法獲得真知。法國作家左拉曾說:“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一個人只有不斷地進行探索、探求,他才會有更多的知識,才能感受到知識的巨大力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知識的作用愈加重要,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可以說,知識不僅是力量,而且是最核心的力量,是終極的力量。
知識不僅能夠創造財富,而且知識本身就是財富。對于這一點,亞洲首富李嘉誠先生曾深有體會地說:“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里,如果你有資金,但是缺乏知識,沒有新的信息,無論何種行業,你即使勇于拼搏,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如果你有知識,而只是缺少資金的話,即使小小的付出都能夠有回報,并且很可能達到成功。現在跟數十年前相比,知識和資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當今社會,知識不僅指課本內容,更包括社會經濟、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
其實,每個人手里都掌握著使自己成功的工具,要使自己幸福和偉大,主要在于提高能力,提高能力就在于不斷探求知識,不斷學習。
今天,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了知識的巨大價值,而以探求知識為主要目的的學習漸漸走進了每一個人的生活。學習不再只是小孩子的事,而是每一個想改變命運,想獲取成功的人的事。
在網絡信息技術日益升溫、知識更新極快的這個時代,成功的人不計其數,但成功的道路卻只有一條——不斷學習,勤奮學習,不斷地探求知識。如果一個人停止了探求知識的腳步,那么他很快就會“沒電”,會被社會所拋棄。一旦掌握了探求知識的能力,他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現代生活不斷變化,節奏也不斷加快,這就要求人們必須抱定這樣的信念:“活到老,學到老”,也就是要一直探求知識。
據說,猶太人是世界上最珍視知識的民族,這是他們苦難的民族經歷鍛造的經驗。公元70年,猶太人悲慘地失去國家,從此流落他鄉,過著漂泊動蕩的生活。他們深感自己是“沒有祖國的人”, 一切財產有被隨時奪走的危險,只有知識和能力是“惟一可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資產”。
有這樣一個傳說,猶太人在父親和老師一起被海盜抓走時,如果所有金錢只能贖回其中的一個,那他會先把老師救出來。因為猶太人世代相傳的箴言就是“知識是最可靠的財富”。
世界銀行副行長瑞斯查德認為,知識是比原材料、資本、勞動力、匯率更重要的經濟因素。美國管理學權威彼得·德魯克也說:“在現代經濟中,知識正在成為真正的資本與首要的財富。”
時代的列車飛速地前進著,它將把人類帶向何處?面對大浪淘沙似的知識經濟的到來,孩子又該如何自處呢?歷史已經宣告:誰是知識的主人,誰就是世界和自我的主宰!處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孩子必須掌握探求知識的能力,從而不斷吸納新知識,否則就會被時代拋棄。
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已經成為一種極其寶貴的資源。所以,探求知識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探求更多的知識,這都是為他積累一生的資本。因此,對于孩子而言,知識就是成功的階梯,就是前進的力量,就是塑造輝煌人生的有力武器。
那么,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探求知識的能力呢?
培養方法一:教孩子重視書本學習
書本是所有人獲得間接知識的重要途徑。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大量知識信息都已被記載在書籍之中,可以說,書本中積累了全人類的智慧,所以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切優秀的人才有的愛書如命。
發明家愛迪生在火車上賣報,火車在臺脫羅布市停留時,他便一頭鉆進該市最大的圖書館里看起書來。俄羅斯著名學者羅蒙諾索夫年輕的時候自愿幫助別人白干40天活,以換回一本算術書。
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以他卓越的才華贏得許多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前去任教,他自己卻選擇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物理系。系主任問他:“許多大學聘請你去,為何你選擇上我們學校?”他直率地回答說:“貴校有許多古典書籍。”
我國著名學者錢學森1950年從美國返回祖國時,板條箱里沒有裝奇珍異寶,而是裝滿了800千克的書和筆記本。不過,美國硬說其中藏有很大的機密,強行扣留了他的全部行李,并非法將他逮捕。
由此可見,這些科學人才愛書如命,終生刻苦攻讀,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讀書是獲取多方面知識的最重要的手段。書籍不僅是他們的朋友,而且是他們的終生伴侶。所以,要想探求知識,就必須讓孩子重視書本學習,培養孩子自己愛書、愛讀書的習慣。
父母要注意,不要讓孩子讀死書,讓孩子懂得,知識學到手了還不算成功,只有將它們靈活運用,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才算完滿。一個人不僅要有書本知識,而且一定要投身到社會生活中去學習實際的知識,這才是最豐富最寶貴的財富。
培養方法二:指導孩子善用網絡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正在經歷一次深刻的變革,在網絡上探求知識已成為從書本上探求知識的一個重要補充。
十年前,孩子在獲取知識、能力、信息等方面很被動,因為獲取渠道單一,老師、父母教什么,他才能學到什么;廣播電視播放什么節目,他才能聽到或看到什么節目。今天的孩子已很快成為了“網上一代”,獲取知識、能力、信息的局面已經變被動為主動了,這突破了人類數千年來代代相傳的模式。今天的孩子已具備在網絡上主動探求知識條件了,所以,父母要指導孩子善用網絡來探求知識,同時也應該讓孩子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需要,在網絡上閱讀相關信息,并注意加以分析、思考、評估、鑒定和交流。
要讓孩子在探求知識的時候,注意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孩子的知識積累以及思想成熟的過程,就會比以往各個時代的人快得多。所以,想讓孩子掌握探求知識的能力,父母就一定要讓他重視網絡,盡可能熟練地掌握網絡工具,善用網絡,以使孩子乘上這艘探求知識寶藏的“快艇”。
培養方法三:讓孩子重視大自然
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曾說:“大自然在向我們展示著奇跡……不向大自然請教的科學家不過是平庸的小兒……大自然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人類是大自然的產物,大自然永遠是人類知識的源泉、是人類的老師,所以孩子探求知識,除了要從書本中、實踐中學習,除了借助現代科技以外,也要學會研究探索大自然。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從1831年開始登上“貝格爾”號艦,到南美等地對動植物進行實地考察,前后經過27年的探求研究,獲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寶貴資料,終于在1859年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論,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其他的如華萊士、李時珍、徐霞客等在不同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也都是善于直接在大自然中探尋寶藏的能手。
大自然就是一部巨大的“無字之書”,通過讀這部“無字之書”,就可以很好地了解現實,認識世界,并可以探求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讀“無字之書”,是魯迅先生的主張。魯迅少年時代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農村度過,他很樂于與農村少年為友,喜歡到農村看社戲。他從農村少年、農村社戲中了解了很多農村生活,也因此增長了不少見識,他后來創作的《故鄉》、《社戲》等短篇小說的生活素材都是在那時積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