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藝術薈萃(1)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識(世界篇)
- 張振鵬
- 5461字
- 2013-12-24 16:52:26
音樂舞蹈
小提琴
小提琴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埃及樂器“里拉”。15世紀,意大利人對其進行了改革,并用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為“小提琴”。之后,又經過多年演變,慢慢形成了現代的小提琴。小提琴由70個零件組成,其制作本身是一門極為精致的工藝技術。它的發音近似人聲,適于表現溫柔、熱烈、輕快、輝煌的強烈感情,不僅是現代管弦樂隊中最主要的樂器,也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更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被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國。
手風琴
手風琴屬于活簧類樂器,它是借鑒中國笙簧的發音原理而制成的。1777年,中國器樂“笙”由意大利傳教士傳入歐洲,隨即便在歐洲出現了一些手風琴的前身樂器。1821年,德國人德里克·布期曼制造了用口吹的奧拉琴。他又于1822年,在奧拉琴上增加了手控風箱和鍵鈕。后來,奧地利人西里勒斯·德米安在布斯曼的基礎上,集當時手風琴的各種前身樂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為Accordion的手風琴。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然沿用Accordion這個名稱。
口琴
口琴源于我國的“笙”。18世紀,笙流傳到歐洲。之后,人們從它的結構而研究發明了口琴??谇俅蠹s在1898年傳入日本大阪,流傳了約30年后,人們發現當時的口琴無法完善演奏日本的民謠歌曲,便開始改良,形成今天的口琴。1924年到1933年間,現代口琴被傳入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多被用于民間音樂中,偶爾也在流行音樂如搖滾樂中使用。
雙簧管
雙簧管,也叫歐巴,它的前身是肖姆。肖姆是14世紀初源于印度的一種的雙簧樂器。肖姆有兩大類,一類是由嗩吶演變而成的軍樂肖姆,另一類是脫胎于風笛旋律管的民間肖姆。16世紀,除了尺寸大小不同的肖姆在軍樂中使用外,還開始出現了一些合奏型雙簧樂器。17世紀中葉,法國將一種較小的肖姆作了改進后,命名為雙簧管。至此,真正的雙簧管問世。18世紀初,雙簧管以它鼻音似的蘆片聲,及徐緩如歌的曲調,而被譽為“抒情女高音”,并在歐洲的音樂中成為膾炙人口的樂器。而今,它流傳于世界各國。
管樂隊
管樂隊是音樂合奏團體,一般不包括弦樂器,就是把木管、銅管與敲擊樂器合奏組稱為管樂隊。管樂隊始于15世紀的德國,是軍隊生活的常備部分,后傳至法國、英國。19世紀中期,管樂藝術傳入中國。中國的第一支管樂隊是解放戰爭期間成立的軍樂隊。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的管樂藝術也有了長足發展。現在,管樂隊已成為普及音樂藝術、提高人民文化素質的重要藝術力量。
交響曲
早期的交響曲,是由17世紀末意大利式歌劇序曲演變而成的。序曲的“快板—慢板—快板”的結構形式,為交響曲的套曲形式奠定了基礎。
在18世紀,序曲性質的交響曲逐漸脫離歌劇,吸取了其他器樂曲的因素,發展成為獨立的有3個樂章的器樂體裁。之后經過音樂家海頓、莫扎特的大量創作實踐,確立了規范的交響曲式,即古曲交響曲。音樂家貝多芬創作的《第三交響曲》,把交響曲帶入了新階段——19世紀浪漫主義交響曲。進入20世紀,越來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響曲中,交響曲仍然在不停的發展變化著。
圓舞曲
圓舞曲,英文是Waltz,因此有時也音譯為“華爾茲”。圓舞曲起源于奧地利北部的一種農村舞曲——蘭得勒舞曲。之后,在蘭得勒舞曲的基礎上,圓舞曲發展成為一種三拍子舞蹈。跳舞的時候,一對對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節奏旋轉打圈,動作非常輕快、優美。
圓舞曲是一種源自日常生活的音樂體裁,但是它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和獨特的風格,表現不同的內容和豐富的情感。圓舞曲以熱情奔放、感情充沛的音樂給城市中的舞曲帶來了嶄新的面貌和活躍的氣氛。
協奏曲
協奏曲,原意是在一起競爭或比賽,也就是兩種因素既競爭又協作。16世紀,協奏曲指意大利的一種有樂器伴奏的聲樂曲。17世紀后半期起,協奏曲指一件或幾件獨奏樂器和管弦樂隊競奏的器樂套曲。
協奏曲是為獨奏和交響樂隊而寫的一種多樂章大型作品,獨奏者在樂隊的緊密配合下,才得以把他固有的藝術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這種藝術技巧和交響性的結合,使協奏曲得以滿足不同大眾的要求,成為大眾所容易接受和喜愛的一種音樂體裁。
奏鳴曲
奏鳴曲是一種多樂章的器樂套曲,又稱“奏鳴曲套曲”。由1件樂器獨奏的奏鳴曲,稱為鋼琴奏鳴曲。由1件樂器和鋼琴合奏的奏鳴曲,如小提琴和鋼琴合奏的奏鳴曲,稱為小提琴奏鳴曲;長笛和鋼琴合奏的奏鳴曲,稱為長笛奏鳴曲等。
奏鳴曲是由3個或4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每個樂章有不同的基本特點和曲式結構:第1樂章是快板,用奏鳴曲式;第2樂章是慢板,用變奏曲式、復三段式或自由的奏鳴曲式;第3樂章是小步舞曲或諧謔曲,用復三段式;第4樂章是快板或急板,用奏鳴曲式或回旋曲式。
進行曲
進行曲是一種富有強烈節奏步伐的歌曲,起源于16世紀西方軍隊的戰斗生活,用以激發戰士的戰斗熱情,鼓舞戰士的斗爭意志。后來,人們也經常采用這種特殊的體裁來表達集體的力量和共同的決心。從17世紀開始,由通常伴隨隊伍行進和用于世俗性的禮儀活動,逐漸進入音樂會演奏和歌劇、舞劇音樂中,最終成為一種特定的音樂體裁。
小夜曲
小夜曲是一種常見的特性樂曲,流傳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國家。起初,小夜曲是青年男子夜晚對著心愛的人的窗口所唱的歌曲。演唱的時候,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撥弦樂器伴奏,歌聲悠揚動聽、纏綿婉轉。小夜曲很快就成了一種曲調優美、充滿浪漫色彩的小型聲樂曲及器樂曲。后來,有些作曲家,采用小夜曲的體裁形式,創作了小型器樂曲或多樂章的中型器樂作品,把它從窗前搬到了舞臺上。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歌劇《唐璜》第二幕里,就有用曼陀林伴奏的典型小夜曲。
爵士樂
爵士樂,是一種源于非洲的音樂形式。19世紀,美國南部種植園黑人奴隸們用音樂來是表達自我生活和情感。從19世紀末開始,以英美傳統音樂為基礎,并吸收了布魯斯、拉格泰姆及其他音樂類型,形成了一種新的音樂形式——爵士樂。其發祥地是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個亞熱帶城市——新奧爾良。爵士樂有多種形式,而且每一種形式都非常重要,都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和獨具的魅力,并流傳至今。如果要欣賞各種爵士樂,體會個中種種樂趣,就需要擁有開放的態度,兼容并聽。
搖滾樂
搖滾樂是流行音樂的一種形式,一般是由顯著的人聲伴以吉他、貝斯和鼓演出。搖滾樂源于1940至1950年代的“rockandroll”運動和rockabilly,它們是由布魯斯音樂、鄉村音樂和其他音樂形式演進而來的。
20世紀60年代晚期,搖滾樂和民間音樂融合產生了民謠搖滾,與布魯斯音樂融合產生了布魯斯搖滾樂,與爵士樂融合產生了融合爵士樂。70年代,搖滾樂融合了靈魂樂、放克和拉丁音樂。80年代,搖滾類型包括合成器流行樂、硬核朋克和另類搖滾。90年代,搖滾樂又加入了油漬搖滾、英倫流行樂、獨立搖滾和新金屬。
軍樂
軍樂由銅管樂、木管樂、打擊樂組成,以集體合奏為主要表演形式。由于這種類型的音樂在軍隊中常用,故稱軍樂。軍樂是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氣勢恢弘壯觀,樂曲渾厚流暢,給人一種強烈的感染和鼓舞。
軍樂的原始功能是統一步伐、傳遞信號、激勵士氣。但是,在典禮和儀式上演奏的軍樂已經超越了以上功能,從而成為軍風軍威的象征。由于軍樂的原始功能,故其比較簡單、曲式一般、節奏鮮明、分句劃一、速度固定。此外,軍樂隊必須能夠在行進中演奏。
五線譜
五線譜是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目前的記譜法中,五線譜相對而言是最為準確、嚴密、科學的。五線譜是一種在5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和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方法。五線譜一般分類為:總譜,分譜,大譜表。
五線譜是在紐姆記譜法和有量記譜法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17世紀逐步完善,18世紀開始定型而沿用至今。五線譜傳入中國,文字記載中最早見于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19世紀中葉以后,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和新學的興辦,五線譜逐步在中國流傳和使用。
數字簡譜
數字簡譜是一種簡易的記譜法,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
16世紀,一名天主教的修道士用1、2、3、4、5、6、7來代表7個音來寫譜教歌。1742年,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在向科學院宣讀的一篇《音樂新符號建議書》的論文中再提數字簡譜。18世紀中葉后,法國的一些音樂家、數學家、醫生等把數字簡譜加以整理和完善。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數字簡譜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
音樂指揮
在各類管弦樂隊、合唱隊等集體性的音樂表演中,音樂指揮站在樂隊、合唱隊前面,手拿指揮棒,并結合肢體語言指揮如何演奏或演唱。音樂指揮是一個樂隊的靈魂人物,指導整個樂隊的音樂演奏,使多個聲部的演奏成為一個整體。
指揮者右手拿著指揮棒,掌握和速節拍度,但合唱指揮一般不使用指揮棒。其左手主要表示強、弱等樂曲表情。其臉部表情、頭部和身體的動作,也是指揮中的一個方面。在整個演出過程中,演奏或演唱人員必須根據其意圖來表達。
指揮棒
指揮棒是絕大多數指揮的必備,它不僅幫助增加指揮的表現力,并且還起到節拍器等很多功能。短棒的長度大多為30cm至35cm,短棒一般用于指揮合唱和編制不太大的音樂作品中;長棒的長度一般都大于40cm,長棒指揮大型作品便于提示后排的樂手。
指揮棒的棒體以白色為佳,這樣樂手們可以看得更清楚。其款式非常多,可謂是多姿多彩,特別是手柄的形狀,常見的有圓柱狀、水滴狀、橄欖狀、球狀、葫蘆狀等。棒體直徑和重心的位置是鑒定指揮棒質量的重要指標。
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簡稱電音,是一種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新音樂。1951年,西德科隆廣播電臺最先進行電子音樂試驗。而影響最大的是西德的斯托克豪森,他于1954年制作了《習作Ⅰ、Ⅱ》,并制成了唱片。從此之后,電子音樂開始流行起來。
電子音樂是用電子技術獲得各種音源而制作形成的。其用正弦波造成無泛音的所謂純音,或者用打擊樂器、嘈雜樂器發出的雜音,也用人聲和具體音樂相結合,通過聲音濾波器和反響設備,使之變形、變質、變量,再經過其他電子儀器和錄音技術加以剪結處理,使之再生、復合,最終組成作品。
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又稱柔聲唱法,是一種以傳統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演唱風格。在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下,逐漸產生了歌劇,使美聲唱法趨于完善。五四運動以后,美聲唱法傳入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歌壇主要唱法之一。
世界聲樂大師們的演唱、教學,使當今的美聲學派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完美的聲樂藝術。美聲唱法有以下特點:音域寬廣,聲區統一;聲音連接圓潤和優美;明亮松弛,講究高位置;靈活華彩,輕巧俏麗;重視呼吸,用氣歌唱;注意內涵,表現豐富。
巴赫
西方音樂之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國作曲家,是將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融為一體的開山大師。巴赫萃集了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對之后的德國音樂文化和世界音樂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巴赫的作品深沉、廣闊、悲壯、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其通過宗教音樂形式,抒發了對人類災難的同情及對和平與幸福未來的渴望。巴赫的作品更為廣闊地揭示了人們的內心世界,但是并沒有脫離德國的音樂傳統。
舒伯特
1797年1月31日,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他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11歲被帝國小教堂唱詩班錄取,住進神學院,成為該校樂隊的小提琴手,同時還擔任指揮。1813年,他為該樂隊創作了《第一交響曲》。同年因變聲離開神學院,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在學校里擔任助理教師,并繼續創作。1816年,他辭去教師的職務,專心從事作曲。1828年11月19日,年僅31歲的舒伯特在維也納溘然長逝。雖然舒伯特的創作生涯很短暫,卻給后人留下了600多首委婉動聽的藝術歌曲。
肖邦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波蘭偉大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從幼年就非常喜愛波蘭民間音樂,6歲開始學習鋼琴,7歲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臺演出,16歲加入了華沙音樂學院作曲班,未滿20歲就已經成為華沙公認的作曲家和鋼琴家。
在肖邦的音樂生涯中,從沒有離開過鋼琴,幾乎所有創作都是鋼琴曲,被稱為“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肖邦的音樂具有較為濃厚的波蘭民族風格,他不僅提高了民間音樂體裁的藝術水平,又保持了它純凈的風格,從不喪失其鮮明的民族特色。
李斯特
弗朗茲·李斯特,匈牙利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和音樂活動家,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作為最早把匈牙利民族音樂提高到世界水平的民族音樂家,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極富想象力,充分發揮了鋼琴的音響功能。作為那個時代最杰出的鋼琴家,他的鋼琴曲被列入世界古典鋼琴曲的文獻寶庫。
在音樂上,李斯特主張標題音樂,創造了交響詩體裁,創作了《匈牙利》《塔索》《前奏曲》等13首交響詩。他還創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10首鋼琴練習曲。
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10歲開始學習鋼琴和作曲,23歲在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畢業后任教于莫斯科音樂學院。之后,他辭去教授職務,在梅克夫人的資助下,專門從事音樂創作,在這段時期中,他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時而熱情奔放,時而細膩婉轉,他的旋律具有獨特的俄羅斯民族風格。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內容和極高的藝術性,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成為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
啞劇
啞劇是一種不用對話或歌唱而只以動作和表情表達劇情的戲劇形式。“啞劇”一詞源于希臘語,意思是“模仿者”。可見,其最初之意是指表演者,并不是指劇種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