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注恒在第一次上公開課前,機遇與挑戰同在,緊張與沉穩并存。他的準備工作得到了曹休言的大力幫助,甚至在選題時,曹休言就給他安排了幾個學校教師講過的“熟題”。
“我講過其中兩個,劉正明講過一個,王生剛也講過一個。而且,我在參加市級縣級教研課的時候,還聽其他學校的教師講過這三個課題。至于《價值規律的作用》曾經省里還在兩年前有過一次全省的賽課。我們學校調走的另一位教師閔江池還得到了省一等獎。你有沒有膽量講?我覺得你一點都不比閔江池差。說不定你講好了,還能得到教科所和學校更大的看重呢。”
閔江池是個小個子的男教師,代注恒聽說在曹休言之前閔江池才是龍高的“政治教學第一人”。后來在賽課中表現的非常出色,完全打動了場下的聽課評課教師,直接獲得了市里第一名,就是去了省里組織的總決賽也不比哪些全省頂級名校出賽的教師差什么,獲得了三個一等獎當中的一個。
曹休言以前提起過這個閔老師,說他是屬于那種人來瘋,越是大場面他的發揮越出色,越是小場合反而沒有什么精氣神。他屬于那種大場面大心臟,每次大場合就像打了興奮劑一樣的出色。
曹休言希望用閔江池的例子來引導和教育代注恒,希望代注恒也能走這樣的“成功之路”。
“還是不要了,不是沒有信心,而是這個題材既然很多老師都講過,那些聽課的老師也很容易陷入那種厭惡重復的情緒之中,而且我畢竟經驗還是比較欠缺,不可能和那些經驗豐富的教師相比,講得再好也可能趕不上閔江池老師,講得不好,別人到是很容易找到對比,這樣會對我的信心造成長久的影響。等兩年,如果有機會,我也參加比賽,雖然比賽不一定能得獎,得獎也許不是最高獎,但我會努力提高自己,展示一下自己的風格,我對比賽的態度就是,我未必能夠提供最優秀的作品和展示,但我可以提供一種全新的風格以供選擇。”
“好吧,那如果你在這三個題目中選,你優先選哪一個?”曹休言拍拍代注恒的肩頭,似乎有點心中希望代注恒代表學校再創輝煌的微微失望。
“我覺得還是《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我更喜歡,因為在大三的下期,我們大四就要出去實習了,在校內各院系都會組織校內試講考試,只有考試及格的同學才能領到出去實習的手續和實習報告。當時我們班一個我寢室里的男生就講了這個題目,而且講得非常好,得了85分的高分,我當時覺得也許我講這個題目也能得到不低于他的分數。所以如果我要講,那還是從這個題目開始吧。”
2004年9月,新學期開學,代注恒就接到了通知,學校也接到了本學期各學科的教研活動安排表。安排表上很清楚的寫著:2004年11月22日(星期一)小雪上午第二節課的市級教研公開課由龍山高中代注恒主講。
比較有利的是,在接到通知的時候,代注恒幾乎有兩個半月的時間來進行準備。
相對不利的有好幾條:
由于上個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優異,代注恒已經在教科所教研員那里有了一定的“名氣”,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挑剔。
再由于龍高是一所飛速發展的學校,最近幾年風頭太勁,喜歡的還好,羨慕嫉妒的更多,凡是龍高教師這個身份本身就特別容易引起議論。
更由于在那個時代,代注恒畢業的大學畢業生一般很少會到待遇明顯不如省內其他區域的這個地方來工作,當時就是田安、金竹、甘昭、嶺左等好幾個城市就算是主城區的名牌中學也未必能夠招收到嘉溪師大的大學生來工作。而作為嘉溪師大專業成績前列的代注恒居然去了農村山區學校,當時都是有點新聞價值或者引人議論的話題。
因此,代注恒具有其他學校政治教師不一樣的壓力,而且也至少比龍高其他學科本學期要講公開課的教師壓力更大一些。至少在準備工作中,市教科所的政治教研員顧明華主任和縣教科所的政治教研員文晉都至少打了兩個電話來關心他的準備工作和指導他的準備工作。
當然,代注恒既感到了壓力,也充滿感激,尤其是對縣教科所的政治教研員文晉老師充滿感激,因為他感受到文老師那種類似于曹主任的真心誠意的關懷和真實有效的幫助。
文老師甚至到學校來聽過代注恒三次課,每次都認真分析,指出代注恒的不足,表揚他的優點。
文老師甚至對盧校長說:“這是個好苗子,雖然有點桀驁不馴,有點個性,有點目中無人,但真正有才的人和真正有本事的人誰能沒有一點個性?沒有個性怎么能比別人更強大?當然,有本事的人一般也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那是他們成功以后。這個代注恒,他就算不是最優秀的,也一定是能夠給我們帶來新意,帶來思考的異類!”
代注恒不同于其他教師,他不愿意像其他教師一樣把公開課變成一種作秀,因此他絕對不同意公開課內容不斷的在一個班級重復的演練,最后用不斷重復演練的內容來“表演”。
文老師前兩次聽他的課,都是聽的非公開課這個課題的內容,只是對代注恒的教學儀容儀態、動作表情、教學思路、教學理念進行了解和分析。只有最后一次,迫于學校和教科所的壓力,尤其是文晉和曹休言的熱切關心,代注恒才在非公開課選定的班級選擇了同年級其他班級來“試講”了一次自己公開課的內容。
代注恒覺得不斷在一個班級里講同樣的內容簡直就是“作秀”,就是浪費生命,就是欺名盜世。他最初的口號是,讓來聽課的教師真正體驗“原生態”的教學。
也同樣是這個原因,代注恒不愿意使用任何非自己平時課堂上能夠使用的工具或者形式來講一堂“假打公開課”。什么意思呢,比如平時他上課從未用過電腦,那公開課他就不會使用電腦,平時從未有過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做題,他就不會在公開課上采用做題的形式來鞏固知識。
當盧校長轉述給曹休言再轉述給代注恒知道的時候,代注恒已經是第二次聽到類似的評價了,原來在大四實習之后,大學里進行雙選,代注恒在易雍和岳博天等朋友慫恿下也曾經試著到重慶一所大學去應聘過,也得到了應聘考官類似的考語。他也一直用這樣的評語來給自己增強自信心的,盡管我現在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人才,但我有獨特的思維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我至少是新穎的一個人。
代注恒的公開課終于如期到來,如期進行,如期結束,如期過去,如期變成一段回憶。
市教科所的顧主任對盧校長的招待和親自到場表示了感謝,并且在感謝中有這么一段話:“這次教研活動進行的非常順利,非常有特色,值得其他學校和其他教師學習的地方很多,我也深受影響,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感謝學校的努力和主講教師、教研組的貢獻。”
盧校長一貫實事求是的說:“我們學校一直要求每一名教師都認真鉆研教材教法,爭取不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當然,我們學校的水平還是和一些重點學校名牌學校存在差距,但我們不會躺在已有的成績上睡覺,我們必須站起來,跑起來,去追趕,歡迎教科所的專家們多到學校來指導工作,學校的成績既是龍高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包括教育局教科所等相關部門和組織領導指導和幫助之下獲得的。下午,歡迎所有蒞臨學校的領導和同仁一起去小溪湖參加活動。”
與現在不同,那個時代,教研會是全市或者全縣全區所有教師的一次聚會活動,不但有上午聽課評課,也有中午吃飯喝酒,下午打牌游玩的活動。
那是一種盛會,也是一種交流學習的機會。代注恒工作的前五年,主要就是通過這種市級和縣級公開課活動結識了大多數鳳林縣或者金竹市的高中政治教師。
當然,除了公開課是一個結識戰友的機會以外,還有其他四個途徑可以結識在一起奮斗的戰友們。
一個是期末考試閱卷的時候,可以大家集中在一起閱卷,不同學校的同一年級的政治教師會聚在一起閱卷,中午甚至還有一起吃飯的機會。
再一個是培訓的機會,不定期的各個市各個縣都會舉行一些培訓會,參會時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討論教學交流經驗教訓,還可以交交朋友。
還有一個是高三年級的研討會,會期一般為兩天,如果在外地,甚至還有機會和同事們一起住一晚,加強交流的深度。
最后一個是不同的地區有所不同,風林縣開展了一項教師交流活動,先進學校需要到落后學校去送課,落后學校的教師則每學期需要到先進學校去聽課學習一周。
盧校長總是很積極的支持教科所的教研活動,光是在龍高進行的市縣兩級公開課每個學期至少都有4到5次,幾乎是每個月都有一次。這需要學校拿出錢來請參會的外校教師吃飯,這筆支出的主要結果是幫助教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