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注恒第一次主持家長會,內心其實非常緊張,但看著自己的學生,看著陌生的學生家長,他還是鼓起勇氣把班級家長會的前四十分鐘的講話講得獲得了多次掌聲。
“各位家長、各位同學,大家好,我叫代注恒,是來學校才兩年的年輕教師,經驗不足,但勇氣尚可,家長們將孩子交到學校,交到我手中,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所有的每一位同學規劃好自己的學習和發展計劃,管理好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日新月異的進步。
班主任雖然也是主任,但是卻不是其他的主任,沒有多少權力,要說最大的權力也許就是開學報名的時候是否同意給學生報名,平時呢,可能就是是否同意同學們請假的權力。教育學說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是學生成長的教育者,是聯系各任課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與家長、社區的橋梁。其實,我個人覺得,班主任還可以是班上最大的孩子,因為我是把班上每個同學都當成好朋友來對待的。我真心希望,通過在一起生活的三年,每個同學都能把我當成他們值得信賴的好朋友,好大哥。
我希望幫助他們在人生最關鍵的黃金時期里能夠早立志,立宏圖大志,明確自己的行為和責任,知道自己的每分鐘應該做什么,能夠得到什么結果。我希望他們明白學習的意義,學校的學習不一定能夠幫助我們直接獲得財富,直接獲得好工作,但這個學習就像是打下房子的地基一樣,雖然在房子建成之后看不見,但卻非常重要。
雖然每個同學都是我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姊妹,但每個同學的特點是不一樣的,家庭背景是不一樣的,思維定勢也不一樣,所以我不會強行要求班集體的完全一致。但作為一個班集體,我們又不能為某一個人存在,圍著某一個同學旋轉,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大家像戰友一樣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共同前進,直到實現我們的目標。
……
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生活和目標,但是人需要融入社會,誰也離不開社會,人是社會性的高等生物,我希望建設一個平等、團結、互助、友愛、親密、和睦的大家庭式的班集體。大家勇往直前,乘著年輕,拼出未來!”
代注恒的班主任風格很有點“新東方”的意思,非常重視“士氣”,非常重視激發學生或者教育對象的內在潛質,他很多時候并不具體說些什么要求些什么,給學生們自主選出來的班務委員會充分的授權,讓學生們自主管理,既鍛煉了學生,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感和主人翁意識。
學校管理層對代注恒的班級管理只有三個詞的評價:大膽!膽大!有點新意!
有沒有人一生中從來也沒有參加過任何形式的考試?估計有,但一定非常少。
有沒有人非常喜歡考試?估計有,一定也不多。
有沒有人喜歡考試的時候站在考室里的監考人和巡視在考室外面的巡考人員?估計有,相信不多。
人生充滿各種各樣的考試,25歲的代注恒參加過上百次的考試,而且只要他還要繼續生活下去,發展下去就一定還有無數的考試在等著他。
對于代注恒來說,到目前為止,最關鍵的考試是高考,然后是中考,再然后是小考,這些都是升學考試。
通過高考,他獲得了上大學深造的機會,雖然不是自己夢想中的大學,雖然志愿是由父母包辦,雖然大學不是最好的大學,但代注恒感激它,也非常珍視那個機會,還非常熱愛這個留下了他4年身影的地方。
中考是代注恒人生中的一次最關鍵失敗,沒有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甚至沒有考出基本水平,最后甚至被迫動用了父親的關系才能到稍微次于最好的高中的學校去讀高中。
小學升學考試,那個時候沒有什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也是要靠自己去考才能就讀的,小考是代注恒相對值得驕傲的考試,因為他幸運的考上了當時最好的初中。
不過不論是小考、中考、高考,代注恒都沒有考出自己的水平,他不是個考試幸運兒,不是個善于考試的人。不過小考差強人意、中考丟人現眼、高考則是一塌糊涂,總趨勢是下滑,越是重要的考試,代注恒就越不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這也成為“考試失敗者”的一種人生悲哀。
代注恒清楚,雖然自己讀書的小學是田安市城區里最好的小學之一,讀書的初中是全市最好的初中,讀書的高中是僅次于最好的高中的高中,讀書的大學是省內中等偏上的大學。
對一些人來說,這樣的歷程已經算得上不錯了,可代注恒心有不甘,他清楚的知道,包括他的班主任和好朋友也都知道,他沒能在任何一次重要的關鍵的考試中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要不然,他的人生道路肯定有不一樣的發展軌跡。喜歡他的教師和母親所在科研機構的高級知識分子和父親所在單位的同事都曾經感到惋惜。不喜歡他的教師則覺得他是個很偏激很固執的人,結果只能是咎由自取。
社會中,有一種幸運兒,他們總是能在考試中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甚至超水平發揮,從而獲得競爭的有力資源和有力位置。這樣的人,代注恒的同學中和身邊的朋友中就有,代注恒稱他們為“考試幸運星”,他把自己這類總是不能利用考試獲得真正與實力與能力對應的機會和資源的人稱為“考試掃把星”。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代注恒并不像其他教師一樣非常重視考試,他只是把考試當成一種過程,一種工具。
對于考試來說,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現在社會甚至古代社會都充斥著各種形式的考試。在遙遠的中國古代,至少從漢朝開始,考試這種選拔、甄別、區分人群的方式出現在歷史文獻中,在古代西方的文明搖籃希臘和羅馬,也產生過類似于考試式的制度,只不過遠遠不如近現代的考試制度和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代注恒認為,考試只能解決最簡單的問題,既不能解決真實的問題,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一個人的全部能力和各種技能并不能完全通過考試來展現,甚至有些能力和行為根本就無法用簡單的考試來衡量,不如道德水準、仁義、誠信、情感等。
就算能在考試中能夠把所有的題目做好做正確得到高分,也僅僅只是能做對題目而已,考試的范圍有限,有偶然性,沒有出現在考卷中的內容非常之多,僅僅憑借考試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再加上就算把題目做得相當完美,也不代表具有了相應的應用能力,高分低能的現象是考試制度弊端的一個重要表現。
代注恒高舉“教育不是考試、教學不是為了考試”的旗幟來到龍高實驗自己的夢想。
在傳統的與社會脫節的JYZD大環境中,考試、分數是學校的一切中心,就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一樣,21世紀初的ZGJY,仍然堅持著“一切以考試分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思路。
天天都提“素質教育”,但是代注恒卻總是看不見摸不著,“素質教育”就好像是有識之士的白日夢一樣,也好像“GCZY遠大理想”一樣,遙遙無期。這個社會上還有多少人是真正堅定的相信GCZY,愿意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這個社會又有多少人相信我們搞了30年的教育改革是走在一條完全正確的道路之上,看看社會就知道。
日本和印度媒體當然不會給我們面子,而且只會夸大其詞的宣揚我們的缺點,于是他們的媒體中出現了“ZGR道德淪喪”和“ZGR物質跑得太快,靈魂跑掉了”的提法。
捫心自問,就算沒到道德淪喪的境地,也起碼到了道德滑坡的險境。就算沒有靈魂跑掉了,三魂七魄到底還剩下多少魂魄?
JYGG存在嚴重問題其實就是社會出現這些問題的一個重大的原因。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到底需要什么教育,見仁見智,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維度都不可能完全一樣。
如果教育不但與社會發展完全脫離,而且還成為社會發展不健康方面的助推器,那是一種災難。不但是國家民族的災難,有可能也會城市世界性的災難。如果教育不走正軌,那么錯誤的將無限放大,甚至禍害千年。
俗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前人砍樹,后人遭殃”。教育是大事,教育栽樹,社會乘涼;教育毀林,社會遭殃。
任何一種制度和政策都一定有人受益,有人受損,也就一定有人支持,有人反對。社會發展是一種動態,沒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只有如何做到更好,接近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