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傳奇史
- 郭英德
- 1017字
- 2020-02-18 17:48:32
第一節 舉國如狂的劇壇風氣
從萬歷年間開始,文人士大夫大多把戲曲活動視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如癡如狂地創作戲曲,演出戲曲,欣賞戲曲。
當時,有一大批文人士大夫投身于戲曲創作中,操觚染翰,賣弄才華。時人說:
近世士大夫,去位而巷處,多好度曲。注1
注1齊愨:《癡符序》,陳與郊:《櫻桃夢》傳奇卷首,《古本戲曲叢刊二集》影印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海昌陳氏原刻本。序文作于萬歷三十二年(1604)。
年來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習文墨者,動輒編一傳奇。
今則自縉紳、青襟,以迨山人、墨客,染翰為新聲者,不可勝記。
創作隊伍人數的擴大,鮮明地標志著這時戲曲文體已經同詩文等傳統文體一樣,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普遍青睞,成為他們表達主體精神、抒發個人情感的文學藝術樣式。
萬歷年間的一般官僚士大夫,往往把度曲填詞看作是風雅之舉,沈德符說:
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樂,以其聰明寄之剩技。吳中縉紳留意音律,如太倉張工部新、吳江沈吏部璟、無錫吳進士澄,俱工度曲,每廣座命伎,即老優名倡俱皇遽失措,真不減江東公瑾。
這里雖然也不乏官場失意的精神寄托,然而更多的卻是附庸風雅的浪漫情思。例如,萬歷間刑部左侍郎陳瓚,致仕后歸故鄉獻縣(今屬河北),尤“喜串戲”,居然在家“素服角帶串《十朋祭江》”;崇禎間進士王厈,一日赴岳父家酒宴,“酒半忽起”,竟然“入優舍,裝巾幗如婦人,登場歌旦曲二闋而去”
。
再進一步看,官僚士大夫的征歌選舞,無非是一種在風雅情趣裝潢點綴下的淫靡生活。屠隆說:
余見士大夫居鄉,豪腴侈心不已。日求田問舍,放債取息,奔走有司,侵削里闬。廣亭榭,置器玩,多僮奴,飾歌舞。
可見,士大夫或兼并土地,或貪贓枉法,用剝削和攫奪來的財富盡情享樂,奢侈淫靡,“飾歌舞”便是他們淫靡生活的一部分。
明末南北兩京和江南地區一些官僚士大夫對昆劇的愛好,幾乎達到瘋狂的程度,置備家班,宴飲觀劇,成為他們淫靡生活的重要內容。有些人甚至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終年宴飲觀劇。就在清兵進入北京,揮師南下之際,江南官僚士大夫仍然一如既往,飲宴觀劇,“清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內”。尤其是南京,“秦淮燈火不絕,歌舞之聲相聞”
。
在官僚士大夫的表率倡導下,明代末年,“不問貴游子弟,庠序名流,甘與俳優下賤為伍,群飲酣歌,俾晝作夜,此吳越間極澆極陋之俗也。而士大夫恬不為怪,以為此魏晉之遺風耳”。戲曲活動已成為由文人士大夫領導潮流的一種全社會性的文化活動。因此,傳奇戲曲徹底的文人化,便成為這一時期的突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