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沒有時間,只是因為不重要

善于管理時間的人,往往有著強烈的自我驅動力。正是這種自我驅動力,令他們在對待一件事時有著強烈的專注力。

1.你不僅要看上去很努力,還要規劃加持

我接觸過三個人,這三個人都挺努力,都給自己定了目標。第一個姑娘希望能夠考上夢寐以求的名校研究生。第二個姑娘希望一年之內減肥20斤。第三個小伙希望能夠追到自己喜歡的姑娘。

三個人為了自己的目標都各自努力著。

想考研究生的姑娘,每到周末很早就去圖書館占座學習,很晚才會回到宿舍休息。有的時候回到宿舍,還會繼續學習到很晚,看著日漸消瘦的她,我真的覺得她非常努力。但是一次聽她同寢室的人說,她晚上開夜車,白天去圖書館幾乎都在睡覺。雖然她看上去努力在實現自己的目標,可是最終還是沒有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

想減肥的姑娘,宿舍床旁邊,寫滿了減肥的口號,微信頭像也換成了:不瘦20斤不換。她減肥剛開始非常痛苦,拼命運動,拒絕全部零食。但是每當站在體重秤前,看著自己的體重,僅僅減少了一點點,她就滿腹委屈。后來聽說每次餓了就偷偷打開飽腹的膨化食品,有人勸她說不是要減肥嗎,少吃點那些垃圾東西。她說先吃飽了再減。

想追求姑娘的男孩兒,自打定下了目標后,就開始發起各種猛烈的攻勢,當姑娘漸漸對他產生好感,準備接受他的時候,卻因為一次小事,姑娘徹底失望了。一次姑娘來例假,說肚子很不舒服,男孩卻在電腦前瘋狂地玩著游戲,僅發了一句“多喝熱水”。最終女孩兒拒絕了男孩兒的追求。男孩兒一直不明白,我已經非常努力了,為什么還不接受我。

三個人同時失敗,都是因為看起來很努力,卻未曾真的努力??佳械墓媚?,晚上不睡覺開夜車,白天大好時光卻睡覺,在別人看起來是很努力,其實這是本末倒置。想減肥的姑娘,口號喊得響,各種拼命減肥,確敵不過自己的慣性。追求姑娘的男孩兒,以為很努力地在關心姑娘,其實只不過是自己自私下裝裝樣子而已。

有些人只是看上去非常努力,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利用自己的時間。但是有些人已經確實很努力,為什么依然取得不了成就呢?

美國經濟學家穆來納森和心理學家沙菲爾發現:窮人之所以越來越窮,并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相反,他們非常辛苦。但他們努力的方向很成問題:他們只是機械地重復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而對于哪個階段應該把握什么樣的重點,卻沒有任何選擇和思考。正如流水線上的工人,他們幾乎一天24小時都在干活,但這只是重復性的勞動,這樣的努力并不能真正為他們帶來財富。

念書時,我們總會遇到這種人,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努力上進,但是成績卻始終平平;進入職場,我們也會看到,每個公司都有玩命加班的人,但是他們除了經驗疊加,對工作并沒有質的提升。

我朋友的一個學生非常勤奮,但成績一直不太好。為了敦促自己努力,他為自己制訂了一份詳細的學習計劃。這份學習計劃從早安排到晚,幾乎沒有空余時間和彈性空間。

我告訴他,這份學習計劃應該適當調整,至少要留出充分的時間來思考總結,對自己這一天的學習內容進行復盤,然后總結計劃第二天應該做的事情,他卻沒按我說的做。果然,沒過多久,他就堅持不下去了。

我再次告訴他:人不是機器,我們需要對自我進行管理。我們應該認知自己擅長的部分,對這個部分要重點規劃、重點管理,其余時間處理一些次要的事情。

時間管理的第一步,不是要一口氣吃個胖子,而是要厘清主次,知道我們最擅長什么,再集中精力向這個方向努力。

時間管理的第二步,是在厘清自己需要什么之后,留出專門的時間思考總結,讓自己在前一步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有所進步。

這和大部分所謂努力的人秉持的觀點不太一樣。那些恨不得把一天24小時都用上的人并沒有真正做到管理時間,而是出于一種懶惰的心態,不愿意思考自己的人生,不愿意觀察自己面對的世界,只是妄圖用機械地重復來減輕自己的焦慮感,我們要有效的思考才能夠避免無效的努力。

要知道,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是需要深度思考,并且進行長期規劃的。

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們找了一些青年樣本。其中27%的人沒有人生規劃,60%的人有非常模糊的人生規劃,10%的人有短期規劃,只有3%的人有長期規劃。

二十五年之后,那些對自己人生有長遠規劃的孩子,幾乎都成了社會頂尖人士;有短期規劃的都成了中產階級,例如醫生、律師等;有模糊規劃的人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自己本身沒有太高的社會地位,但又特別希望孩子有出息,代替自己完成人生目標和人生理想;完全沒有規劃的人成了社會最底層,整日怨天尤人。

那些做著大量機械重復工作而沒有實質性效果的人,他們沒有用腦,也沒有用心,所以不會產生顯著效果。

時間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時間也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用這24小時創造出數倍的價值,有的人卻用這24小時走完了一天的過場。

他們之所以沒有成功,并不是他們不夠努力,而是沒有花時間來思考自己未來究竟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有一個清晰的長遠規劃,就能夠對你的未來形成很好的加持。

所謂的人生規劃真的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復雜,并不是讓我們設定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然后為這個目標劃定一條路線,照著這個路線走就是人生規劃。其實這樣的路線幾乎是不存在的。

那什么是規劃呢?就是認準一個大方向,然后基于這個大方向,選擇當下對自己最有益的事情去做。

我們個人發展學會職業精英研修班一位叫祥子的學員,他的故事就非常勵志。

祥子家庭環境不好,??茮]讀完就不得不出來打工。剛來到廣州時什么也不會,他只能選擇送快遞。

祥子通過添加微信向個人發展學會職業輔導師進行求助,希望輔導師給他一個清晰的規劃。他只知道自己不能一輩子送快遞,可是他能干什么,職業世界又有什么,對此他幾乎一無所知。

后來在職業輔導師的幫助和引導下,他開始一步步行動起來。

經過探索,他覺得程序員的工作體面,又相對較為了解,因為他總給一家公司的程序員們送外賣。一來二去他和很多程序員混成了熟人,于是找機會請他們吃了頓飯,讓他們幫忙推薦幾本書。此外,他還報了線上課程進行學習,每周一有時間他就去這家公司向人請教代碼。

剛開始他的程序寫得不好,有些程序員就看他笑話,嘴上說“干得好”,其實是半嘲諷半搪塞。后來時間一天天過去,他編的程序竟然能實現一些功能了。輔導師鼓勵他一邊學習一邊投簡歷,可是簡歷基本上都石沉大海,但是他沒有放棄。

直到某天,那家公司一個程序員離職,老板不肯出高價招人,而找來的應屆畢業生都過不了測試。這時老板想到了他,讓他來做測試題試試,萬萬沒想到,他全都做出來了,就這樣他被順利錄用。

當時那家老板開的條件確實苛刻,月薪才4000元,做六休一,也沒有五險一金。面對待遇,祥子很猶豫,畢竟他送快遞一個月也有八九千元。但是輔導師堅定了他的信心,畢竟對祥子來說,這是一份正式的程序員工作,是一個新的開始。簡歷上有了相關工作經歷,他以后再找工作就不難了。

后來祥子做了一年多的程序員,表現很好,最近正打算轉崗做產品經理。

祥子的故事很典型,他會規劃自己的人生,懂得選擇最重要的事情,并且一以貫之。他知道通過努力,用一個選擇來換下一個更好的選擇,其實厲害的人都是這么一步步走過來的。

2.行動前思考,別讓時間辜負了你的努力

你或許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子睿和明洋同入職場,領導安排他們去市場上看看土豆的價格。子睿將土豆的價格如實匯報給領導,而明洋則思考了三步以上,他不僅洽談了土豆價格,還貨比三家,最后選了一家性價比最高的銷售人員,將其帶回來與領導面談。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優秀者的一個側面——真正優秀的人才在做事前,更習慣分析和思考,走一步能看三步。他們善于給問題找答案,又懂得總結規律,舉一反三,所以一次能解決好幾件事。我常常說一句話,一個人在思維上走得越深,在行動上走得越穩。

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從學校開始就習慣被老師安排學習路徑,進入職場,他們又被上級要求完成各種任務。他們很少自己動腦思考,也很少主動尋求自己想要干的事情。他們的人生很被動,只能是亦步亦趨地跟著別人的指揮棒走。

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發現,自己累得像條狗,卻又什么都沒做好。技能上沒有提升,工作中也沒有晉升的可能性,最多只能算是個熟練的打雜工。

優秀者則不同。他們行動前往往更善于思考,同樣24小時,他們的時間利用率要比普通人高得多。

他們深度理解了學習這件事。同時,他們的學習節奏由自己掌控,在單位時間內妥善配比學習的內容,絕不等老師指派。

其實,我剛參加工作時,內心也非常排斥自己動腦,現在想來知道這是什么原因了。因為思考不僅很累,而且思考之后的結果也不一定正確,這樣反而不如不思考,這是很多職場人不愛思考的原因。

當時的我只是等待別人給我資源,為我指派任務,而在等待過程中,如果別人沒有新任務給我,時間基本就被我浪費蹉跎掉。

然而,我的上司卻總能很快從項目中找到核心點,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并提出解決方案。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后來,我開始模擬上司思考和觀察問題的方式,變被動為主動。

通過對她的模仿和觀察,我發現,她在行動之前,會將各方面問題先深度思考一遍,同時,對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做了預估,還列出了備選方案。并且,對未來需要達到的目標,她也會提前做出計劃。

為了向她學習,我也開始試著提高自己的時間利用率。

首先,在單位時間內,我盡量把自己能做到的任務做到最好,考慮周全,避免重復修改浪費時間。其次,我會每個月為自己制定一個工作目標和學習計劃,有意識地收集這方面的信息。最后,清晰地認知到自己的問題,并帶著解決這些問題的目的再去學習工作。

變被動為主動后,我發現工作中自己能解決的難題越來越多,工作起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通過主動參與,我開始知道工作的關鍵節點在哪里,不但績效明顯提升,還緩解了工作中的壓力。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兩個做公眾號的朋友。

他們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寫作。不同的是,一個朋友越寫粉絲越多,而另一個朋友卻越寫越沒勁,越來越沒有人看。寫到后來,第二個朋友自己也寫不下去了。

其實,他們的勤奮度并沒有什么區別。造成這樣的差異,主要問題是出在他們對公號的理解程度上。對于那個業績好的朋友而言,他并非盲目地埋頭苦寫,而是在調查了大量的公眾號之后,確定了自己的公眾號定位,理解了公眾號用戶的主要閱讀方向,進而有針對性地打造他們需要的選題。而另一個朋友并未做市場調研和統籌規劃,只是盲目地寫一些自己當下的感悟以及對某個事件的理解而已。

他只是做了“寫”這件事,并沒有進行寫作前的準備和思考。其實,公眾號作為一種媒體,受眾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真正的優秀者,善于做戰前思考。他們會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鉆研,同時全力投入,因此在單位時間內,他們的效率會比普通人高很多。其實有效的思考真的沒有多難,無非就是認真回答這樣幾個問題:這件事還有沒有更好的做法?誰可能知道更好的方法?別人會怎么看待我正在做的事情,高手會提出什么樣的意見呢?

影響一個人學習效率的地方就在于此。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一個方向,就像不停地在大腦拓寬思維跑道一樣,到最后你會發現,隨著跑道的加寬,在處理同類事物時,你的思維只會越來越敏捷。而那些等待別人指示,自己從不動腦思考的人,只能做一些機械運動。這種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提升的空間太小,不能為自己帶來突破性的進步。

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感到自己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被蹉跎掉,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沒有創造性思維,不能一次又一次地自我突破。做事情前不愿意思考和分析的人,浪費了時間,辜負了自己的努力。久而久之,他們將不愿意面對陌生的、需要投入學習和耗費腦力又擔風險的事,從而失掉自己探索世界的主動性。

無論在學校還是在職場,那些真正優秀的人,總是先思后行,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都有很強的掌控感。他們去成長、探索,愿意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刀刃上,他們是解決關鍵問題的人。如何在開展有效行動之前進行思考呢?很多人會做計劃,但又覺得計劃趕不上變化,其實你的計劃里面并沒有包含變化。如果你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遇到了阻礙該怎么辦呢?我經常用woop原則處理。為了讓自己能夠完成一些事情,我們經常會給自己制定計劃,但也很容易輕易放棄,因為我們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大多只有一個籠統的概念和想法,并沒有想過執行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該怎么辦。woop原則就是在我們的大腦中提前植入一個程序,在做事情之前就先設計好遇到阻礙時的解決方案。

什么是woop原則呢?它其實就是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這四個單詞對應的中文意思分別是:W:愿望,做一件事情的期待;O:結果,這件事最好的結果是什么;O:障礙,做這件事遇到的障礙是什么,P:計劃,遇到障礙后的計劃是什么。這個原則最后的兩個字母O和P其實就是“如果……就……”的意思,就是“意外執行指令”,讓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能持續進行下去。

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我們如何使用woop原則?

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偷懶,拖延癥泛濫,這時候你就可以在做這件事情之前提前設計好“如果……就……”的機制。比如有時候我回到家,本來是想讓自己再工作一會兒,但有時候實在不想工作,這時我會拿出之前準備好的機制應對:“如果我回家不想工作,我就看看最近買的新書”。有了這條“意外執行指令”,我通常就會看書,而不是看劇或者刷抖音。再比如在執行計劃的時候,臨時遇到障礙,類似本來這周要完成方案,但是由于事情多我沒有完成,這時,我也會啟動“如果……就……”的機制。如果沒有完成,我就主動和相關同事溝通,告知他們我的完成時間,這樣就不會做事不了了之了。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是那些用大腦控制行為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心懷遠大目標,想要成為某方面專精的高手,卻總是不得其門。他們受挫之后就選擇回避,此后的時間只是重復過去熟悉的路徑,很少再去探索新的領域。

時間公平的地方就在于此。我們可以欺騙生活,但是無法欺騙自己。在同樣的時間里,我們克服了多少困難,解決了多少問題,我們就能有多大的成就。

所以,當你覺得時間辜負了你的努力時,可以停下來看看,認真思考一下,你對時間的利用率怎么樣。在同樣的時間里,你是在重復自我,還是在攻克難關呢?

3.發現內驅力,不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

我的一位學員楊楊大學畢業后,順利進入一家國企從事建筑設計工作。從最開始的實習生熬到了如今的老員工,還提了部門主管。雖然薪水比之前多了數倍,但她還是希望能夠繼續晉升。

然而,隨著公司高端人才的引進,部門來了一位資歷不錯的工程師,人很年輕,喝過洋墨水,很多新技術傍身,一入職就和她平起平坐。因為部門經理面臨退休,他們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白熱化。原本十拿九穩的升職,如今卻讓她倍感壓力。尤其對方還承攬了很多的新項目,讓她更加明顯地感到事業進入了瓶頸期。

可是,從無名小輩到如今身居高位,楊楊早已過了黃金學習期。再加上對手來勢洶洶,接連幾個項目都特別出彩,反而是楊楊這些年身居管理層,不在一線,專業技能落下了許多。多年的安逸習慣養成了她四平八穩的官僚作風,工作不求出彩,但求無過,這樣使她處處落于下風,逐漸被對手碾壓。公司高層對她很是不滿,頻頻對新人拋橄欖枝。

對此,楊楊著實恐慌。年近四十的她不得不重新開始考慮學習新技術,比如英語。然而,丟棄了多年英語的她一看到單詞就頭疼,短短一篇國外論文,光是專業單詞就夠她查半天,更別說理解研究了。所以,她沒堅持多久就把學習新技能的事情擱置了。

后來,她考慮到自己多年來從事管理工作,或許可以劍走偏鋒,提升管理能力,搏一搏運氣。于是,她買來大量管理精品課和書,可是看不了幾頁,就又昏昏欲睡了。而且遇到新名詞和新理論時,她又常常拉不下臉請教別人,問題全都不了了之??梢哉f,這次的學習提升不但沒起任何作用,反而因為憂慮,常常讓她焦躁不安。

工作五六年,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激情磨滅,臆想中的薪資待遇也遙遙無期。就在你糾結跳槽還是自我提升時,你突然發現自己學習能力退化,或者堅持不了幾天就又喪失了學習的動力。

尤其當你看到周圍同事都在聊天、刷抖音時,你又忍不住寬慰自己:算了吧,明天再學,反正現在死活看不下去!于是,時光就這樣在你不寬的指縫里慢慢溜走,你也終于從曾經的五好青年混成了如今的油膩中年。

楊楊的困擾,其實也是大部分職場老員工的心聲。剛入職場,作為菜鳥的你信心滿滿,不管做什么都會努力向前沖。因為在你的潛意識里,如果不好好學習,努力掌握必需的技能,就意味著丟掉飯碗,下個月的房租就會沒有著落。強大的求生本能是你的驅動力,驅使你全力以赴地完成哪怕艱巨如山的工作。比如遇到難題,你會主動請教,積極翻閱資料,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

有了剛性需求,你就會有極大的勇氣披荊斬棘,平穩渡過實習期。所以,職場新人往往不存在這個困擾。反而是那些有了一定地位資歷,生活平穩,且工作了幾年的“老鳥”會因為安逸喪失原有的內驅力。

何為內驅力?簡而言之,就是內心驅動自己一定要采取行動的力量。就像災難片里的死亡威脅和饑餓威脅,你不努力,就要被淘汰;你跑得慢,就只能被怪物所吞噬。有了求生渴望,你才會在生死關頭爆發出驚人的戰斗力,這就是一個人原始的內驅力。

那么,強大的內驅力從何而來?我們看了那么多名人傳記、經典語錄,常常被他們堅韌不拔的頑強和持之以恒的堅持所折服。我們震驚于他們強大的自律、堅持,卻忽略了他們最關鍵的內因——內驅力。

這些內驅力可以來自原生環境、興趣愛好,也可以是性格使然。這也是貧民學子往往比家境優渥的子弟更刻苦的原因:他們面臨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改變命運,擺脫貧窮,進而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可如果原本惡劣的生存環境在經過幾年的奮斗之后,發生了一些變化,促使你奮斗的原始內驅力有所減弱,很多人就會出現懈怠及迷茫的情況。一旦危機來臨,馬上面臨的就是被淘汰或被邊緣化。

善于管理時間的人,往往就有著強烈的自我驅動力。正是這種自我驅動力,令他們在對待一件事時有著強烈的專注力。他們從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他們的內驅力促使他們只專注于重要的事。

在團隊里,核心的人員是一個隊伍的主心骨,他們永遠知道出了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永遠可以想到新辦法,就像一個自發光體。

他們熱愛工作,有著強烈的內驅力,促使他們對奮斗保持著長久的激情。

內驅力從哪里來?其實恐懼和期待都能帶來內驅力,但是長久的內驅力還是來自期待??謶之吘故窍麡O的,它會隨著行動以及環境的改變而減弱,但是期待卻不會。當我們期待更好的生活,期待更有趣的體驗,期待更完美的作品時,則會有無窮的動力。

你之所以做不好一件事,不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努力,所以,你工作了那么久,一直默默無聞,不被領導重視,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并沒有思考過這個工作最令你感興趣的地方在哪里、你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生活、還有哪些是你可以改進的地方。

狼性文化是華為非常推崇的團隊精神。因為狼的嗅覺靈敏,作戰不屈不撓,不僅對自己狠,對敵人也狠。尤其在團隊作戰中非常兇悍,很適合企業團隊協作。華為的狼性文化永遠不會使自己過時。而作為一個合格的職場人,不僅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不被安逸的現狀所局限,還要隨時隨地更新軟硬件,讓自己時刻處于被喚醒的狀態,枕戈待旦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當你蓄滿了這樣充滿生機的內驅力,不論做什么都會給自己一個堅持的理由。即使再苦,也會咬著牙走完全程。

半途而廢或是淺嘗輒止,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缺乏內驅力。所以你才會迷失在安逸的舒適圈,找不到未來的出路。

環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于改變自己。消極的人被環境控制,而積極的人卻善于改變自己控制環境。只有發現自己強大的內驅力,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的出路,懂得揚長避短的人,才是時間真正的朋友。

4.提高效能,必須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一位常年做一線操作工的職業精英研修班學員阿樂很苦惱:“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天天噪音,油污。我喜歡管理類工作,可是我的學歷只是專科,在看中學歷的國企,我根本沒有施展的機會。我想到外面去闖闖,可我的家人不同意,他們覺得國企穩定。我卻覺得這樣的環境是溫水煮青蛙,不利于以后的發展。我現在特別迷茫,不知道該怎么做。”

阿樂知道自己硬性條件不足,利用業余時間報考網絡本科,并順利拿到了畢業證。在此期間,他自學辦公軟件和PPT等知識。可是他依然無法改變現狀,常常對未來感到迷茫和惶恐,雖然目前備考在職MBA,但他仍然不知道這個證書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

阿樂的情況也是大部分職場人的心聲:我不是沒有目標,也不是沒有付諸行動,可為什么學習了那么多知識和技能,卻依然沒有用武之地呢?

迷茫是當下很多職場人提到職業規劃時頻繁使用的詞匯。在職場中,很多人時常會感到迷茫,原因就是對現狀不滿意——渴望得到公司重用、升職加薪等。有的人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通過各種渠道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然而,當他堅持一段時間后,發現依然改變不了現狀,就會更加迷茫。

為什么迷茫?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未來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想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提高能效,就必須知道這個前提。

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突破,首先就要找準定位,我想成為哪種人?從事哪項具體的工作?從事這些工作需要哪些專業技能?然后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性地去學習。當然,最重要的是先要有一個明確的規劃,然后才是付諸行動。

所以,阿樂目前的困境不是讀MBA就能解決的,他需要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目標,找準未來人生的定位。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開始。接下來,他要做的不是去讀MBA,而是要找一份類似的相關工作,或者助理,甚至是實習生。通過具體的職業體驗,縮短通往目標的時間,為管理崗位做晉升的勢能儲備,一步一步逐級量化提升。

我的一位前同事,剛入職時做的是文員工作。她大學畢業后,在國企做了一年操作工,后因為結婚生孩子,不想再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于是跳槽。

記得剛入職時,她曾私下對我說,其實,她最想應聘的是生產部經理??墒牵运壳暗膶W歷和資歷,根本沒有可能性。所以她打算先做一名辦公室文員,走“曲線救國”路線。

“生產經理和辦公室文員之間的差別可是很大的?你不怕耽誤了,沒有機會嗎?”

“事在人為,公司不是有晉升機制嘛!而且我也不是一步到位,下一步是做生產計劃員,這樣不就離我的目標更近了?!?

果然,第一年由于生產系統人事變動,公司開展內部競聘,她如愿進入生產部做了計劃員。

當我恭喜她達成心愿時,她信心滿滿地告訴我:“哪里?這才只是一小步,你知道我的終極目標是生產部經理。不過在此之前,我的下一步目標就是計劃主管。等我把生產系統的情況全盤掌握了,就可以達成我的終極目標了?!?

就這樣,我們一起共事七年。從入職到如今,我還是一名基層技術人員,而她早已達成夙愿,成為雷厲風行的生產部經理,主抓生產的全面工作了。

在職場中,這樣的職業訴求還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夠落實到位并超出預想的職員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還只停留在抱怨階段,只有一小部分知道未來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了解到自己的短板,愿意通過學習去提升。大部分人苦于沒有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訴求,只能頭腦發熱地東一斧頭,西一榔頭??吹絼e人都在學PPT,考建造師,自己明明沒有這方面需求,卻也跟著湊熱鬧。知識倒是學了不少,但都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統,根本無濟于事。

一場沒有目的的旅行,就像緣木求魚,不得要領。而高效率的時間管理,就是對于自我的管理。要想達成自己所想要的生活,具體該怎么做呢?

首先,要結合實際,明白自己未來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根據自己的心理訴求和意愿,樹立明確的目標。

其次,積極主動地搜集資料,全面系統地了解達到目標所要具備的能力和知識儲備。

最后,將具體的目標逐級分化,細化到日常的每一個時間安排,明確到下一步應該做什么,不做什么,摒棄干擾項,集中時間才能達成所愿。

高效率的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為之努力奮斗。而大多數處于迷茫的職場人,很多時候恰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更別提會為了一個目標為之奮斗了。

有了目標,才知道往哪個方向努力。馬云曾在一次演講中說過,創業前要想清楚兩個問題,第一,你想干什么,不是你父母讓你干什么,不是你同事讓你干什么,也不是因為別人在干什么,而是你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第二,你需要干什么,想清楚要干什么的時候,你要想清楚,我該干什么,而不是我能干什么。怎樣幫助自己找到目標呢?我在職業精英研修班里曾經幫助過一位學員,她因為家庭和成長經歷的原因,長期非常自卑。生于普通的家庭,就讀一般的???,在不知名的公司,做著基礎的財務工作。在她入學時的學籍信息表里,因為從小到大都沒有什么值得夸獎的事情,所以她一件也沒有寫。

我給了她幾個可行的方法,這是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馬斯洛說的:

全身心地去獻身事業,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把它做好。即使最終沒有一直堅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聽從自己內心,全身心讓自己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自我的成長。

對自己真誠,不自欺,不欺人,不裝模作樣,將內心的想法和自己的行動統一。想去做就去嘗試,不想做就暫停,順從自己的內心。

從小事做起,如果你感到迷茫和無助,只要你從小處做起,一點點嘗試做你自己,你最終會走向創造性的人生之路。相反,如果你每次都委屈自己,強迫自己,那你就會在自責和恐懼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累。

馬斯洛講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堅決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聽從自己的內心,哪怕最終失敗也不重要,從小事開始,找到為自己的人生創造的動力。

所以,不管你身處職場還是自主創業,沒有目標的航行最可怕,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會是什么樣子。你對未來的規劃越形象,形象到做什么樣的職位、在什么樣的辦公室辦公、有什么樣的工作安排,那么你距離你的目標就越清晰,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將時間效用最大化,做更多有意義的事,盡早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5.擺脫拖沓,“做完”比“做好”更重要

公司突然接到了一個大項目,任務重,時間緊,領導火速安排,第一時間把任務分派下去。

可是,下班之前,干活利索的同事很快就能交作業了,而那些做事拖拉的人,仍然還在苦苦加班。

問及原因,她還頗為苦惱,“好多東西我不敢確定,總覺得方案不完美,這些東西都需要領導拍板。我現在還在查資料,不知道有沒有這種先例,所以,推進比較慢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這位同事的勤懇踏實以及業務能力有目共睹,不怕苦,不怕累,愿意多干活,有過承擔重大項目的經驗和資歷,但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拖拉拉。倒不是她能力不行,而是膽子小,不敢做決斷。所以,別人一天能干完的活,到她手里往往都要拖上兩三天,直到領導實在催促得不行的時候,她才會匆匆選取一個方案上交。

曾經,因為她這種情況耽誤項目進度,科室主任找她談過話,讓她做事不要總是怕出錯,適當把步子放大一點,更有利于自己成長,也能更適應公司的節奏。然而,談話對她貌似并沒有起到顯著效果。大家忙完成手頭工作時,只有她的案頭仍然堆積如山。到最后,為了不影響項目整體進度,大家不得不幫她分擔,一起加班加點。

做事拖拉的人,無外乎有這樣幾類:一類做事畏首畏尾,害怕被人嘲笑,對自己沒有信心;一類是為了對抗工作壓力,養成長期辦事拖拖拉拉;另一類出于畏難心理,且沒有相關知識背景。當然,還有另外一種人,他有能力,也不自卑,但想得多做得少,常常嘴上說得天花亂墜,卻從未付諸行動。

同事遇到的工作瓶頸,還是“完美主義”從中作祟。他們的時間,常常就在猶豫之中流逝了。

小徐是一名婚紗影樓的修圖師,從業多年,擁有很豐富的經驗。工作中也很擅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且他為人熱心,愿意幫助新人,在團隊中常能提出不錯的想法和建議,實施起來卓有成效。

對于自己的未來和職業規劃,小徐也十分清晰,他希望從事健康管理工作。他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和養生會越來越看重,這應當是未來職業發展的前景。他的不少想法非常前瞻精彩,常常聽得人熱血沸騰、激情澎湃。可是,當你問他實施得如何時,他卻總是很不好意思地笑:“為了實現目標,我報了很多大咖的課,不過卻總是沒時間看?!?

“為什么?聽聽大師的課,不是挺好的嗎?”

“白天工作忙,晚上還要帶孩子,等孩子睡了,趕緊抽空看一眼,可是又因為太累趴著就睡著了?!?

想法太多,卻總是想得多做得少,是很多人的通病。

手頭接到一個新項目,你的各種想法蜂擁而至,睡個覺都心潮澎湃,忍不住為自己精妙絕倫的大膽設想拍案叫絕。然而,等到你真正動手實施時,才發現這個不現實,那個條件不允許,挑來挑去,竟沒一個合用的?;四敲撮L時間,你居然一點進度也沒有。最后,不僅延誤了交期,你連一個普通像樣的方案也拿不出手。為什么會這樣呢?

追本溯源,還是因為我們不懂得選擇性放棄的道理。我們潛意識中很難接受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實,總覺得自己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能做好。

此外,我們常常對自我認知不太清晰,總認為不把一件事做到完美,就拿不出手。

其實,管理時間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執行。

很多人說起別人來頭頭是道,但輪到自己常常會拖延很久,始終不能將答卷上交。有時我們明明具備做好事情的能力,卻因為自我評估過低,即使能出色完成任務,也將其歸結為運氣好及別人的助力加持。這樣的心理暗示過多,會讓我們越來越猶豫,效率越來越低。

如果你大事小情都要早請示晚匯報,就會浪費大量時間,最后還不一定有結果。畏畏縮縮不敢下結論的表現就像職場巨嬰,什么都需要別人拍板,什么都需要別人引導,什么都是領導讓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那么你就隨時有可能被人取代。

擺脫拖沓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樹立“做完”一件事比“做好”一件事要強的理念。

把一件事“做好”和“做完”的差別,就是一個人在時間管理之中心智能力的差別。

在基礎能力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與別人競爭的基礎就是單位時間內執行力的程度。如果執行不到位,暢想得再好也只是空想,不能產生任何價值,那么,時間就會被你浪費掉。

不要小看這個“完成度”,真正有效率的人,不就是因為他們在單位時間內做完了更多的事情嗎?

這個世界并沒有完美的方案。我們先把一件事情做完,再從幾個方案中選取相對完美的那一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事情往前推進一步,才能最終完成任務。

如何能幫助我們做一件事情先完成再完美?我經常用敏捷行動法,這個方法包括兩個要點:“最小可交付”和“持續迭代”。當你面對一項任務的時候,“最小可交付”,就像你需要練習廚藝,先動手做出第一道菜,不要期待這道菜能有多美味,滿足能夠吃的條件就好。然后通過家人朋友的反饋,再“持續迭代”,也就是不斷地學習練出自己的拿手菜。

當我們真正理解這一點,人生才可能發生質的變化,我們對時間的掌控感才會有全新的認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安康市| 九龙县| 台北县| 凤山县| 喀喇| 孙吴县| 芜湖市| 眉山市| 北安市| 略阳县| 论坛| 十堰市| 青铜峡市| 昌吉市| 房产| 当涂县| 溧水县| 巴林右旗| 陇川县| 平顶山市| 灵台县| 蓬安县| 正阳县| 乐至县| 石台县| 唐山市| 汝南县| 阿合奇县| 嘉荫县| 新绛县| 墨竹工卡县| 故城县| 稻城县| 乌兰县| 牡丹江市| 隆昌县| 鹰潭市| 任丘市| 衢州市|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