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評波里斯·斯克爾澤的《果戈理》[37]
- 奧威爾書評全集(上)
- 喬治·奧威爾
- 1287字
- 2020-01-16 16:39:21
無論你對果戈理的了解有多么少——我承認我只知道果戈理寫了《死魂靈》,很多年前讀過——這都是一本有趣的書,因為它讓人了解到文學才華的成長和枯萎。
果戈理是那種一開始的時候非常高產的作家,然后就像種在淺淺的泥土中的植物一樣突然枯萎了。他在普希金的鼓勵下開始創作,一本接一本地寫,幾乎沒有停歇,那幾部諷刺俄國的國民性和體制的作品寫得最好。屠格涅夫[38]認為果戈理的戲劇《欽差大臣》是“迄今為止最具毀滅性(即顛覆性)的作品。”果戈理年紀輕輕就寫出了《死魂靈》的第一部,然后,突然間,他發生了改變。他悔恨自己所做過的一切。他認為(他是非常虔誠的信徒)寫出顛覆性的滑稽作品是褻瀆神明之舉。自此之后,他盡寫一些思想高貴、撫慰人心的書。最重要的是——雖然果戈理以諷刺見長,但他是一個徹底的反動派,認為農奴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很符合他的階級出身。那是以小說作為偽裝的長篇大論的布道,宣揚“奴隸們,要聽你們的主人的話”。《死魂靈》的第一部揭示了最卑劣的人性,第二部則想表明在沙皇體制和東正教的雙重祝福下,人性能夠升華到怎樣的高度。
這個創作計劃徹底失敗了。可以這么說,從果戈理皈依的那一刻起,他不僅失去了幽默才華,更失去了創作能力。在他剩下的生命里,大約有十年之久,他完全枯竭了。他不停地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仰仗朋友的救濟,在一本爛書的迷宮中掙扎,再也寫不出任何東西。他漸漸變成了一個宗教偏執狂,不停地對朋友布道,在狂熱的牧師的命令下進行自我懺悔,有一次甚至到圣地朝圣。《死魂靈》的第二部總是“就要寫出來了”,但一直寫不出來。果戈理在臨終前幾個月將手稿付之一炬。他享年43歲,顯然是死于絕望,而不是什么明確的疾病。在他最后的十年里,除了大部分內容是書信集的《護教書》外,他什么也沒寫出來。
果戈理的問題的本質是什么并不清楚,但斯克爾澤先生將它歸因于情感上的萎靡,或他本人對這件事的察覺。他似乎是性無能,而且更嚴重的是,他是那種無法體驗到激情和真實情感的人。斯克爾澤先生說他不知道情愛的意義。果戈理寫了一本名叫《死魂靈》的書,雖然“魂靈”只是意味著農奴,但這本書的名字很貼切,而他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里面所有的角色不僅粗俗不堪,而且沒有任何精神上的活力——他們都是死去的靈魂。斯克爾澤先生認為果戈理漸漸意識到自己也是一個死去的靈魂,無法領略真正的愛和真正的懺悔——在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作為一個基督徒,他想要活著。他所有的高貴和令人感到心安的情懷都是謊言,而且他知道它們都是謊言,因為他的心沒有得到“救贖”。他在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與命運進行抗爭,嘗試讓自己死去的靈魂復活,但失敗了。這種精神上陷入萎靡,無法采取行動的情況在奉行加爾文主義的國家很普遍。有趣的是,在一個非常正統的東正教信徒的身上它也會起作用。
如果果戈理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或許除了思想上的失敗之外,還得加上可怕的饑餓的故事。但幸運的是,十八世紀的傳統在俄國似乎一直持續到他的時代(1810—1850),有天賦的藝術家可以領救濟金,可以從事閑職。即使如此,他努力想要重新獲得失去的創作能力這個故事以非常清醒和敏銳的方式講述出來,仍讓人覺得心情很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