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行藏象根基
《內經》以人與天地相應整體觀為指導思想,運用五行學說取象比類及推論演繹的方法,按照事物的功能、行為、性質相似及其存在聯系等法則,把天地有關事物和人體臟腑組織進行了有機的聯系,以人體五臟為中心,外應天地五時、五方,內合五腑、五官、五體等,建立人應天地五大運行系統,體現了人與天地相應、人體表里相應的整體觀。《中藏經·生成論》亦指出:“天地有陰陽五行,人有血脈五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臟者,肺肝心腎脾也。”華佗在人與天地相應和道法自然思想指導下,運用五行學說取象比類,結合導引修煉功效體驗,取導引修煉所模仿的虎、鹿、熊、猿、鳥五種代表性的動物動作特征與人體五臟功能特點進行配屬,將此導引模仿動作套路名稱虎、鹿、熊、猿、鳥融入人應天地五大運行系統之中,統一仿生導引套路功法,曰五禽戲。由于漢代將飛禽、走獸統稱為禽,文體活動稱為戲,故名五禽戲。
華佗受五行學說和以五臟為中心的藏象學說的影響,取象比類,選取導引所模仿的5種代表性的動物動作與人體五臟相配,統一仿生導引套路動作,作為防治疾病的系統功法,而編創五禽戲(圖2-1)。豐富了中醫學人應天地五大運行系統的內容,有力地提升了仿生導引修煉的理論基礎,標志著仿生導引套路功法功理的形成,使仿生導引修煉從一般無定式的模仿而形成系統套路,為氣功史上最早記載的系統套路功法,乃氣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圖2-1 “五禽”與天地人五大運行系統配屬關系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