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莊思想影響
華佗與老子、莊子皆生活于渦水之濱,老子思想鑄就了華佗的一生。老子倡導長生久視,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守靜”、“貴柔”、“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等,這不僅對華佗修身立業,也對其編創五禽戲產生了重要影響。五禽戲模仿大地上不同禽獸的自然作息動作,當作導引功法,以活動關節,疏通氣血,防病祛病,正是“道法自然”法則的具體體現。
《老子》不少章節都論及導引行氣,不僅總結汲取了先哲在導引行氣方面的養生成就,自己還是導引行氣的身體力行者;他的守靜、貴柔等觀點的形成即與導引行氣有關。《老子·十章》曰:“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至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其一,“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言導引要以意識統領形氣,形氣依從意識,協調統一。其二,“專氣至柔,能嬰兒乎”言調氣使呼吸細、柔、綿、長,感覺氣息似從遍身毛孔出入,達到胎息境界。其三,“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排除雜念,精神內守,意念入靜。這是老子對導引修煉的方法步驟和目的所做出的精辟概括,也為華佗導引修煉并編創五禽戲提供了借鑒。
《莊子·在宥篇》云:“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是言導引修煉的方法和目的,亦足以給華佗編創五禽戲以啟迪。
華佗模仿5種動物的動作,當作導引功法,動作配合呼吸,排除雜念,精神內守,以意念引領動作與呼吸,其指導思想即源自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