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藥養生基本功
  • 翟華強 賴南沙 王燕平
  • 6666字
  • 2020-02-21 13:18:06

第一節 什么叫中醫藥養生?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內篇。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中醫藥養生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和研究中國傳統的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并用這種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的保健活動。
自古以來,人們把養生的理論和方法叫做“養生之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此處的“道”,就是養生之道。能否健康長壽,不僅在于能否懂得養生之道,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否把養生之道貫徹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歷代養生家由于各自的實踐和體會不同,他們的養生之道在靜神、動形、固精、調氣、食養及藥餌等方面各有側重,各有所長。從學術流派來看,有道家養生、儒家養生、醫家養生、釋家養生和武術家養生之分,他們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養生理論和方法,豐富了養生學的內容。
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養生學吸取各學派之精華,提出了一系列養生原則。如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等,使養生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飲食養生強調食養、食節、食忌、食禁等;藥物保健則注意藥養、藥治、藥忌、藥禁等;傳統的運動養生更是功種繁多,如動功有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保健功等,靜功有放松功、內養功、強壯功、意氣功、真氣運行法等,動靜結合功有空勁功、形神樁等,無論選學那種功法,只要練功得法,持之以恒,都可收到健身防病、益壽延年之效。針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亦都方便易行,效果顯著。諸如此類的方法不僅深受中國人民喜愛,而且遠傳世界各地,為全人類的保健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中醫藥養生繼承了傳統中醫學的理論和古代哲學思想的精華,以“天人相應”和“形神合一”的整體觀為出發點.主張從綜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動。養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動的動靜互涵、平衡協調為基本準則。主張“正氣為本”,提倡“預防為主”,強調辯證思想。要求人們用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覺地、正確地運用養生保健的知識和方法,通過自養自療,提高身體素質和抗衰防病的能力,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一、如何通過傳統中醫理論認識生命?
生命是具有生長、發育活力,并按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過程?!吧㈤L、壯、老、已”,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探索生命的規律,對于中醫藥養生來說,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一)生命的起源
《內經》認為,生命物質是宇宙中的“太虛元氣”,在天、地、日、月、水、火相互作用下,由無生命的物質演變化生出來的。天地之間所以有品類無限多樣的物種,都是物質自己的運動和變化,在時間進行中形成的。《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說:“太虛廖廓,肇基化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就是這個意思。人是最高等的動物,但也不過是“物之一種”,是從萬物群生中分化出來的。所以《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人以天地之氣生”,是說人類生命的起源,源于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于太陽的火和地球的水。太陽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地球的水(凡其所溶解的各種營養物質)是生命形質的原料。有生命的萬物必須依靠天上的太陽和地上的水才能生存,人類當然也不例外。
“四時之法成”,是說人類還要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規律才能發育成長。因為人生天地之間,自然界中的一切運動變化必然會直持或間接地對人體的內環境產生影響,而人體內環境的平衡協調和人體外界環境的整體統一,是人體得以生存的基礎。在正常情況下,通過人體內部的調節可使內環境與外界自然環境為變化相適應,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人的活動違反自然變化的規律,或外界自然環境發生反常的劇變,而人體的調節功能又不能適應時,人體內、外環境的相對平衡都會遭到破壞而產生疾病。這說明“適者生存”,仍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人類只有認識自然,才能更好地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成為自然的主人。
(二)生命的運動形式
《莊子·知北游》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這就是說,生命活動是自然界最根本的物質——氣的聚、散、離、合運動的結果,生命是物質運動的形式。活著的人體,是一個運動變化著的人體。《素問·六微旨大論》進一步指出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這就說明,只有運動,才能化生萬物,宇宙間的一切物質,盡管有大小和生存時間長短的不同,但運動是一致的。
升降出入運動,是人體氣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也是臟腑經絡、陰陽氣血矛盾的基本過程。因此,在生理上人體臟腑經絡的功能活動無不依賴于氣機的升降出入,如肺的宣發與肅降,脾的升清與胃的降濁,心腎的水火相濟,都是氣機升降出入運動的具體體現。在預防疾病方面,同樣要保持人體氣機升降正常,才能抗御邪氣侵犯,免生疾病。
(三)生命的維持和死亡
《素問·生氣通天論》里說:“生之本,本于陰陽”,這就是說,生命的根本,就是陰陽。究其原因,是由于“陽化氣,陰成形”,而生命過程就是不斷地化氣與成形的過程,即有機體同外界進行不斷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的過程?;瘹馀c成形,是生命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兩個對立面是不斷斗爭的,又是統一的?;瘹馀c成形,互為消長;任何一方的太過或不及,均可導致另一方受損。但兩者又結合于生命的統一體內,互相依存,互相轉化。陽氣化為陰精,陰精又化為陽氣,否則“孤陽不生,獨陰不長”。
人之所以有生命,在于構成人體的“氣”具有生命力。人體生命力的強弱、生命的壽夭,就在于元氣的盛衰存在;新陳代謝的生化過程,稱之為氣化生理;生命的現象,本源于氣機的升降出入等等,這都反映出氣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是人體的生命動力。正因為氣是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動力。宋《圣濟總錄》提出:“萬物壯老,由氣盛衰”的觀點,并認為“人之有是形也,因氣而榮,因氣而病”。張景岳則反復強調氣在防病延年中的重大意義,指出氣是人體盛衰壽夭的根本。他說:“蓋以大地萬物皆由氣化;氣存數亦存,氣盡數亦盡,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氣不可不寶,能寶其氣,則延年之道也”。同樣,精、血、津液亦是構成人體及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如《靈樞·經脈》篇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十,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長”,這就說明人體的產生必先從精始,由精而后生成身形五臟、皮肉筋骨脈等。不僅如此,人出生之后,猶賴陰精的充盈,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精者,身之本也”。若陰精充盈,則生命活動旺盛,身健少??;若陰精衰虛,則生命活動減退,早衰多病。
綜上所述,中醫學認識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體內臟腑陰陽氣血為依據的。臟腑陰陽氣血平衡,人體才會健康無病,不易衰老,壽命才能得以延長。這就是《素問·生氣通天論》中“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理論。
二、什么叫天年?
(一)天年的概念
“天年”,是我國古代對人的壽命提出的一個有意義的命題。天年,就是天賦的年壽,即自然壽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養生家、醫家認為在百歲到百二十歲之間。如《素問·上古天真論》:“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如《尚書·洪范篇》:“壽,百二十歲也”;《養身論》亦說:“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
(二)壽命的概念
壽命是指從出生經過發育、成長、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機體生存的時間,通常以年齡作為衡量壽命長短的尺度。
一般計算年齡的方法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年齡,又稱歷法年齡,是指人出生以后經歷多少時期的個體年齡,我國常配以生肖屬性,以出生年份來計算其歲數,一般由虛歲或足歲計算年齡。另一種是生物學年齡,是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臟器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演變和衰老的情況。在生物學上又可分為生理年齡與解剖年齡。時間年齡和生物學年齡是不完全相同的,前者取決于生長時期的長短,而后者取決于臟器功能及結構的變化過程。由于每個人的先天性遺傳因素與后天性環境等因素不同,因此時間年齡和生物學年齡有時不完全相同。此外,還有“心理年齡”,所謂“心理年齡”是指由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觀感受的老化程度,即主觀感受年齡,也稱“社會心理年齡”。由于人與人之間的壽命有一定的差別,因此在比較某個時期、某個地區或某個社會的人類壽命時,通常采用平均壽命。平均壽命常用來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的醫學發展水平。
三、怎樣看待衰老?
衰老是人類正常生命活動的自然規律,人類的機體在生長發育完成之后,便逐漸進入衰老(或稱衰退)的過程。探討衰老的概念、原因和衰老時的生理、病理改變,以至防止衰老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衰老可分為兩類,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系指隨年齡的增長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現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體在體質方面的年齡變化,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規律。另一類為病理性衰老,即由于內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體發生病理性變化,使衰老現象提前發生,這種衰老又稱為早衰。
(一)衰老的原因
中醫學在對衰老原因的認識上,非常重視臟腑功能和精氣神的作用,又很強調陰陽協調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茲簡述生理性衰老原因如下:
1.腎陽虧虛
腎為先天之本,人的生長、發育、衰老與腎臟的關系極為密切?!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分小芭悠咂摺薄罢煞虬税恕钡囊欢握撌觯词且阅I氣的自然盛衰規律,來說明人體生長、發育、衰老的過程與先天稟賦的關系,從而提示衰老的關鍵在于腎氣的盛衰。
腎屬水,主藏精,為元氣之本,一身陰陽生化之根。腎的盛衰影響著元氣的盛衰和生化功能的強弱,腎虛則元氣衰,元氣衰則生化功能弱,人的衰老就會加速到來。
2.脾胃虛衰
脾胃為后天之本,水谷皆入于胃,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若脾胃虛衰,飲食水谷不能被消化吸收,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得不到及時補充,便會影響機體健康。從而加速衰老,甚至導致死亡?!秲冉洝访鞔_指出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而“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是衰老的開始表現。
脾胃屬土,為一身氣機升降之中樞,脾胃健運,能使心肺之陽降,肝腎之陰升,而成天地交泰。若脾胃虛損,五臟之間升降失常,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病變,從而影響健康長壽。
3.心臟虛衰
心藏神,主血脈,《素問·靈蘭秘典論》稱其為“君主之官”。心為生命活動的主宰,協調臟腑,運行血脈。心氣虛弱,會影響血脈的運行及神志功能,從而加速衰老,故中醫藥養生尤其重視保護心臟。認為“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
4.肝臟衰憊
肝藏血,主疏泄,在體為筋,關系到人體氣機的調暢,具有貯存和調節血量的作用。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即說明人體衰老的標志——活動障礙,是由肝虛而引起的。
5.肺臟衰弱
肺主一身之氣,《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肺者,氣之本”。肺氣衰,全身功能都會受到影響,出現不耐勞作、呼吸及血液循環功能逐漸減退等衰老表現。
6.精氣衰竭
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人的四肢、九竅和內臟的活動以及人的精神思維意識,都是以精氣為源泉和動力的。因此,盡管人體衰老的因素繁多,表現復雜,但都必然伴隨著精氣的病變,精氣虛則邪湊之,邪勢猖獗則精損之,如此惡性循環則病留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具體闡述了由于陰精陽氣的虧損,人體會發生一系列衰老的變化。
7.陰陽失調
陰陽的盛衰是決定壽命長短的關鍵,保持陰陽運動平衡狀態是延年益壽的根本?!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分芯兔鞔_指出人的衰老同陰陽失調有關,即“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可見,陰陽失調能導致衰老,而調節陰陽就有抗衰老的作用,人到中年以后,由于陰陽平衡失調,機體即可受到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從而疾病叢生,出現衰老。
(二)早衰的原因
1.社會因素
《素問·疏五過論》指出:“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由于社會地位的急劇變化,會給人帶來精神和形體的衰老。
2.自然環境
《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指出:“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高,是指空氣清新、氣候寒冷的高山地區;下,是指平原地區。因為“高者氣寒”,生物生長緩慢,生長期長,壽命也就長。而“下者氣熱”,生物生長較快,壽命就相應短促。
3.遺傳因素
大量事實證明,人類的衰老和遺傳有密切關系,因遺傳特點不同,衰老速度也不一樣。正如王充在《論衡·氣壽篇》中所說:“強壽弱夭,謂稟氣渥薄也……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壽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毒霸廊珪分赋觯骸跋忍熵熢诟改浮?,先天稟賦強則身體壯盛,精力充沛,不易變老。反之,先天稟賦弱則身體憔悴,精神萎靡,變老就提前或加速。
4.七情太過
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范圍,就會引起體內陰陽氣血失調,臟腑經絡功能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促進衰老的來臨。我國民間有“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的諺語,就是這個道理。正如《呂氏春秋》中所說的:“年壽得長者,非短而緩之也,畢其數也。畢數在乎去害。何謂去害?……大喜、大恐、大憂、大怒、大衰,五者損神則生害矣”。
5.勞逸失度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以妄為?!拾氚俣ヒ病保@里明確指出,把妄作妄為當作正常的生活規律,只活到五十歲就已顯得很衰老了。所謂妄作妄為,是指錯誤的生活方式,它包括范圍很廣,如勞傷過度、房勞過度、過于安逸等等。
四、健康人的生理特征有哪些?
迄今為止,人們發現,影響人類盡終其天年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有兩個是非常重要的,其一是衰老,其二是疾病。那么,推遲衰老的到來、防止疾病的產生是延年益壽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健康人的生理特征,就顯得很有必要。一般地說,一個健康無病、沒有衰老的人,應該具備下列生理特征:
(一)生理健康特征
1.眼睛有神
眼睛是臟腑精氣匯集之地,眼神的有無反映了臟腑的盛衰。因此,雙目炯炯有神,是一個人健康的最明顯表現。
2.呼吸微徐
微徐,是指呼吸從容不迫,不疾不徐。《難經》認為:“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說明呼吸與人體臟腑功能密切相關。
3.二便正常
《素問·五臟別論》說:“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是說經過腸胃消化后的糟粕不能藏得太久,久藏則大便秘結。而大便通暢則是健康的反映。小便是排除水液代謝后糟粕的主要途徑,與肺、腎、膀胱等臟腑的關系極為密切。小便通利與否,直接關系著人體的功能活動。
4.脈象緩勻
此指人的脈象要從容和緩,不疾不徐?!懊}者,血之腑也”,氣血在脈道內運行,所以脈象的正常與否,能夠反映氣血的運行。
5.形體壯實
指皮膚潤澤,肌腠致密,體格壯實,不肥胖,亦不過瘦。因為體胖與體瘦皆為病態,常常是某些疾病帶來的后果。
6.面色紅潤
面色是五臟氣血的外榮,而面色紅潤是五臟氣血旺盛的表現。
7.牙齒堅固
因齒為骨之余,骨為腎所主,而腎為先天之本,所以牙齒堅固是先天之氣旺盛的表現。
8.雙耳聰敏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闭f明耳與全身組織器官有密切關系,若聽力減退、遲鈍、失聽,是臟器功能衰退的表現。
9.腰腿靈便
肝主筋,腎主骨,腰為腎之腑,四肢關節之筋皆賴肝血以養,所以腰腿靈便、步履從容,則證明肝腎功能良好。
10.聲音洪亮
聲由氣發,《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諸氣者,皆屬于肺”,聲音洪亮,反映肺的功能良好。
11.須發潤澤
發的生長與血有密切關系,故稱“發為血之余”。同時,又依賴腎臟精氣的充養。《素問·六節臟象論》說:“腎者……其華在發”。因此,頭發的脫落、過早斑白,是一種早衰之象,反映肝血不足、腎精虧損。
12.食欲正常
中醫學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飲食的多少直接關系到脾胃的盛衰。食欲正常,則是健康的反映。
(二)心理健康特征
1.精神愉快
《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可見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健康的重要標志。七情和調、精神愉快,反映了臟腑功能良好?,F代醫學亦認為,人若精神恬靜,大腦皮質的興奮與抑制作用就能保持正常狀態,從而發揮對整體的主導作用,自能內外協調,疾病就不易發生。
2.記憶良好
腎藏精,精生髓,而“腦為髓之?!?。髓海充盈,則精力充沛,記憶力良好;反之腎氣虛弱,不能化精生髓,則記憶力減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定县| 浮山县| 抚远县| 临汾市| 台安县| 宣汉县| 曲靖市| 黄石市| 武强县| 宣汉县| 弋阳县| 清水河县| 五峰| 应城市| 莫力| 新沂市| 万州区| 柳林县| 南澳县| 兴义市| 镶黄旗| 桐城市| 大方县| 朝阳市| 西和县| 北宁市| 桦南县| 建阳市| 屏山县| 德昌县| 北碚区| 衡阳市| 罗田县| 新巴尔虎左旗| 淳化县| 朝阳县| 侯马市| 鄯善县| 麦盖提县| 申扎县|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