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老齡化的特點
在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超過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超過7%,就可稱“老齡化社會”。我國在1999年已跨入老齡化,成為世界上老年群體最龐大、老年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國家。
我國的老齡化有兩個特點:一是“跑步進入老齡社會”;二是“未富先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跟不上老齡化發展的需求。現以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上海為例:
1.老齡化發展速度快
上海自進入人口老齡化以來,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資料顯示,從70年代末至今三十多年里,全市人口老齡化的比例,平均每年提高0.5個百分點。
2.高齡老人多
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上海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達83歲以上。據資料表明,近十年來,83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總數增長了134.13%。
3.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多
目前,上海市有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約25萬,占全市老年人口6.0%,明顯低于全國水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目前在我國已將近3750萬,在城市中占老人總數的14.6%;在農村占老人總數20.0%)。
4.獨居老人不斷增加
據統計,上海2004年獨居老人家庭人數達87.52萬人。其中單身獨居為16.56萬人,夫妻獨居為70.96萬人;到2013年增加到113.94萬人,其中單身獨居為23.51萬人,夫妻獨居為90.43萬人。10年間,獨居(包括單身獨居和夫妻獨居)老人增加了16.22萬人。
5.養老服務尚需加強
目前,我國機構養老床位占老年人口1.5%,遠低于發達國家5%~7%、發展中國家2%~3%的水平。就以養老服務較好的上海為例,2014年上海市老年人口有414萬人,各種機構養老總床位數為11.49萬張,每百位老人有2.7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為29.5萬;老年醫療機構(包括老年醫院、老年康復醫院)床位為5415張;全市街道(鎮)已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只占55%。養老服務的供與求尚有較大的差距。
根據目前我國老齡化狀況,至少需要1000萬名養老服務護理人員,但實際上差距、缺口很大。我國目前養老福利機構職工只有22萬人,具有職業護理上崗資格證書的人員不足10萬人。
由上可見,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失能或半失能化、空巢化趨勢明顯,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國情突出,又因家庭小型化結構的變化等因素,對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文化等供需矛盾日益凸顯,我國養老問題異常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