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

第1章 長生福地養長壽根脈

如皋,這是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神奇所在?說實話,十年前,我與你一樣對它一無所知。而正是十年前一個偶然的機緣,讓我走進了這座濱江臨海的小縣城。這一來,還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因為它的古樸自然,因為它的天藍水碧,因為它的熱情好客,更因為它頤養出那么多的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百歲壽星。

讓世界驚嘆的如皋長壽現象

在人們的印象中,能讓人長壽的地方,要么是深山老林,要么是高寒地區,它們都是遠離都市、遠離工業化、遠離污染的“世外桃源”。然而,地處江海平原的如皋卻以其眾多的百歲老人躋身世界長壽之鄉的行列,讓見多識廣的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驚嘆連連:“從高加索地區到帕米爾高原等地,長壽鄉都位于比較偏僻的地區,但如皋這個長壽之鄉卻處在平坦的經濟發達地區,這讓我感到非常驚訝。更令我驚訝的是,這里的壽星們生活質量都很高,100多歲了,生活大多可自理,而且還能下地勞動——這真是個不一樣的長壽之鄉。幾十年來,我走遍世界各大長壽之鄉,走訪了上千位百歲老人,如皋的百歲老人是頭腦反應最敏捷、最聰明的百歲老人。”在這樣一方平淡無奇的地界,卻神奇般地養育出那么多“活蹦亂跳”的百歲老人,這其中道理在哪里?原因在哪里?秘訣在哪里?這些無不吸引外界好奇的目光。

我也是想來如皋探秘的無數好奇者之一,有幸來到如皋才發現,在別的地方,人活到80歲就能稱壽星,可是在如皋,活不到100歲,你都不好意思稱壽星。為什么?因如皋的壽星多得出奇。

這個“盛產”壽星的長壽福地究竟有多少百歲老人呢?有人告訴我,在如皋142萬人中,常年“鮮活”著270位左右的百歲壽星,且80?90歲的健康老人正以一個龐大的基數向百歲邁進。聯合國“長壽之鄉”的認證標準是每萬人中存活0.75個百歲老人,而如皋每萬人中竟擁有1.87個百歲老人,超標兩倍還多。如此高比例的長壽數字,不得不讓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的人心折首肯,堪稱一奇。

早在1998年,香港《明報》報道如皋已被列入全國六大長壽地區時,如皋人還蒙在鼓里。直到2011年,有人敲鑼打鼓地將“世界長壽之鄉”的認證牌匾送到家門口時,如皋人這才淡淡地問:“真的嗎?長壽,都世界級了?”當地人對此事淡然的態度,更加體現出如皋就是這么個不顯山、不露水,老百姓認認真真懷著一顆平常心過自己小日子的長壽福地。

在見識了如皋壽星多得出奇之后,我還發現,如皋不光壽星多,壽星們個個還都活得十分硬朗。來如皋轉一轉,你就會發現,這話不假。菜市場里,看到拎著菜籃子正“挑肥揀瘦”的老太太,一問,百十歲;井臺邊,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從井里打水汰衣裳,一問,百十歲;老街里巷,追著一段“西皮二黃”推開一扇院門,原來是位老翁在自拉自唱,一問,百十歲;田間地頭,一位老漢坐在小凳上拔草間苗,一問,又是百十歲……至于有人將神奇的如皋比作一塊發面用的“老酵頭子”,任意摘回一塊,和上面,都能蒸成一款吃后能延年益壽的大饅頭。

“穿針引線”“下廚上灶”“讀書看報”對如皋壽星來說,那真是小菜一碟。這些長壽老人的精神面貌,讓人不禁感慨,他們身上存在的長壽方法,值得我們探尋。

2004年,在如皋東方大壽星園,政府舉辦了一場“五世同堂合家歡”的大型聯歡活動。有40個五世同堂的家庭,代表全市400多個五世同堂的家庭參加了活動。那些百十歲上下的“老祖宗”們,不用攙,不用扶,一個個紅光滿面,精神抖擻。他們不光看別人表演,還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93歲的陳朱氏眼神特好,她拿起針線,與年輕人PK迎風穿針,毫不落后。94歲的崔秦氏牙口杠杠的,嚼起干炒蠶豆來如吃豆腐。97歲的蔡本山喜好書法,他當眾揮毫疾書,其字遒勁有力令人贊嘆。99歲的沈松英老人飛刀走枝,頃刻間一盆造型別致的盆景成型,吸人眼球。活得健康、活得滋潤,這是如皋壽星最動人,也最能服人的神奇之處。

有人將神奇的如皋比作一塊發面用的“老酵頭子”,看著不起眼,誰知這“不起眼”里卻蘊藏著巨大的活力。相信后文介紹的,都是一塊塊掰開揉碎的如皋養生長壽的“老酵頭子”,你任意摘回一塊,和上面,都能蒸成一款吃后能延年益壽的大饅頭。

滋潤如皋壽星的“三養”

在如皋聽說的養生方法可謂是豐富多彩、簡單實用。粗略捋一捋,我將其歸納為“三養”——飯菜養“身”、多動養“筋”、怡情養“心”。

先說說飯菜養“身”。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的本義只是就“養命”而言。如皋人講究的是“民以食為壽”,雖一字之差,卻體現了如皋人對生命養護的更高要求。

如皋人在吃方面究竟有哪些講究呢?

有當地人給我看了一副對聯:“青菜豆腐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是清代書畫大家鄭板橋在如皋白蒲生活一段時間后的有感而發。這與如皋人常說的“青菜豆腐保平安”對縫合榫,由此可見如皋人對飲食的講究,其實是很“草根”很接地氣的。當然,粗茶淡飯保的平安,只是身體的平安。

從飲食習俗看,一些剛剛為大眾所接受的飲食習俗,如“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飯吃七分飽”“若要身體安,常帶三分饑和寒”,如皋人早就對它們習以為常,并上傳下教,代代沿襲。

一日三餐,如皋人習慣早晚喝粥,中午吃飯,這種“一干兩稀”的飲食模式很有道理。早晚喝粥既能及時補充人體水分,又可以讓人保持適度的饑餓狀態,防止營養過剩,這大大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現代病的發生概率。

如皋人喜好喝水,尤其是天水。在如皋,近八成的老人常喝白開水。如果要在水里加點什么的話,常見的是蘆根、竹葉心、藿香、佩蘭、薄荷、茶菊……這些草本都是老人們的最愛,它們都具有去火、敗毒、清心、明目的功效。

從飲食結構上看,如皋人喜吃蔬、不忌葷。一年四季,如皋地區可食的新鮮蔬菜有近百種,葉類、瓜類、根類、莖類、蔥蒜類、水生菜類、食用菌類……輪換著“嘗鮮”,變著法地烹調,將人體調得“堿堿的”,想不長壽都很難。如皋是生豬、禽類的生產大縣,又是河網密布的水鄉,所以能吃到最新鮮的肉、禽、魚、蝦,讓營養均衡,讓腸胃精神。

此外,如皋人還講究“粗細搭配”“生熟搭配”“土洋搭配”,而“搭配”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食材的營養價值,利于人體吸收,讓人在吃得舒服、吃得健康中延年益壽。

從飲食偏好上來說,如皋人偏好“淡、雜、鮮、野”。

淡,是講求“粗茶淡飯”,以素為主。在如皋總能聽到許多反映“粗茶淡飯”的諺語:“魚上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冬吃蘿卜夏吃蒜,生姜四季保平安”“子飯,糝兒粥,身子長得富足足”“大麥糝兒加把米,吃了能活九十幾”。

雜,就是吃的品種雜。如皋九成以上的百歲老人吃飯從不挑食,尤其喜歡吃五谷雜糧,所以營養吸收也比較全面。

鮮,如皋人吃東西的講究一是要“離水鮮”即新鮮,二是喜吃新成熟或新上市的食物。這樣做除了衛生健康以外,如皋還流傳著一種心理安慰的說法:吃了新糧,一年不慌。

野,就是喜食野菜。在如皋人眼里,野菜是大自然靈氣的精華,是護佑生命的天賜美食。這些讓如皋人大飽口福的野菜種類十分豐富,春天有香椿頭、枸杞頭、馬齒莧;夏天有蘆筍、小蒜;秋天有胡蘿卜纓、毛老虎、紫花草、苜蓿、蕈子……扁擔欺不了有力的,冷天凍不著出力的,長壽少不了勤力的。

再說說多動養“筋”。如皋有這樣一句諺語:“扁擔欺不了有力的,冷天凍不著出力的,長壽少不了勤力的。”老百姓以最生動直白的語言,說穿了運動與長壽的關系。

中醫把人的皮、肉、筋、骨、脈稱為“五體”。古籍《易筋經》中就有對于筋與健康的論述:“筋弱則懈,筋壯則強,筋和則康。”而如皋人早就認識到“筋骨”是人體之本。多動能強筋健骨的道理,也早已深入人心。

如皋的百歲老人們在舊社會度過了半輩子,他們大多從事體力勞動,雖然辛勞,但卻練就了一副好身板。步入老年后,他們除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輕微的田間勞動外,開始自覺進行適度、適合的體育運動,諸如散步、長跑、跳舞、打拳、打門球、放風箏……老人們這些適度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既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強消化能力,又可促進細胞更新、延緩衰老進程。

如皋長壽形象大使陳鑫老人說:“在家蹲蹲,頭腦昏昏;出門走走,精神抖擻;活計做做,快樂多多。”淺顯直白的幾句話,卻道出了“生命在于運動”的長壽真理。

最后說說怡情養“心”。

心情心情,看來這“心”與“情”最是親密無間。

情緒能養心,情緒也能傷心。我發現如皋人似乎天生就知道這一條看不見的健康通道。所以如皋人總是變著法地讓自己快樂一點、灑脫一點,輕易不肯讓心累著一點。

我所看到的如皋長壽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一臉笑、心情好。再深究這點,我發現,這些長壽老人的快樂都是自找的。他們中有自娛自樂的,如拉拉胡琴、唱唱小曲、摸點小胡(一種長牌)、喝點小酒、讀書寫字、畫畫作文,有的樂善好施、念佛吃齋、積德行善,有的含飴弄孫、老少合伴、夫婦和樂,有的看破世事、與世無爭、逆來順受、苦中作樂……這些看似簡單的尋樂手段,卻是有效的情緒“調節劑”,是生長在如皋這片樂土的人們千百年來的實踐傳承。這種更高層次的養生方法,確實值得我們這些想要健康長壽的人們去探討、去學習、去效仿。

愉悅的心情是一條看不見的健康通道,我們也應該像如皋長壽老人一樣,變著法地讓自己快樂一點、灑脫一點,輕易不要讓自己的心累著一點。

學如皋人養生,人人都能壽滿天年

如皋的百歲壽星很多、很旺、很出名,然而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卻與全國大多數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地區的環境大同小異。如皋人與我們一樣,擔心環境污染的危害,也有對食品安全的隱憂,還有心浮氣躁的干擾……可他們當中卻輕松活出那么多“高質量”的百歲壽星。正是看到這種不過分講究各地氣候環境的因素,讓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一套可以輕松“復制”為我所用的長壽方法,簡單、易學、有效,只要從我做起,就能長命百歲。

在如皋,我所見到的百歲老人,如果你問他(她)能活百歲,有什么秘訣嗎,他們除了沖你憨笑,并不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如果你跟他聊喜歡吃點什么、做些什么,那他就有話可說了。喜歡吃肥肉,肥肉又糯又香;喜歡用小勺到糖罐里舀糖吃;喜歡喝點小酒(黃酒);喜歡串門子拉家常;喜歡家里來客人,人多熱鬧……簇擁在一旁的晚輩們,一邊七嘴八舌地補充著,一邊攛掇老人給來訪者表演拿手“絕活兒”。壽星們也就如同“人來瘋”的小孩子一樣,表演起來。他們或唱段小曲,或拉段胡琴,或打幾聲號子,或打一圈自創的健身拳……大家哈哈一樂,送客。走了老遠,回頭還能看到老壽星在向你揮手。

我終于明白,如皋的壽星是“活”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是一代一代人“傳”下來的,而不是靠幾個科研人員“寫”出來的。那些養生之道,就在這一餐一飯、一舉一動、一歡一樂之間,長壽自然就能慢慢滋養出來。如皋的長壽現象,就像一張黑白照的底片,只要你樂意,你就可以洗印、放大無數張。所以,無論你生活在何處,無論你年齡大小,只要你能從中學到一兩招如皋的養生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堅持做下去,改善體質并不是難事;如果能學上四五招,那精神面貌的改善也不在話下;如果能學上個十招八招,那健健康康活上百十歲也是件輕松的事。

說到長壽秘訣,如皋老人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但壽星絕對都是“活”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你看那還活躍在田間地頭的老人,在家也閑不下來的老人,他們很少有不長壽的。

如皋養生小知識

如皋的祈壽風俗

長命鎖

如皋婦女生了小孩,娘家的“月子禮”中少不了銀質的長命鎖、項圈、手鐲、腳鐲等小孩飾物。古人認為,銀飾在身,能養生袪病。戴銀飾能“安五臟、定心神、止驚悸、除邪氣”,更多的還有祈壽的祝愿。舊時嬰兒成活率低,為了保住嬰兒,民間想出了許多法門。古人利用銀子的辟邪作用,在長命鎖上刻上“長命百歲”“福壽雙全”等祈壽的內容,加之鎖、圈都有將嬰兒鎖住、扣住、圈住的含義,故借指小兒就此得以“生根”。

過百路

如皋的小兒生下來百日這天,家中的長輩要趕在卯時(上午5?7時)左手懷抱小兒,右手執小笤帚(有辟邪之意),前往縣城內的“長巷”和“百歲巷”走一趟。途中抱嬰兒者要不斷念叨:“某某(嬰兒名字)長命百歲啊。”此后還要走過集賢里、狀元坊,其意企盼小兒將來不光長命百歲,還能成為“狀元郞”。遠鄉的村民進城不便,也要抱嬰兒過百歲橋、百歲坊、百歲莊。這些就是俗稱的“過百路”。

“偷”百歲碗

如皋百歲老人壽宴用碗被稱為“百歲碗”。凡參加壽宴的來賓吃完飯后,無須主人同意,就可以將百歲碗偷偷帶回去給家中小孩吃飯用,以沾喜氣。主家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人“偷取”。后來,這種“偷”百歲碗的習俗越來越普遍,主人家索性事先做好許多特制的百歲碗作為禮品回贈賓客。現在,這一風俗已由客人“偷”百歲碗變成了主人向客人贈送百歲碗。

千叟宴

康熙五十二年,為慶賀康熙皇帝60大壽,特邀千名人瑞舉行盛宴——“千叟宴”。如皋有兩位長壽老人——如皋白蒲81歲的老人吳際昌和77歲的畫家施景禹奉旨同入寧壽宮參加盛宴。時至今日,這段壽典佳話還讓如皋人津津樂道,引以為豪。

此后,知縣楊受廷主修《嘉慶志》時,首次獨辟“耆壽”欄目,開創了如皋地方史志記載長壽現象的先河。以后縣志的“貞壽”欄目,都實錄了數以千計長壽老人的姓名、年齡,還記述了他們的家庭情況和高壽者的個性特點等。僅清嘉慶、道光、同治三志及民國志記載的長壽老人數量就達1806人,其中百歲壽星52位,90?99歲的人瑞215位,80?89歲的長壽者1053位。

品牌:鳳凰聯動
上架時間:2015-01-06 17:26:57
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鳳凰聯動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津市市| 招远市| 广河县| 瑞安市| 宁津县| 涟水县| 洞头县| 吴江市| 双牌县| 云梦县| 汝城县| 团风县| 临湘市| 夏邑县| 珠海市| 河源市| 穆棱市| 于田县| 江口县| 浠水县| 克拉玛依市| 深泽县| 蒲江县| 江源县| 南雄市| 托克逊县| 开阳县| 青浦区| 江永县| 楚雄市| 正镶白旗| 永平县| 铁岭市| 兴国县| 哈密市| 辽中县| 资兴市| 洛浦县| 会宁县| 阿克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