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日常生活能力評估

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可分為:
1.獨立活動:
指一般日常生活活動能自理,不需其他人幫助。康復重點是矯正活動姿勢,并逐步達到正確。如有的腦卒中偏癱患者雖能獨立行走,但步態不正確,活動平衡性差等。
2.不能獨立活動:
有的老年患者雖不需要人幫助,但需要有人監護;有的老年患者需要在他人幫助下才能離床活動;還有的只能在床上并需要別人幫助才能活動。
3.在器械幫助下可自行活動:
如手杖、輪椅。
為了評價老人活動能力,可觀察坐、立及行走狀況,如:①臥床不起的患者,可觀察其移動能力(如床上翻身);能坐起的患者,可觀察其坐起方式及坐位平衡能力(如平臥坐起時要不要人扶;坐位時要不要靠背;兩手置膝上,兩足踏地,能否坐穩;坐穩后被人推動時還能否保持穩坐)。②能獨立由臥位坐起的患者,觀察能否自己下床,能否獨自站起來;不需要人扶或用手扶持他物時,能否保持坐位平衡(在檢查中應注意保護老人,防止跌倒)。③能獨立行走的患者,最好讓其赤足在地毯上行走,注意觀察其步態:手足活動是否協調、對稱,軀干、骨盆有無異常姿勢,步距大小、速度快慢;需要用手杖、拐杖、輪椅者觀察其行走或使用的姿勢是否合理與正確,輪椅駕駛能力如何等。
此外還要進行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飯等能力的評價。如進餐動作,觀察患者是否會拿筷、握匙、取食、咀嚼等;穿衣動作,觀察穿脫對襟的或套頭的衣服、扣紐扣、穿襪、穿鞋、系鞋帶等動作的能力。
只有全面、正確的評價后,才能根據結果確定要訓練哪些方面能力并制定訓練方案,進行家庭康復鍛煉。
老人隨著身體的衰老、肢體活動的不靈便、器官功能的減退,遲早會出現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需要依靠家庭或社會的照顧。對殘疾或功能障礙的老人來說,日常生活能力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老人的衰老和疾病情況。
下面介紹日本常用的老人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可以對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是否有失能或半失能情況等,做出數字量化的評估(表5-1)。
表5-1 日本老人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
如果老人評估總分在16.5~20分為無行為能力缺損;12.5~16分為行為能力略有減退,有失能和半失能先兆;8.5~12分為行為能力有輕度缺損,有半失能;4.5~8分為行為能力有極度缺損,有失能。
有不同程度行為缺損的老人在康復醫療時,可從這些方面進行努力,提高自身生活的能力,又能隨時從計分中判斷恢復的程度,增強鍛煉的自信心。這些生活能力的改善,不僅反映了患者行為能力的提高,也能間接證實其大腦功能有改善,增長了家庭生活自理能力及社會生活能力的信心,使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城市| 策勒县| 灵宝市| 凤冈县| 邯郸县| 林西县| 仪征市| 若尔盖县| 鞍山市| 梁山县| 新乡市| 栾川县| 柘荣县| 北票市| 恭城| 庆安县| 河间市| 皋兰县| 长顺县| 永川市| 南召县| 苏尼特左旗| 江油市| 杂多县| 安乡县| 崇明县| 山丹县| 长汀县| 永寿县| 福清市| 锡林浩特市| 尼勒克县| 江油市| 镇安县| 农安县| 来宾市| 汉中市| 长海县| 梧州市| 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