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CME手術創新的意義

(一)對外科解剖的貢獻
CME理念清晰闡明了升/降結腸通過精細外科操作,解剖潛在筋膜間隙,可以恢復其系膜結構。這改變了以往認為升/降結腸沒有系膜的觀念。類似直腸系膜,結腸系膜的提出是基于外科臨床操作的目的,也是外科系膜。在解剖學教材中,升降結腸系膜未被描述。按照CME手術的理念,找到臟層筋膜和壁層筋膜之間的間隙,一直游離到血管根部,就能保證結腸系膜被完整切除;不必像以往的外科書描述的那樣,先找到輸尿管等結構再進一步手術。
德國外科醫師Hohenberger和解剖學教授Wedel依據胚胎解剖學理論提出結腸系膜,類似直腸系膜,自從胚胎階段就被一層筋膜像信封一樣包裹著,其內包含結腸的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結等結構。胚胎發育完成后,結腸系膜對著游離腹腔的一側筋膜被間皮細胞覆蓋漿膜化形成腹膜,稱為臟腹膜;另一側貼敷在后腹壁、沒有間皮覆蓋仍保持筋膜結構,稱為臟層筋膜。以升/降結腸系膜為例,從腹側到背側有腹側臟層筋膜(也稱為臟腹膜,或結腸系膜前葉)、結腸系膜內結構(包含血管、淋巴管、神經、脂肪等)和背側臟層筋膜(也稱為結腸系膜后葉)三層結構。背側臟層筋膜結構以前多年來一直沒有被認識,也不知其在外科臨床中的意義。實際上,結腸及系膜背側的臟層筋膜在結構上具有包裹結腸及系膜內淋巴管和淋巴結、血管的功能,將其作為一個整體,與鄰近組織器官相分離;同時還有阻止癌細胞彌漫播散的機械保護功能;也是外科操作的解剖標志。該筋膜的撕裂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殘留。升/降結腸的分離操作層面應該在背側臟層筋膜和壁層筋膜之間的間隙進行。壁層筋膜是覆蓋在腎臟、輸尿管和生殖血管前的一層薄厚不等的纖維結締組織膜,其與結腸及系膜背側臟層筋膜之間的間隙充填著類似白色毛發樣的物質(“angel hair”),沒有血管走行,是天然的外科操作平面。
(二)對手術技術的貢獻
CME手術一經提出就被用來與日本的D3淋巴結清掃根治術相比較,甚至有學者認為兩者沒有差別。這些觀點其實存在一些誤解,CME手術與D3手術既不沖突,還相互傳承。D3手術強調了中央結扎淋巴結清掃的意義。而Hohenberger關于CME的第一篇文章——題目“Standardized surgery for colonic cancer: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and central ligationtechnical notes and outcome”,就已經強調血管中央結扎。筆者理解CME手術中央結扎和日本大腸癌規約中強調的D3淋巴結清掃的概念是一致的。國內一些醫師經常比較德國Hohenberger倡導的CME手術和日本倡導的D3手術,實際上這兩者既統一、互補,又有差異。血管結扎水平均為根部結扎或中央結扎,清掃的淋巴結也就到了主要供應血管的根部。而CME不同于D3手術最大的貢獻和創新就是闡明了手術操作層面,并強調了系膜完整切除的重要性。CME手術描述的解剖層面更具體清晰,有胚胎解剖學基礎依據,并明確了結腸背側臟層筋膜的存在;切除腸管的長度更長、相應的系膜面積更大。有研究比較兩者清掃淋巴結的數量,CME手術明顯增加淋巴結清掃數目。
(三)對手術質量的貢獻
時常聽到外科醫師抱怨病理科醫師檢取的淋巴結數目太少,很少有外科醫師說自己的手術過程欠規范。也缺乏評價外科手術質量的公認標準。病理學醫師West 2008年的研究發現,依據結腸系膜的完整性和切除層次,把外科醫師切除的結腸癌標本分為系膜、系膜內和固有肌層三類,發現分期相同的病人以獲得系膜類切除標本的病人預后最好,而英國利茲大學附屬醫院結直腸外科醫師的手術能達到此水平的僅占1/3。該評估標準不僅為外科手術提供一個評價的客觀指標,同時有可能為預測預后和術后治療提供又一客觀指標。外科醫師按照解剖層面施行的手術,其切除的病理標本應該由病理解剖醫師進行剖視和檢查,做出病理學診斷和大體評價。大體評價除檢查腫瘤形態、部位、腸管長度和切緣距離等,還應包括腫瘤距中央結扎的血管斷端距離、結腸系膜臟層筋膜完整性和切除系膜面積等。因此,West醫師于2010年首次提出了結腸癌病理標本的可操作性的組織測量學方法。按照CME手術操作獲得的手術標本自然為最高等級的質量評估等級。
(四)對腫瘤分期的影響
按照AJCC第七版結腸癌病理分期,T3為腫瘤穿透固有肌層到達漿膜下層,或侵犯無腹膜覆蓋的結腸旁組織;T4a為腫瘤穿透臟腹膜,T4b為腫瘤直接侵犯或粘連周圍器官或結構。因此,對于間位結腸后壁腫瘤的T分期只有T3和T4b,侵犯腸周脂肪的病例歸為T3,對于侵犯腎臟、側腹膜的病例歸為T4b。但在臨床中,侵犯結腸臟層筋膜前腸周脂肪和侵犯壁層筋膜(腎前筋膜)后方脂肪(如腎周脂肪)以往均歸為T3是否恰當?CME手術層面的提出對于這一分期進行了更準確的補充,如果借鑒直腸病理的T分期,那么前者應歸為T3,后者則為T4b。因此,2011年NCCN結腸癌治療指南V3版完善提出了病理報告中應當增加可能影響預后的指標——環周切緣(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環周切緣只存在于間位結腸,相當于無漿膜間皮細胞層覆蓋的結腸任何一部分。良好的環周切緣檢測可以更好地評估結腸手術的切除效果。按照直腸環周切緣的評價標準和T分期標準,結腸環周切緣陽性的病例應明確劃歸為T4b。而只有按照CME手術層面進行切除,保證臟層筋膜完整,獲得的標本環周切緣檢測才有意義。否則由于手術層面不當,切入結腸系膜內或切破臟層筋膜,即使環周切緣陽性亦無法判斷其T分期為T3還是T4b。目前,對于結腸環周切緣的檢測尚需規范,環周切緣陽性率是否與預后相關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予以證實。

(葉穎江 高志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勐海县| 咸丰县| 奇台县| 保亭| 景东| 汕头市| 正镶白旗| 普宁市| 闻喜县| 龙门县| 囊谦县| 永泰县| 南溪县| 白城市| 兴仁县| 平定县| 安远县| 宁南县| 江孜县| 博客| 左贡县| 萍乡市| 罗定市| 绥中县| 杭锦旗| 晋州市| 股票| 江永县| 上高县| 廊坊市| 繁峙县| 哈密市| 张家界市| 黑山县| 新闻| 雷州市| 西城区| 恩平市| 潜江市| 宜兴市|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