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入川(2)
- 讓明末不留遺憾
- 項天鷹
- 2261字
- 2020-03-16 07:07:29
譚文、譚詣、譚弘三兄弟一見袁宗第的部隊過了三峽,立刻派人前來輸誠,這哥仨是比較識時務的,他們所長的是水戰,在陸戰中絕不是闖軍的對手。闖軍經過歷次大戰的損失,兵力很不足,就算是吞并了左良玉的部隊,也依然沒有超過十萬人。派到各省的權將軍只能每人帶一萬人左右的軍隊。袁宗第部由于四川局面復雜,才格外加強到一萬五千人,去貴州的劉體純部只有八千人。因此,袁宗第必須一開始就招降一批本地軍閥,作為補充力量。雖然三譚的兵馬軍紀渙散,實在算不上什么好部隊,但畢竟是第一個來投誠的,又能補充袁宗第缺乏的水上力量,因此袁宗第也就不追究他們過去干過什么。譚文授果毅將軍之職,譚詣、譚弘授威武將軍之職,隨袁宗第占領了夔州。
從夔州繼續西進時,麻煩就來了。湖廣的黃朝宣、張先壁是被李自成和張獻忠輪番教訓過的驚弓之鳥,故而很好對付。廣西的瞿式耜、焦璉心存忠義,依然保有對大明朝廷的尊重,所以也可以和他們講理。可是四川的軍閥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在和張獻忠的戰斗中屢屢得手,認為流賊也不過如此,對闖軍并無畏懼,他們一直在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自力更生,對朝廷權威的尊重也非常有限。袁宗第派人去冊封曾英為制將軍、仙游伯,曾英倒是客客氣氣地回信,又回贈了禮品,但是信中卻全是空話套話,對于改編問題只字不提,更沒有邀請袁宗第來重慶的想法,很顯然是想維持一個聽調不聽宣的狀態,長期割據重慶。對搖黃十三家,袁宗第本以為過去一同造反的時候與他們有交情,拉攏他們應該比較簡單,可沒想到袁韜說自己是王應熊的部下,不能擅自做主。此時王應熊已經率領王祥、皮熊接受了劉體純的改編改變,跑去武昌當他的大學士了,袁韜擺明了是推脫。而且他唯恐闖軍來了之后要嚴肅軍紀,于是抓緊時間搶劫財物,擄掠婦女。四川的士紳都開始懷念當年李自成的追贓助餉了,畢竟李自成還算講道理,一般情況下拿到錢就把人放了,而袁韜卻一點底線都沒有,濫行殺戮,淫辱婦女。
如果積極投靠的是曾英,陽奉陰違的是三譚,袁宗第就會毫不猶豫地出兵蕩平三譚,可是現在這仨人品不濟的歸順了,曾英卻不肯合作。曾英的名聲不錯,而且也頗有能力,如果僅僅因為他沒有積極接受改編就消滅他,不僅白白損耗兵力,更難服川人之心。袁宗第決定先對離自己最近的袁韜下手,揚刀立威。
搖黃十三家是十余家農民軍的聯合,人數有多有少,戰斗力有高有低,軍紀有好有壞。他們長期游離于闖軍和西軍兩支農民軍主力之外,也不愿意接受明朝招安,很明顯胸無大志,沒有什么政治主張,這樣的隊伍是很容易分化收買的。闖軍早年間曾經轉戰于四川,那時就和搖黃十三家有接觸,“十三家”只是個泛稱,其實二十多家都不止,而其中真正重要的有十家。袁宗第認為,楊秉胤、王友進、扈九思、馬朝興、靳可擎這五個人是可以拉攏的。這五人的人品還不錯,尤其是王友進,軍紀在搖黃十三家中是最好的,雖然他們都有貪財好色的毛病,但為人還比較正直,民憤也比較小,可以爭取過來。白蛟龍、劉惟明二人就要差一些,軍紀較差,性格搖擺不定。而張顯、王高二人則完全和袁韜是一丘之貉,做事毫無底線,民憤極大,過去還曾經多次和闖軍作對。
在籌劃對搖黃十三家的行動之前,袁宗第還有一個問題要處理,那就是夾在他和曾英之間的石柱土司。
石柱土司馬氏是對明朝比較忠誠的土司家族之一,但是石柱土司之所以名揚天下,卻是因為前代土司馬千乘的夫人秦良玉。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女將軍中,秦良玉聲名最著,戰功也最為煊赫。她率領“白桿兵”征戰沙場四十余年,無論是抗擊清軍、鎮壓土司叛亂還是鎮壓農民軍,她都有赫赫戰功,明末農民軍的三大豪帥中,張獻忠、羅汝才都是秦良玉的手下敗將。李自成沒有被石柱土司打敗過,但正因為如此,闖軍和石柱土司之間有血海深仇。崇禎六年,秦良玉的兒媳張鳳儀在河南參加圍剿農民軍的戰斗,死于闖軍之手;崇禎十五年,秦良玉的兒子馬養麟負責鎮守襄陽,由于左良玉棄城而逃,馬養麟部成了孤軍,但是他為給妻子報仇,依然選擇與闖軍血戰到底,最后兵敗被殺。袁宗第在武昌時,曾經與劉宗敏專門研究過石柱土司的問題,但是最終也沒有想出能招降秦良玉的辦法,兒子兒媳被殺的大仇,她豈能不報。袁宗第派新任的重慶知府胡際亨前去冊封秦良玉為太子太保、忠侯,又派了幾個容美田家的人去做說客。秦良玉接受了大明朝廷的冊封,對于使者也算客氣,但是絲毫未提闖禍軍之事。本來袁宗第想對石柱土司暫且置之不理,闖軍現在打著大明朝廷的旗號,秦良玉就算不合作,也不會主動襲擊闖軍。可是到了四川之后他發現,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控制了忠州,掌握了長江水道,如果不收編或消滅石柱土司,就無法從夔州前往重慶,曾英之所以敢抗拒改編,也是一萬年有石柱土司做屏障才有恃無恐。
譚文熟悉川東的情況,他對袁宗第說,崇禎十七年時,秦良玉被張獻忠的義子張定國打敗,損失慘重,白桿兵的實力大不如前,而且水師力量薄弱,就算不靠袁宗第從湖北帶來的張禮、葉云林指揮的闖軍水師,僅靠三譚水師也足以擊敗他們。如今云陽、萬縣的明軍都已經接受了闖軍的改編,譚文建議以他們三兄弟作為先鋒,突襲忠州,一舉殲滅秦翼明所部,這樣一來,秦良玉也就無力再威脅闖軍了。
可是袁宗第不愿意這么做,消滅秦翼明容易,可這樣一來,石柱土司也沒有能力再抗清了。白桿兵是抗清有功的英雄部隊,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在內戰中實在是太可惜了。袁宗第能理解秦良玉的心情,她對闖軍的敵視是有原因的,同時袁宗第也知道,秦良玉更痛恨清軍,二十三年前,她的兄長秦邦屏、秦邦翰都戰死在了渾河血戰之中,石柱土司與清軍有不共戴天之仇。秦良玉會選擇一家一姓的私仇,還是家國大義?袁宗第對這位老將軍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