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大集,郝搖旗的任務也完成了,拔營后退,連臨潁縣和郾城縣都放棄,直接退回西平。清軍一路追擊,打得倒是很熱鬧,但只是乒乒乓乓朝天放銃,倒像是歡送一般。李成棟的軍事能力很強,但是他不愿意用在給清朝賣命上,吳三桂、耿仲明、柏永馥他們的下場就在眼前,天下歸屬現在還難說得很,流寇們昏了頭,要給大明拼命,他李成棟可不干這種“傻事”。只要守住自己的防區,能交得了差便是,和明軍死拼硬打,消耗自家兵力的事絕不能做。
雖然李成棟消極怠工,但這樣并不意味著洪承疇所托非人。消極怠工也是需要資格的,要是換成劉良佐之流來領兵,郝搖旗直接把他們砍個落花流水就是了,何必費勁去演戲。正因為李成棟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讓明軍無法輕易擊敗他,他才有資格和明軍談判,有資格玩各種花招。本來綠營兵就是一群叛徒,難道還指望里面能找出對大清忠心不二的人嗎,李成棟這種存著私心但是能完成任務的已經很好了。
就在郝搖旗和李元胤搭戲的時候,沈志祥和許定國正承受著明軍主力的炮火。雖然沈志祥兵馬的戰斗力更強,但是他卻先頂不住了,因為袁宗第有水路優勢,可以比李過更方便地獲得補給,火炮的數量更多,口徑更大,彈藥也更充足。眼看城墻要守不住了,沈志祥決定突圍,然而他留下斷后的部將許天寵卻臨陣倒戈了,續藩兵馬在城外被明軍逼到了白河邊,墜河而死者不計其數,沈志祥被斬于亂軍之中,余部皆降。
五天后,許定國也迎來了同樣的下場,城墻被明軍炸開之后,許定國眼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
不得不說,這是多爾袞和洪承疇的嚴重失策,按照他們原本的預判,沈志祥和許定國堅守到北京的主力到來是不成問題的,沈許二人自己也是這么想的,否則也不會去送死。但現實情況是,明軍的火力太過強大,在戰斗一開始的時候就壓制住了清軍,大量的彈藥源源不斷送上前線,使得城池以遠超清軍將領們預估的速度陷落了。而且明軍炮手的水平也大大提高,當初孔有德、耿仲明也不過是在登州進行了一年的訓練而已,而如今明軍的火器部隊已經準備了兩年,既有葡萄牙教官的指導,又有自己的研發。劉文秀本人就是個數學研究者,在成都時就喜歡與傳教士研究數學,手下招攬了一批這樣的人,后來他奉令北上,這個研究團隊交給了袁宗第,與一些熟練工匠、老炮兵一起組成了炮術院,專門負責研究火炮技術。洪承疇聞訊之后不禁惕然心驚,闖賊在南方恢復生產,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能支撐這種打法,目前武昌朝廷的軍火產量肯定已經超過了崇禎朝的最高峰值。當清軍在火器上不能再占據優勢,再和明軍進行主力會戰,勝算就會小得多了。多爾袞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但他堅信讓戰爭勝利的關鍵是人而非武器,當初的薩爾滸之戰,明軍的火器多于金軍不知多少倍,但金軍還是勝了。更何況事到如今怕又有何用,不管敵人多么強大,清朝都沒有退路了,只能一往無前,戰斗到消滅所有敵人為止。如果像有一些鼠目寸光的人一樣,動輒要退回關外,就算退回去了,也會死無葬身之地。清和明只能留下一個,絕不會共存。
那么多爾袞究竟會把戰場選在哪里呢?這個問題困擾著所有明軍高層。許州是李過的主攻方向,李成棟部又在向這里集結,由此看來,在許州進行會戰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但是也不能排除多爾袞只是讓李成棟拖住李過,好讓他自己騰出手來把兵力投入別的戰場。根據高一功掌握的情報,孟津對岸的清軍活動頻繁,正在搜集船只,有渡河的跡象。不過這很可能是疑兵之計,清軍大可以在偃師、鞏義一帶渡河再徒步前往洛陽,豈不是比在明軍活動頻繁的孟津敵前登陸要安全得多。
明軍的探子抵近黃河邊偵察,從孟津直到中牟,三百多里的河段,都沒有發現清軍有渡河的跡象。既然不知道清軍的動向,那就只能用老辦法,把清軍的意圖打出來。汝寧和南陽光復之后,明軍的交通線通暢,得以大規模北上,李過的主力會合了郝搖旗之后,大舉向許州進發,并分兵攻擊鄢陵、扶溝。中路軍的王光興部從葉縣進軍襄城,袁宗第和劉體純的主力則北上奪下魯山、寶豐、郟縣,攻打汝州和伊陽,做出要前往洛陽與高一功會合的姿態。
明軍已經收復了半個河南,殲滅清軍近三萬,但是眼前依然是一片迷霧,三路明軍的兵力都要弱于多爾袞的主力,因此要與清軍進行主力會戰,必須集結兵力才行。然而明軍的兵力分散在從潼關到洛陽的廣闊戰場上,究竟集結在哪里是很難抉擇的。李過不是沒想過一開始就集結兵力,但那樣會給后勤造成極大的壓力,河南各縣能就地購買到的糧食是有限的,如果十幾萬大軍集中吃一個縣,當地百姓根本沒有那么多余糧,總不能和清軍一樣沿途奪取老百姓的口糧。而且如果兵力太過集中,就難以了解戰場全局,應變緊急情況的能力更差,很容易被清軍批亢搗虛,攻入后方。
分兵從來都算不上錯誤,關鍵在于能不能相互呼應,只要一路軍隊接敵之后能就地據險防守,等待援軍到來,分兵作戰就是形成了一張包圍敵人的大網。可如果戰斗力太過菜雞,讓人一天就打崩,那不管分兵還是集中,什么戰術都沒用。
雖然明軍全面展開進攻,想試探出多爾袞的主攻方向,但除了許州的李成棟部之外,依然沒有發現清軍主力的蹤跡。兵法上虛虛實實是常事,可總不能幾百里的戰線全都是虛的吧?郝搖旗提議,既然清軍兵力薄弱,那干脆一鼓作氣殺過去就是,但李過不敢冒進。李成棟部橫在許州,如鯁在喉,貿然繞過他們深入豫中,一旦與清軍主力遭遇,局面會非常危險。眼下先不急著進兵,專注于鞏固戰線,等待后續部隊和炮兵、輜重跟上。
就在明軍將領一頭霧水之際,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改變了這場決定整個東亞局勢的大戰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