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忍人之政是什么

圣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guī)矩準繩,以為方圓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這就是《孟子》的文章,很合邏輯的,古文最講邏輯了,第一是頭尾要關照好,他說“圣人既竭目力焉”,上古的圣人雖然用眼睛看準確了,像離婁有絕頂聰明的眼光,看對了;然后要做東西還要有公輸班的技術,用規(guī)矩去量,不能馬虎,這就是規(guī)矩。他說你以為有把握,絕頂聰明,不要狂妄啦!還是要規(guī)矩準繩來量過,才能構成方圓平直。譬如我們這里大書法家王老師,書法比我高明太多了,但是你看他規(guī)規(guī)矩矩,每一點都守規(guī)矩,就是這個道理,肯守規(guī)矩則不可勝用也。

接下來,“既竭耳力焉”,必須要以六律正五音,也是不可勝用也。這兩句都過去了,重點是在下面。

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大圣人用盡心思、智慧去研究,研究好了還要請教別人,一點不能馬虎,然后配合一個最重要的中心,“不忍人之政”,就是不忍心害人,不忍心害社會,那樣你才真正做到了仁政。這個文字容易懂,但是內義很深,內義深在哪里啊?我們都曉得《孟子·公孫丑上》講過,“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的開端。仁慈的心理從哪里開始?就是從這個不忍心開始。什么叫不忍心呢?我們舉一個例子,走路踩死一只螞蟻,有時候我們會偶然發(fā)起大慈悲心來,螞蟻也是個生命,不小心踩死了,這就是不忍心。可是,有時候我們也會做害人的事情啊,很忍心就做了,這個道理就是說,我們自己對不忍人之心沒有認識清楚。

所以我常常跟年輕同學討論,有時候叫他幫助一下別人,教一些東西啊,做一些事情啊,他就馬馬虎虎,這個就是害人嘛。我們只要馬虎一點,就像醫(yī)生看病一樣,你雖然沒有害了他,卻已經耽誤了他,也是害了他,這就是你太忍心了,所以不忍人之心是非常難的。

尤其是為政,《孟子》在這里重點還是講為政,政治上的措施,我們有時候想盡辦法,這個辦法拿出來絕對好,但是沒有考慮到下面實行時,這個辦法會變成大害處。過去在大陸或現(xiàn)在臺灣也都碰到過,到鄉(xiāng)下跟區(qū)公所的朋友談話,他痛苦萬分,上面有的政策下來,一樣都辦不了;你到鄉(xiāng)下找一個派出所的警員來談談看,很多法令,與現(xiàn)實矛盾,不曉得怎么辦好。上面的人坐在辦公室構想,然后開會,決定這么辦;但各地方不同,一到下面問題就來了。所以這個地方就要“竭心思焉”,然后繼之以不忍人之心為政,才能“仁覆天下”。

譬如當老師的人,我們在座當小學中學老師的很多,老師講了一句,孩子回家就跟家里爭吵。像我的孩子讀小學的時候,回來吵得要命,為什么呢?因為老師那么講的。好,好,好,你老師行,我碰到這個就趕快投降,照你的辦。老師在臺上講的時候一點都沒有錯,但他沒有多方面去想,所以“竭心思”有這樣的重要。要盡你的心智你的智慧,盡到底了,確定這個政策絕不害人,才可以去實行。因為你的思想、智力都用完了,再出了毛病,非我之罪也,只能恨自己的腦袋沒有那么高明,不是我有心害人。所以盡你心智以后,“繼之以不忍人之政”,那么才可以“仁覆天下”。

這幾句當中,下面“既竭心思”是重點,你的腦子都用干了,再也想不出好辦法了,只有這樣最好了,你才算沒有罪過。接下來還要配合一個不忍人的方法作為,這兩樣要配合起來,才能說你的仁政可以普遍蓋覆天下。不是現(xiàn)在吹牛的蓋哦,不是黑云來了的蓋哦,而是清涼的。現(xiàn)在我們吹牛的蓋是熱天的熱蓋,夏天開熱氣的那個蓋哦,那個蓋是不行的,所以這個覆字是指那個清涼的蓋。

孟子接著又說出一個道理。

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他說要想蓋一座高樓必須從平地起,孔孟都是山東人,泰山再高,也都是小丘陵慢慢堆積起來才成其高。“為下必因川澤”,大海之所以大,因河川江湖的水匯集流下才構成了大海。當年我們寫古文都學他這個,當然不套用他的成語,那不算高,而是動腦筋偷。千古文章一大偷,把《孟子》這一句的意義偷來另外造兩句,老師看到打雙紅圈,然后在卷子上面批,叫媽媽煎蛋給你吃。

我們看后世的文學有兩句話偷得好,“水唯能下方成海”,世間的水都是往低處流,所以人要學水,人要變成大海一樣,就要謙下。“山不矜高自及天”,最高的山它也不覺得自己高,因此它就可以頂?shù)教臁Q句話說,人生的修養(yǎng)、學問、地位到了最高處,自己也不要認為高。所以山不認為自己高,因此成其為高。水向下流,謙虛,謙虛到極點就成其為大海,大海就能夠包容一切。《孟子》這兩句話“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就是“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道理。你說完全一樣嗎?不一樣,這個是講文字邏輯,《孟子》這兩句話有兩三層轉折,所以并不完全相同。

他最后的結論說,“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這都是批評當時那些諸侯,他說為政不根據(jù)先王之道,不根據(jù)傳統(tǒng)文化的法則,不根據(jù)傳統(tǒng)的政治原則,“可謂智乎”?他告訴學生們,你們說齊宣王他們聰明嗎?換句話說,他們是笨蛋,“可謂智乎”是問號,當著學生問,你說他們算是聰明嗎?

由這里再回到前面,孟子為什么說“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像那樣聰明的人,都需要透過技巧才成功一件事,何況齊宣王、梁惠王這一班笨人。所以孟子意思是說,我老頭子只好回家,就是這個意思。講了半天還是他孟子最聰明,對不對?

是以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所以他說照中國上古的傳統(tǒng)文化原則,唯有真正仁慈的人,才能夠在最高領導的高位上。他說過去傳統(tǒng)文化的原則,不仁者在高位,那就很嚴重了,那是玩權力,不是行仁政,是在種惡因,所得的惡果就大了。他這個話是因為,看到春秋戰(zhàn)國這些諸侯君主們,個個如此,所以他認為無足道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跟他談論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懂的,只好回家了。

因此他接著說到,當時社會的一個現(xiàn)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和| 新晃| 东兴市| 三明市| 离岛区| 大洼县| 大丰市| 花垣县| 林周县| 洪雅县| 嘉鱼县| 长沙市| 台江县| 卢氏县| 万安县| 霍州市| 柘荣县| 黄骅市| 永城市| 丁青县| 吕梁市| 吉首市| 巴青县| 额尔古纳市| 张家界市| 彭山县| 镇安县| 焦作市| 吴桥县| 安福县| 潼南县| 江华| 永定县| 广宁县| 金山区| 商水县| 浪卡子县| 奎屯市| 莱西市| 达孜县|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