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開場白

關于《老子》與《莊子》這兩本書,在整個中國文化的體系上,所占的分量非常之重,而且熟悉這兩本書的人也很多。歷代對《莊子》的注解更是不勝枚舉,不過,觀點與解釋各有不同。現在我們重新來研究的時候,首先要把《莊子》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位置以及它所占的分量,特別提出來,先作說明。

我們都曉得,戰國的時候,所謂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非常蓬勃發達;有兩個人物為代表,春秋末期是孔子,到了戰國時代是孟子。當時的中國天下大亂,春秋戰國先后亂了三四百年之久。這是我們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但是在學術思想方面卻是最發達的時期。不過有一個觀念,青年同學們要搞清楚,所謂學術思想最發達,并不是說學術思想最自由;那個年代無所謂自由不自由,而是各種思想蓬勃的自由發展。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文化與文字沒有完全統一,尤其政治體制所形成的諸侯各霸一方,造成了學術思想的歧異。但是不能否認的,這仍然屬于一個中國文化系統的學術思想。

為人為己之爭

我們看到《莊子》這本書,就可以聯想到《孟子》。在《孟子》這本書里,從來沒有抨擊過《莊子》;但是孟子頗為批判墨子及楊子。墨子主張摩頂放踵,以利天下,也就是沒有自我,只有救世救人。由頭頂到足心,都可以犧牲了,以利天下。所以墨子是主張賢人的政治。楊朱的思想跟墨子剛好相反,他是徹底的個人自由主義者,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為什么不為?因為每個人應該自己自尊,我不能拔一根毛有利于你,但是我也不想在你身上拔一根毛有利于我,各人自己管自己。

這兩個人的思想,一個是絕對無我為公,忘己為人;一個是絕對為己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這是屬于哲學思想的大問題。事實上,天地間的人,沒有一個可以做到絕對的大公。譬如說,我們現在在這個十一樓,我們所照應的是這個樓上自己的人,下面同樓的人做什么,我們不管,也沒有辦法照應。所以這個公,只在這個樓的范圍內。如果擴充一點,我們照應到臺北市,但沒有辦法照應到整個臺灣;能照應到整個臺灣,也沒有辦法照應到整個的世界。所以所謂公,都是比較的,要說絕對為公,只能說有這個理念,而很少有這個事實。

相反的,如果走楊子的路線,絕對為私好不好呢?也不可能。因為天下也沒有一個人可能絕對的為私。我的東西你不要碰,你的東西我也不會拿,做不到。如果說我的東西你不能碰,你的東西就是我的,倒有不少人是愿意的。所以絕對做到自我為私,也不可能。孟子所抨擊的這兩位,就是講這兩點。

孟子代表儒家思想的為公,是可了解的,那是適當的保留個人一點自我與自私,是走中間的路線,屬于中庸之道;認為只有如此,社會才可以安定。孟子在他的著作中,批評了墨子、楊子,但是并沒有批評莊子。因此,有人認為莊子是在墨子之后,或者孟子是在莊子之前。這屬于歷史學術的考證范圍,我們不去深究。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的,就是孔、孟的文化思想,是代表周朝的文化,是齊魯這個系統。尤其應該說是魯國系統,是北方系統的文化思想。

溫柔敦厚與空靈灑脫

我們中國人都念過《四書》,為了要寫好文章必須要背《孟子》,更要背《莊子》。蘇東坡曾經說過,如要寫好文章,《孟子》與《莊子》及司馬遷的《史記》,這三部書一定要熟背,才可以做大文章。《四書》的文章及它的文學境界,與《老子》、《莊子》是兩回事,孔的文章孟的著作,敦厚嚴謹,也很風流。這個風流,不要搞錯了,不是浪漫!《老子》、《莊子》是代表南方思想,是楚國的文化,它的文學境界是空靈灑脫的,后世認為,它又代表了道家。中國所謂道家的思想,同儒家思想,也是迥然有別的。

老莊之后,所謂南方楚國,在中國文學上極負盛名。代表性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楚辭》等。這一類的文章,與老莊都是同一系統,文章的氣勢與北方系統不同。表面上看來像是神經病說話,東一句西一句,像《莊子·齊物論》所講的“吹”,這個字眼是莊子先開始用的。雖說是“吹”,但是他吹得非常有味道。千古以來,中國的大文學家,大思想家,表面上都罵《老子》、《莊子》,實際上,每個人的文章,都偷偷在學他們。只有清朝這位文學思想家怪人金圣嘆,才公開提出來推崇,把《莊子》列入他的六才子書,就是《莊子》、《史記》、《離騷》、《水滸傳》、《杜甫律詩》、《西廂記》。他認為這是中國六位大才子的著作。如果懂了六才子書,所有文章的技巧都學完了,這種說法也是很有道理的。

我們現在說回來,《莊子》的文章思想是那么汪洋博大,但當時被視為正統文化的是齊魯文化。不過在《孟子》一書里,卻很少提到過孔子,而在《莊子》一書中,倒有很多提到孔子的地方。表面上看起來,莊子是在罵孔子,實際上規規矩矩,莊子都在捧孔子,捧得很厲害。要了解這一點,就要懂得文學的技巧了。

《莊子》這一部書,我們曉得它代表了道家,并且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和知識分子。它內在瀟灑,所講的人生境界,形成了東漢到南北朝三四百年間特殊的文化思想境界。更有意思的是,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受到它很大的影響。

從容瀟灑的人們

舉例來說,東漢末期的三國時代,當時蜀國的諸葛亮,文武兼備,出將入相。但是,歷史上描寫也好,唱戲表演也好,他沒有穿過軍服,始終穿一件長袍,頭上系上了一條逍遙巾,這是名士派,書生的代表。他手里拿了一把鵝毛扇,悠哉游哉,這是我們歷史上塑造的一個人物,非常美。在前方打仗的時候,諸葛亮坐在一個人推的車子上。去過四川的都曉得,那種車子,四川人叫雞公車,是一個輪子的,推的時候嘎嘰嘎嘰的響。諸葛亮坐在車上,一面搖扇子,一面指揮部隊打仗。杜甫在詩中描寫他:“萬古云霄一羽毛”,風度極端的瀟灑、高超。仔細研究這幾百年的情況,不管是政治、軍事、社會、教育,都是這種風氣,也就是老莊思想影響所造成的。

除了諸葛亮以外,魏晉南北朝時代很多都是類似的作風。譬如晉朝一位名將羊祜,他幫助司馬炎統一了中國。這位羊祜,在前方當大元帥的時候,有名的是“輕裘緩帶”。像這樣一個上將軍,在前方作戰指揮的時候,居然是“輕裘”,穿的就是冬天的皮袍,并不穿軍服?!熬弾А保褪枪糯墓傥鋵?,腰里拴的那個皮帶。有事的時候,拴緊一點,平常都松松的掛下來。就是在京戲里看到的那個腰帶,掛在肚子以下,這就表示“輕裘緩帶”,是很舒服的。京戲唱到周瑜、關公時,半邊穿的窄袖子,那是武將的袖子,另半邊大袍子,衣服掛得很大,這樣一個人代表的是文武雙全;一半是文人的代表,輕裘緩帶,一半是武將的代表,窄袖是準備拿刀作戰的。戲臺上是如此,古代的衣冠也就是這樣穿法,因為古代是文武合一的。所以很多讀書人,外面穿的是長袍,碰到作戰的時候,長袍一脫,里面就是武裝,而且隨身都帶著劍的。劍露出一半表示可以打仗,要讀書寫文章,我也可以,就是這么個味道。

魏晉南北朝的歷史,讀起來很有趣,那些人物在前方作戰,都有些悠哉游哉的味道。另一個有名的謝安,淝水之戰,打敗了苻堅八十萬大軍的時候,當接到了前方勝仗的報告時,他正在下棋,但一動都不動,實際上他心里高興極了,表面上要表示莊子的逍遙和輕松。等到棋下完了,立刻跑到房間去,跑得太急連鞋跟都跑掉了??梢娝獗韽娜蒎羞b,內心仍極興奮。

另有一個古代考功名的父親,考了一二十年也考不取,后來有一次跟兒子一起考,放榜時,這個父親很緊張,就跑到房間洗澡,兒子在外面喊道:“爸爸!我考中了。”父親在里頭洗澡回答說:“小小的一點功名,考取了有什么了不起,緊張什么!”兒子接著說:“爸爸,你也考取了!”他爸爸“??!”了一聲把門一開,衣服都忘記穿,光著身子就跑出來了。

我們看到過去的好多考試做事,那些假裝從容,也是這個文化的一種反面形象,許多學者文人,不管他的從容是真是假,都是受了《莊子》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城县| 绥德县| 遂川县| 德昌县| 洛隆县| 新竹县| 甘肃省| 海原县| 温宿县| 垫江县| 建宁县| 连江县| 尼勒克县| 安西县| 东乡族自治县| 兴和县| 孝义市| 陆丰市| 梓潼县| 邵武市| 奇台县| 玉林市| 蒙山县| 建湖县| 昭苏县| 溧阳市| 久治县| 河津市| 兰溪市| 临桂县| 阿图什市| 嘉善县| 武平县| 资中县| 安康市| 垣曲县| 绥阳县| 任丘市| 衢州市| 赤壁市|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