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非遺傳統美術與技藝
-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 587字
- 2020-01-15 16:30:41
三、四川省“非遺”傳統美術與技藝的傳承與保護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表現形式多樣,《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將“非遺”項目分成十大類別: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信息,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
其中,傳統美術是在以農耕、畜牧業為主的社會時期,適應當時的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需求而自然衍生的傳統藝術形式,是當時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和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文化載體,反映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熱愛生活、表現生活、創造生活的一種現象,體現的是中國的東方美學精神和民族文化形態。傳統美術,包括傳統的剪紙、版畫、年畫、雕塑(竹、木、石雕等)等。
傳統技藝是一門有著悠久文化歷史背景的技術、技能,必須經過一定的深入研究學習才能掌握。每一門技藝都烙著民族的印記。
在國家及四川省各級政府部門和傳承人的努力下,四川非遺傳統美術與技藝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與傳承。自2005年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非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標,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建立了層層負責的工作機制,加強了本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以綿陽市為例,采取多項措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和保護;一批批國家、省、市、縣級“非遺”項目得到卓有成效的保護,“非遺”傳承人的社會地位提高,生活條件改善,傳承后繼乏人的狀況有所扭轉,瀕危項目煥發出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