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建工廠
- 穿越晚清之我家里有礦
- 紫宸耀天下
- 1953字
- 2020-01-09 22:54:47
就在李元在四川訓練軍隊,發展實力的同時,上海。
“漢森,那個中國人真的有你說的那么強的實力嗎?你要知道,這一次,帝國可是在他身上下了很大的賭注。”
說話的是德皇的特使,也是德皇的三子阿爾伯特。
漢森和梅隆帶回去的消息震動了整個柏林上層,內閣和總參謀部都行動了起來。德國的容克貴族和資本家們也聞風而動??梢哉f,沒有哪個國家有德國這么渴望資源。德意志人都相信,只要有足夠的資源,他們的劍就能讓世界屈服。
德皇威廉二世也為此三次召見漢森和梅隆,詳細詢問了有關情況,并查看了漢森和梅隆帶回來的幾船礦石。
回到宮中,威廉單獨召見了漢森。
“說說吧,那個中國的小家伙是怎么回事,他真的能如他夸口的那樣為帝國提供工業騰飛需要的資源。要知道,協約國對帝國的封鎖日益嚴重,現在帝國的許多工廠都沒法做到滿負荷運轉,這對德意志來說是個巨大的損失。帝國實際上已經到了戰爭邊緣。可是,我們還遠遠沒有準備好?!?
思考了一會兒,漢森才恭敬地開始回答:“陛下面前不說假話,我其實不能確定那個中國的李是否能像他說的那樣給予帝國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我只知道他給我看的,也就是我帶回來的那批礦石遠遠不是他擁有的全部。更何況,那是一個擁有領袖魅力的家伙,擁有著超人一等的戰略眼光。我敢確定,遠東那個被當年的波拿巴將軍稱之為睡獅的國度恐怕要被喚醒了。”
“可是你要知道,如果我們幫主李喚醒了那頭獅子,對德意志來說并不一定是好事。過去幾十年,歐洲人在那個國家制造了無數仇恨。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永遠沉睡的中國,而不是制造一個可能是另一場黃禍的起源地的中國?!?
“但問題是,不是我們想讓中國永遠沉睡它就會沉睡。就像是當年法國人無法阻止帝國的統一一樣,歐洲也無法阻止中國的復興。那么,我們為什么不給這個注定會給予中國新生的人物一點幫助呢。畢竟,相比于德意志,倫敦,巴黎,莫斯科甚至是東京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要嚴重的多?!?
威廉二世沉默了。從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角度,他不愿意看到一個注定比日本偉大的多的黃種人國家崛起。但是從德國皇帝的角度,在俄羅斯的南方崛起一個與他們對立的強國對德國來說是有好處的,因為兩個國家已經結下了解不開的仇恨,除非其中一個徹底倒下,否則另一個都很難抽身。
更何況,就像漢森說的,相比于協約國家,德國和這個國家并沒有太大的仇恨,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既然中國出了個大人物,也許確實應該幫上一幫。
威廉二世的認同為德國對中國或者說對李元的工業援助鋪平了道路。德國的資本家和貴族乃至于皇室都聞風而動,想要在這塊來自于遠東的蛋糕上分一杯羹。
這才是威廉二派出皇子做為特使前往遠東的原因。如果阿爾伯特認同漢森的提議,德意志帝國對中國的工業支持力度將超過李元所要求的。
留在上海的郭靖郭龍終于將遠行德國的郭虎盼了回來。同時等來的還有以德國皇子阿爾伯特為首的德國使團,是的,這是一個西方大國對中國派出的級別最高的使團,而出使的對象只是一個中國企業。
當然,名義上,阿爾伯特等人是代表德皇來遠東慰問青島駐軍的。只不過他們沒有去青島,而是直奔上海而來。
“也就是說,這一次,德國在耀華的身上下了血本。”聽完郭虎和詹姆斯梅隆在德國的遭遇,郭靖非常高興的點了點頭。
“是的,只要老板那邊確定建廠的地點。德國那邊的設備和人員就會立即起運。同時來的,還有老板曾經提到得一支精干的德國軍官教導團和一支參謀隊伍?!泵仿〉恼Z氣有些驕傲和興奮。要知道,對于一個普通的漢堡農民出身的德國人來說,得到德皇的親自召見并封爵是他絕對不同尋常的體驗。
是的,現在的梅隆,已經是德意志帝國的男爵。而梅隆不知道的是,十年以后,他還將獲得中華帝國侯爵的封號。
1907年元旦,從四川日夜兼程趕回上海的李元和阿爾伯特就雙方的合作問題簽署了相關協議。
雙方約定:李元以市場價像德國提供包括煤、鐵、銅、鎢等幾十種工業原料,用以抵償德國梅隆洋行出售的工業設備的價碼。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合約,暗地里,耀華和德國簽訂的合作協議更為詳盡,完全是把耀華或者說把李元當成了一國元首,當然,密約中也明確規定,如果五年之內李元不能取得中國的統治地位,業密約取消。
也就是說,李元必須在1913年1月1號之前成為中國中央政府的正式領導人。李元知道,這很難,但是如果自己的計劃順利,還是能夠做到的。
1907年2月中旬,經過海上和長江中一個多月的漂泊,來自德國的技術人員和工業機器到達重慶這個目前李元的大本營。李元的工業計劃終于可以開始實施。
同時,川西團練使大營也迎來了一批德國軍官團,他們將在未來三年和經過李元培訓的中國軍官一道,為訓練好這支種子部隊而努力。
三年之后,從團練使大營走出的軍官遍布復興軍各部,成為中國軍隊的核心層的一員。
隨著越來越多的得到過技術人員到來,三月份,李元在重慶附近建立起來的耀華集團所屬的工廠們已經施工完成。靜靜地等待著發揮他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