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稻田養蟹冒風險
- 老區三兄弟
- 司徒文曲
- 2272字
- 2020-01-08 07:11:34
添雄問:“有啥風險?”
專家說:“稻谷要減產。”
“減多少?”
“其實也不算減。”
“沒事的,你說出來,我會算帳的。”
“是這樣的,這個項目是北方傳過來的,北方是一季稻,180天成熟,加上孵化期,蟹苗可以生長210天左右。”
“我明白了,咱們要變兩季稻為一季,減產三成半。”
“也不能這么說,咱們種一季可以種糯米,一斤頂二斤米價,減產不減收。”
“現在各家都不缺糧,有錢就可以買到糧,這不算風險,還有比這個更大的風險嗎?”
“蟹苗吃的是稻田中的微生物,水肥微生物就多,蟹就生長快,最大的風險是農藥,為此,你的稻田要人工除草,不能灑除草劑,有了病蟲害也只能人工滅殺。”
“就是多出力,多流汗,這也不算風險,我干!”
“你還真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我看好你!那咱們就簽協議,我榮幸地告訴你,這是科技推廣項目,不僅先期投入不用你出錢,成功了還會給你獎勵!”
有這樣的好事,添雄不由在心里偷著樂起來了。他想立刻回去告訴添喜,拉他入伙一起干。
添喜聽后不感興趣,他現在最大的興趣是把薄田養成肥田,他還要把精力放到承包林上,今年就要播種以后三年、五年、十年的希望。他擰不過來的彎,別人說啥都沒用。
添喜的格局是過自己的日子,添雄則是三兄弟和失散的妹妹都要過上好日子。
強擰的瓜不甜,添雄訕搭搭地從添喜那出來了。
轉眼1990年的春節到了,過完年,縣農業推廣站的專家帶著技術人員來了。
他們在添雄家支起了化驗設備,把溪水測完了,測土質,測完土質測農藥殘留。測出一大堆數據后,專家臉上露出了笑容。
“恭喜你了,你們這條溪的PH值雖然沒有達到飲用水標準,但是還是很干凈的,沒有重金屬超標現象。你家的田里有機肥濃度高于鄰田一倍多,農藥殘留通過化學反應可以去除,使其達到養蟹標準,我們不走啦!”
添雄聽不明白那些術語,最后一句話讓他把心放在了肚子里。他親自下廚為他們做飯燒菜,殺雞宰鴨好生款待。
推廣組人員用拖拉機拉來了硬塑防護欄桿,和塑料防護網,把三畝水田圍得嚴嚴實實,除了上水口,蟹了無路可逃,而上水口安裝了專門的閘板,是逆止閥,只可以進,不可以出。
他們的舉動引來了許多參觀者,這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圍觀的人越多,他們干得越來勁。
添雄沒想到這么有文化的城里人,能這樣誠心誠意地幫他掙錢,心里只想著報恩,盡其所有,讓他們吃好睡好。他不知道,這都是他敢為人先得來的待遇,他更沒想到,他的行動為寨背鄉親致富開創了先河。
在專家的指導下,添雄第一個耙田灌水了。因為專家是想讓田里的水多一些日照時間,催生微生物的繁殖。
糯稻提前插秧了,比早稻還提前了一周時間。當別人家插秧時,添雄家的稻苗己經緩完苗了。
秋分時節,300斤蟹苗投放到了3畝水田中,那蟹苗象大姆指的指甲蓋一樣大小,進到水里便無了蹤影。
推廣組又觀察了一周時間,撤離了,臨行時把注意事項都寫在了紙上,囑咐添雄發現異常現象就給他們打電話,不打電話,他們也會一個月來一次的。
添雄按照專家的囑咐,每天都下田里測試一遍水溫,看看稻苗長勢,發現有蟲有草就立刻清除。
三畝水田,趟上一遍,并不輕松,他特意買了長桶水靴和水褲,一趟下來,一只水靴里能倒出半斤水來,那是他的汗水。
不僅要趟,而且要除草、滅蟲,還要撒雞糞。最麻煩的是回來后要填表記錄。
添娥解放了,不用下田了,但是她也不閑著,添雄下田她上山,擔水澆茶田,撒藥滅蟲害。
燕華4歲了,能帶弟弟了,整天圍著四太婆轉。四大娘坐在竹搖椅上,用大笣蕉扇給孩子們扇涼驅蟲,偶爾打盹兒,扇子落到地上,孩子們便撿起來給她扇風。
添喜來了幾回,看到家里的稻禾長得粗壯便下田捉蟹看。他來一回,那蟹苗長一圈,三個月過去了,他的晚稻插上秧了,添雄的蟹子己長得有手心大了。他有些后悔了,哪怕自己拿出一畝田來試試呢,也能享受一下螃蟹生長的喜悅啊!
糯稻分蘗了,稻田被封蓋了,添雄趟田更吃力了,添娥來助陣了。推廣組的同志每次來都用尺量稻桿、稻葉、蟹徑、蟹鉗、蟹腳,做一番記錄,高興而來滿意地回去。
蟹子長到手掌般大小時,會攀網了,幸虧那網是向里傾斜的,它們攀到一米高時,就會摔下去。
添雄十分上心,拿著竹條巡視,見到有雄壯的,爬得高的,就捅它下去,他不能讓快要到手的果實丟掉,每天晚上也拿著手電巡視兩遍。
中秋節之前,是河蟹上市的最佳時節。添雄田里的蟹最大的長到了6兩,最小的也有4兩。
蟹的市場在縣城,寨背墟上的消費是有限的,除了辦紅白喜事的,沒有人日常里買它吃的。
上杭人吃蟹一般吃汀江里捕撈的,對稻田里生長的有一種偏見。添雄的蟹在銷售上遇到了難題,那蟹不能離水時間過長,脫水時間長了會死掉,死蟹是有毒的,只能扔掉。
添雄估算他的田里能產3000斤蟹,值15000元,急得他嘴上起了泡。他給專家打電話了。
推廣組帶來了蟹簍,用汽車把蟹過秤后全裝上了,競達到了3350斤。他們拉到了龍巖,大的蟹賣了8元一斤,中的賣6元,小的賣4元,平均下來,合6元一斤。
添雄把20100元拿到手后,留下了一萬元說:“我只拿回我應該得的,其他的留給你們。等你們解決了銷路再來找我吧!”
他說完就走,誰也攔不住他,回到家里,他開始處理糯米稻了。
他的糯米稻達到了畝產1500斤,賣了1500斤,換回了3000斤晚稻當口糧,剩下的3000斤他要全釀成酒。
純色的糯米酒是一斤米出一斤酒,能賣到4元一斤,比秈米酒高出一倍多的價格。糯稻出米率高,至少出8.5成米。他算計著這么一來,酒這一項也能進一萬元。有了這兩萬元,就不愁給添忠說媒了。
一般的稻田兩季稻畝產能達2500斤,同樣的3畝田全釀成酒,也就出一萬元。
收完糯稻,添雄支起了大鍋,用稻草蒸米,買了20個甕,釀起酒來。
添娥則刨臺田種蘿卜,兩口人辛苦了一年,付出了和別人不一樣的辛苦,得到了比別人更多的收獲。
明年,添雄還會這么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