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有哪些并發癥

(一)糖尿病壞疽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糖尿病壞疽患者情況:
有一個患者,男,65歲,因“左側眼球潰爛1個月”入院。發現糖尿病5年,未治療;3個月前,左眼視物模糊,時好時壞,1個月前,左眼失明伴眼球潰爛,逐漸發展到眼球完全潰爛,脫落。
糖尿病壞疽一般在手足部位多見,因此而截肢者不少見,但眼球壞疽者罕見。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吃飯是人的生理需求,吃飯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定時補充血液里的糖——血糖,糖在人體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提供人體活動時的能量。正如汽車需要燃燒汽油一樣,沒有汽油汽車就不能動。吃的主食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化成能量供人體活動時所需,當胰島素的作用降低時,轉化成能量的能力也就降低了,血糖增高,就是糖尿病的發病原理。
血糖增高與眼球潰爛有什么關系呢?
舉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明白了:天氣漸熱的時候,條件較差的餐館里是有蒼蠅的,怎么樣消滅蒼蠅呢?最簡單的辦法:用一張紙放在桌子上,紙上放白糖,再少量加一點水,讓白糖溶化,蒼蠅是喜歡白糖的,飛去吃糖的時候,再想飛走已經不可能了,就這樣一點白糖就可以捕獲蒼蠅。蒼蠅要逃命,展翅飛離的力量是很大的,但糖的黏附力更大,蒼蠅飛不開了。血糖是在血管內運送的,當血糖濃度很高的時候,流經血管的剪切應力就很大,血管壁就容易損傷,病理解剖也證實了,糖尿病最容易受損傷的是中等大小的血管,最大的血管因為血流量大,受傷害的機會少一些,最小的血管也因為中等量的血管阻擋了部分力量,流到最末端的時候,受損傷的機會也要較中等量血管少一些,但更容易堵塞,這就是糖尿病人容易損傷血管的原理。
血糖濃度越高,在血管里流動的時候產生的阻力越大,損傷了血管壁,血管就會啟動機制去修復,管壁越修復變得越厚,管腔越來越狹窄,甚至堵塞;遠端的血管本來就很細小,醫學術語叫微細血管,最小的叫毛細血管,意思是比頭發還細,這樣下去,遠端的血液就流不進去了;血液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氧氣和養料帶進去,也帶不進去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沒有生機的“潲水凼”,自然眼球就壞死了。
糖尿病肢端壞疽也是這個原理,理論上說,人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這樣的病變,在身體的表面,醫生叫“壞疽”,在身體的里面發生的,叫“病”,如糖尿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腦病等。
為什么叫“壞疽”呢?當組織器官血液供應很差、循環不好的時候,組織器官就容易壞死,細菌、病毒也容易感染,且這種感染很難控制,感染后壞死的組織不但發出一些惡劣的氣味,也容易招來蒼蠅、蚊子等,在上面產卵,生蛆蟲,是不是這個意思,不可考,但對人體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糖尿病壞疽最容易損傷的是下肢,尤其是腳趾,人們常說:十指(趾)連心,為什么就不痛呢?“痛”就可以早點預防、早點治療呀?這里有一個“溫水煮青蛙”效應:血糖慢慢增高的過程中,遠端血液循環差了,相應的神經組織營養不足,逐漸地敏感性降低了,最后甚至就不痛了,一點感覺都沒有。
需要提醒的是,有時候皮膚瘙癢就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的,要提高警惕,這就是在向您報警。糖尿病壞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外傷及外傷后感染。因為糖尿病患者感覺減退了,該有的預警機制減弱或消失了,有時候劃傷、擦傷、燙傷都不知道,尤其是在洗腳調水溫的時候,一定先盛涼水后盛熱水,不然燙傷了還不知道;修腳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劃傷,擦拭腳的時候,也要用棉質的毛巾。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句話用在此處雖不妥,無惡意,一旦受傷,就容易感染,血液循環不好,就是細菌病毒最好的“培養基”(最適合細菌病毒繁衍),也是蒼蠅蚊子最好的食物;也是因為血液循環不好,各種用藥途徑都不能有效地把藥物運送到“病灶”,加上抵抗力降低,感染就很不好控制,部分患者就是因為這些“小事”沒有做好,開始是一些小傷、小創口,引發的結果卻是需要截肢,或失去生命。
(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在這里,筆者先介紹曾經接診過的一例糖尿病患者:
始終不能忘懷這一幕:那是在二十年前,接診家人送來的一位60多歲的老奶奶,聲嘶力竭地叫著:醫生,救救我,我眼睛看不見了,我不活了。很快,老人家大小便失禁,進入深昏迷狀態。這引出一個重要的話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追問病史:老人為一家人準備好了晚飯,等待上班的兒女及讀書的孫子回家吃飯。在等待的過程中,老人一邊看電視,一邊吃蛋糕,電視越來越模糊,直到看不見了。老人一個人在家,突然遇到這樣的事,只有急,孫子回家后,看到奶奶聲音已經嘶啞了,倒在沙發上叫:“看不見了,活不了了”,兒子也下班回家,看到此情此景,背著老人就到了醫院。
這是一例典型的糖尿病突發應急事件,在原有的疾病基礎之上,最后一塊蛋糕、面包或一點米飯就是疾病加重的觸發點,亦稱“扳機點”。老人家平素沒有注意控制血糖,心臟、大腦、腎臟、視網膜血管逐漸被侵蝕,處在一種高度緊張狀態,當血糖濃度再高一點的時候,就觸動扳機,引發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直至不可逆轉。
重視糖尿病,預防并發癥,了解原理是必要的。
當我們進食后,身體就從食物中獲得糖并將其轉化為“燃料”,這種“糖燃料”就是葡萄糖。葡萄糖通過特定的方式燃燒就會產生能量,供我們從呼吸到工作等做任何事情。但葡萄糖不能直接被身體利用,它需要通過胰島素來將其運送到身體的細胞中,并進行復雜的生化反應才能釋放能量供我們使用。
人體在需要時從胰腺中獲得胰島素,葡萄糖是原料,要“燃燒”為機體提供能量必須要胰島素的參與。胰島素依賴型患者的胰腺不能生成胰島素,即使他大量進食并獲取全部葡萄糖,沒有胰島素,身體也無法利用這些葡萄糖獲取能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1型糖尿病,診斷為1型糖尿病時意味著將終生補充外源性胰島素。
2型糖尿病常常是中老年易得,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目前大有愈來愈多之勢,有人說,糖尿病是富貴病,也有一定的道理。生活水平高了,吃得好了,胰腺不斷地受到刺激,不停地分泌胰島素,總有“疲倦”的時候,老是刺激,細胞總有“衰老”的時候,還有人均壽命的延長,胰腺細胞也會衰老,這些原因綜合在一起,糖尿病發病率就會增加。當然還會有其他的原因。
糖尿病的侵襲是隱匿的,進食的過程常常伴隨色、香、味等感官刺激去享受這個過程,逢年過節走親訪友也會帶去一些美味的食物或水果,對拜訪者而言,也是一種尊重。進食度的把握,是需要一些專業知識的。不去觸發“扳機點”,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給“扳機點”創造機會,預防及識別預警機制是必要的。
如何識別預警系統?就糖尿病視網膜病而言,也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當看東西模糊不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尤其是有時清晰有時模糊的時候,不能被“過一會兒就好了”的假象蒙蔽,這可能就是隨著血糖濃度高低在報警與調節;有時看東西變紅,有時看東西變綠,也是糖尿病眼病的預警信號,視覺中樞的視桿、視錐細胞缺血的報警,需要到醫院去查查原因了。
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性之后,如何預防呢?
關于糖尿病的預防,平時在生活習慣方面是很重要的。適量運動,對絕大多數老人而言,是做得到的,幫兒女做做飯,洗洗碗,接送孫兒孫女上學放學等;心態調整,多數人不認為心態有問題;適當飲食,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
預防的核心是意識到飲食及習慣問題是重要的,變我要治病為我要防病,是問題的關鍵。意識到了,就會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譬如有一位患者,我們是通過算經濟賬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怕浪費而“節約”到醫院住院的費用是“節約”費用的20余倍,從而逐漸養成“合理膳食”的習慣。
(三)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包括腦脊髓損害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周圍神經系統疾病,本文重點討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還得從一則病案說起。那是一個冬天,患者很早就來排隊就診,為方便患者,筆者有提前半小時打開診室為一些診斷明確的患者開處方及檢查單的習慣。一位70余歲的老年男性患者,糖尿病診斷明確,一直在隨訪開藥,給他開好處方后又繼續診治其他患者。約1小時后筆者上洗手間,突然發現該患者出現大便失禁,內褲臟了,在清洗內褲。這就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惹的禍。
周圍神經,分內臟神經與軀體神經,糖尿病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也是源于血糖高、血黏度高對血管影響及代謝影響的關系。糖尿病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是隱匿性的,皮膚瘙癢常常是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的一個不典型且容易忽視的癥狀,患者因為皮膚瘙癢就診皮膚科,有經驗的醫生一查血糖高,診斷糖尿病,降糖治療就會好轉。
內臟神經也稱植物神經,主管內臟神經功能與調節,內臟運行有較高的自主性,也稱自主神經,內臟神經、植物神經、自主神經都是說的一回事。內臟在神經體液的調節下,按照一定的節律運行,譬如腸道,每分鐘3~5次在腹腔蠕動,消化運行食物,促進腸道對所需營養成分的吸收。當血糖濃度長期增高的時候,血管受到損傷,營養神經的血液供應不足,代謝的產物也不能及時運走,調控腸道的能力就減弱,蠕動次數要么增加,食物在腸道不能充分消化吸收,臨床表現為腹瀉,醫學上叫做非感染性腹瀉。這容易造成誤會,一些人因為不懂得這些道理,認為只要腹瀉就是老年人不注意飲食,疾病過程的不可控與飲食習慣的可控是兩種不同的道德評判標準,老人不是因為自己不注意飲食而帶給兒女護理的不便,兒女也能理解老人因為疾病的變化、進展而帶給老人更多的慰藉。蠕動過慢,食物殘渣不能及時推送到直腸肛門排泄出去,就是便秘。
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胃腸道最常見的表現是腹瀉便秘交替,即一段時間便秘,一段時間腹瀉,表面上看都是那么沒有道理,既沒有吃不潔飲食,也沒有吃可能引起便秘的食物與藥物,腹瀉但脫水不重,體重也沒有明顯的減輕。
糖尿病植物神經病還有一個常見的疾病,就是糖尿病胃輕癱,進食飲料和食物之后,老是有一種堵塞的感覺,腹脹,感覺到食物堵在胸部下段,消化不了,這就是胃“癱瘓”了,只不過程度較輕,就稱“糖尿病胃輕癱”了。
糖尿病軀體神經病變最常見的是皮膚癢、麻木、刺痛。麻木與刺痛手足部位較多見,對稱性的手套-襪子樣感覺障礙,有時候特別痛、麻木,有時又沒有感覺,刺傷、燙傷后還沒有感覺到,容易與格吉蘭-巴雷綜合征、風濕、頸椎病、腰椎病等疾病混淆。
糖尿病中樞神經病變最常見的是腦梗死與腦出血,一旦發生,癱瘓的可能性很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尖扎县| 尚志市| 梅州市| 承德市| 望奎县| 九江县| 建阳市| 平阳县| 东阳市| 兴安县| 全州县| 明溪县| 宜黄县| 体育| 永和县| 松江区| 东乌珠穆沁旗| 玛沁县| 潼关县| 深圳市| 青铜峡市| 阿瓦提县| 祥云县| 汶川县| 江阴市| 浮山县| 宣汉县| 兰考县| 临夏市| 新干县| 定边县| 安远县| 彰化县| 遂平县| 潞城市| 马边| 盐边县| 高雄市| 南陵县| 合川市|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