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國行之健康科普知識進農村叢書:老人常見疾病的家庭康復
- 王鑫 李澤平主編
- 475字
- 2020-01-03 20:12:54
第四節 如何進行家庭康復
家庭康復是社區康復的回歸。患者回到社區,回到熟悉的環境,接觸到熟悉的人,熟悉的醫生護士及康復治療師,不僅是軀體的回歸,也是心理的回歸,利用可以利用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康復療效事半功倍。
家庭康復是康復醫師綜合能力的體現。評估與評定是首要環節,既要有疾病的本身評估,二、三級預防;又要有功能評估,哪些功能存在,可以強化,哪些功能減弱或消失,需要代償或補償;環境評估,利用患者熟悉的環境恢復患者各項能力,環境評估中最不能忽略的是人文環境,漠不關心與過度關心都是不利的。其次是制訂合理的康復目標與計劃,“合理”既要符合客觀實際,又要經過系統康復訓練與指導能夠達成。最后才是計劃的實施與檢視。
就地取材是康復醫師與治療師的基本能力,包括環境改建。例如:訓練患者抓握及分指能力,可以選擇質地不同的水杯,從常見的茶杯到紙杯、很薄的塑料杯等,裝不同量的水,放到不同的位置,讓患者拿起水杯喝水,就訓練了患者的抓握能力、轉移能力、平衡能力及對指、分指能力等功能訓練,利用環境及條件,訓練患者手功能,達到手功能康復的目的。
下面談談家庭康復的常見問題: